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生态文化传承现状调研报告①

2016-07-30 09:00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琪
中国商论 2016年17期
关键词:现实困境新型城镇化传承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丁琪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生态文化传承现状调研报告①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丁琪

摘 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社会转型时期。本文通过对易县、阜城县、承德县三地的实地调研,在整体上对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现状和现实困境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对乡土生态文化传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转型进程的新道路,这对乡村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乡土生态文化 传承 现实困境

乡土生态文化作为乡土文化的一个分支,发源于农村,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乡村文化、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传统生态文化[1],反映出乡村社会中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精神与灵魂。近年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土生态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急需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价值,探究如何更好地传承乡土生态文化、实现城乡良性互补,从而推动乡村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转型。

1  调研背景与目的

1.1 调研背景

2014年4月河北省出台《关于推进河北新型城镇化意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生态、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意味着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这种转型,通过文化的相互包容与融合来推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2]。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河北省具有巨大的潜力,学者们针对乡土文化发展现状作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对策研究,目前国内对于乡村、乡风建设和生态文化的研究已然硕果累累,但真正将乡土文化和生态文化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应社会转型进程的新方式的研究还较少;并且对于乡土生态文化的特色研究较少,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对于河北省乡土生态文化发展的研究是个空白,需要填补。

1.2 调研目的

本文选取了保定市易县、衡水市阜城县、承德市承德县三个各具发展特色的地点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通过理论宣讲,将自身所学、所悟、所感转化为现实力量,提高当地居民对乡土生态文化的重视程度,为乡土生态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供良好的传承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三个县的居民对本地乡土生态文化发展状况的认知程度、结构和观念,发现乡土生态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所存在的共同问题与阻碍,从而以小见大,掌握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乡土生态文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土生态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以达到促进河北省文化产业乃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繁荣发展的目的。

2  调研地乡土生态文化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乡土生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与传承,但同时也存在着乡土生态文化的断层现象。为准确深刻地掌握和了解河北省乡土生态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调研组对三地居民进行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以最直观的方式掌握调研地的基本情况,乡土生态文化的建设成果,从而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建言献策。

2.1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

西汉始置阜城县,其历史文化悠久。阜城文庙又称“孔子庙”,是祭祀我国古代先贤孔子的庙宇,已有600多年历史。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也出现过不少的学者名流,北齐的刘昼、北周的熊安生等博学多闻,精通经史,著书立说,名垂青史。当代的阜城大地,也养育出了不少文化艺术名流,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当地的乡土生态文化发展现状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分析。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对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采取积极的态度,超过一半的人将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落实到实际行动,但其中48%的人认为其所采取的行动效果并不大。大部分人认为对乡土生态文化的发展起着主要作用的应是当地政府,可见,政府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式,通过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发展本地区的乡土生态文化。

2.2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

承德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多奇峰异石。天桥山、朝阳洞名列“热河十大景”,中外游人络绎不绝。水资源总量为20.839亿立方米,有山泉瀑布多处和著名的“汤泉行宫”避暑疗养胜地。文化积淀比较丰厚,历史悠久,与承德市文化同宗同源,境内有朝阳洞、汤泉行宫、石海森林公园、毛主席语录碑等自然、人文景观。

图1 承德县居民对当地乡土生态文化面临挑战的认知

①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阶段性成果(DC201510080 036)。

作者简介:丁琪(1995-),女,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根据调查显示,91%的人认为发展乡土文化应该进行适当创新,这项结果为我们发展乡土生态文化的方式提供了方向。调查数据还显示,77%的人对乡土文化的发展前景采取比较乐观的态度。至于乡土文化的流失,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说传承者的断代、现代文明的冲突、西方文明的传入、管理人员的缺乏、资金的缺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国家重视力度不够,靠地方组织运转。因此,发挥地方政府对当地乡土生态文化的宣传作用有着一定的重要性。

3  乡土生态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通过对易县、阜城县、承德县的实地调研和文献搜集,笔者对三个地方的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现状与现实困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虽然三地的乡土生态文化传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存在差异、各有不同,但从整体把握三地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现状,将会对乡土生态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3.1 乡土生态文化的“无根化”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积不断向周边农村扩张、吞并,土地作为乡土生态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其面积在不断减少、自然生长不断遭受破坏;与此同时,出于生活的压力和对城市的向往,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而重返农村的人则少之又少,失去了青壮年来传承乡土生态文化,老人和儿童则成为传承乡土生态文化的中坚力量。更为可怕的则是乡村的减少,中国正以一天大约消失80个到100个自然村的速度,将许多人的乡村记忆连根拔起。土地和乡村作为孕育乡土生态文化的根,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农民只能将乡土生态文化装进包裹带入城市,却难以找到让乡土生态文化再生的土壤。土地、农村和农民共同组成了乡土生态文化的生长环境,缺少哪一个,乡土生态文化都难以生存。然而现实是人与土地的分离、“根”的消失,乡土生态文化在农民的记忆中维持着生命,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残喘。

3.2 乡土生态文化的边缘化

乡土生态文化的边缘化,即乡土生态文化在城市文明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核心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城市文化在农村中的蔓延,吞噬着乡土生态文化的生机与灵魂。城镇化的发展城市文明不断膨胀、同化农村传统面貌的同时,也使农民的思想观念逐渐被“城市化”。由于对城市的渴望、对现代“梦想”的盲目追求,大量农民只顾享受经济建设带来的物质成果却忘了文化的精神建设,在农民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是落后的,对城市文化的追求才是符合潮流的,他们将乡土生态文化看作是粗鄙、落后的文化,急于将乡土生态文化丢弃,这就导致乡土生态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逐渐边缘化、在农民心中的逐渐边缘化。

4  结语

乡土生态文化作为传统乡土社会中是重要的文化标识,熔铸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城镇的历史、生长、生成与创造起到了重要的表征作用[1]。因此,在城镇化建设的转型时期,急需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城乡关系,让更多的人回归土地,做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者,开辟一条城乡互哺、人与自然互融的新道路。

首先,是思维的转变,由文化迷失转向文化自觉。通过文化自觉,充分认识乡土生态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乡土生态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承担发展乡土生态文化历史的责任。让人们切实体验乡土生态文化,不断发现乡土生态文化更多的内在价值,自觉地去了解与热爱、传承与发展乡土生态文化,使乡土生态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重现生机与活力。其次,发展传统有机农业的方式为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小规模、物种多样性为基础,以小规模辐射当地经济为主要对象,以建立健康的、有机的、人格化的食物生产体系为目标,重新建立新型的城乡互动关系,通过采用传统的有机农业耕作方式来善待土地、善待农民,使得传统的农耕知识和耕作方式得以保留,使得乡土生态文化能够在健康的土壤之中得以传承,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回归土地。最后,促进人才回归,实现人才与文化的反哺。为农村精英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为农村精英的回归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将大学生村官制度落到实处,完善基层民主政治,为大学生村官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鼓励更多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能够回归农村,实现教育的反哺。

通过河北省易县、阜城县、承德县三地的实地调研,笔者对河北省乡土生态文化的发展现状与传承困境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和了解。重新审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土生态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对乡村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琳琼.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中乡土生态文化的作用、传承现状及对策探究[J].社科纵横,2015(10).

[2]李同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问题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6(1).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b)-013-02

猜你喜欢
现实困境新型城镇化传承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