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路径浅析

2016-07-30 09:0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汪洋侯彦全
中国商论 2016年17期
关键词:路径规划协同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汪洋 侯彦全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路径浅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汪洋 侯彦全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行剖析,从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和区域系统内外部来看京津冀的流通业协同发展模式不合理等原因,基于此找出协同发展的过程、组织和目标路径,进而提出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流通业 协同发展 路径规划

1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数据中可看出,京津冀流通业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京津冀区域内部,流通业发展并不存在明显的协同,甚至出现反向发展的趋势。京津冀流通业为什么没有协同,产生这个问题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是本文需要分析的重点。而京津冀流通业不协同的原因可以从每个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和区域系统内外部三个角度来展开。

1.1 从子系统内部角度来看

由系统协同发展理论来看,子系统内部存在着无规则的运动,在外部环境和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下,能够达到一种有序的状态,即被称为子系统的初级协同状态。京津冀流通业的三个子系统有序度并没有表现为明显的有序状态。对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北京市流通产业规模和流通产业结构与该城市地位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根据区位商和区域配置系数显示,北京市传统批发零售业区位商仍处于高位,流通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比重较高,带来的是流通效率的下降,批发零售对城市就业拉动和经济效率的提升已经达到瓶颈阶段。进入电子商务时代,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已经对北京市传统批发零售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与之相对的,则是北京市的流通业规模相对天津市和河北省来说,还不是太发达。

天津市产业结构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对流通业发展来说,传统批发零售行业规模较大,与北京存在较为明显的竞争。作为北方航运中心,天津市物流业较为发达,各地区流通效率同北京相比则有差距。怎样继续发展传统批发零售行业,推动批发零售业的承接转移和转型并发展物流业,是天津市在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

河北省流通产业相对不发达,省内各地区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从总体来看,传统批发零售行业和住宿餐饮行业的区位商都不是太高,跟北京市和天津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作为北京市发展的支撑,河北省物流业也相对发展迅速,在京津冀内部存在明显的区位优势。一方面是交通网路网络的不断发展,为物流基地、港口建设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是物流基地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对本地区和京津冀物流产业提供了支撑。怎样持续发挥河北交通、航运区位优势,加快传统批发零售行业的承接转移,提升自身流通业效率,形成错位发展,则是河北省面临的主要难题。

1.2 从子系统之间的角度来看

从子系统之间看京津冀流通产业区域系统存在明显的不协同,北京市与天津市之间的流通业协同度、北京市与河北省之间的流通业协同度呈现出一波三折的态势,而天津市与河北省之间流通业保持稳定,但是整体协同度仍然较低。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也表明,各个指标对京津冀流通业的协同影响并不统一,有的指标影响较为显著,有的则相对不显著。

1.3 从区域系统内外部角度来看

根据系统协同理论来看,区域系统并不能在自身运动下,由无序状态发展到有序状态,协同发展的过程需要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内部结合的情况下,方能达到区域系统有序的发展状态。因此,可以分析得出,京津冀流通业之所以没有达到协同状态,也有京津冀流通业内外部因素作用不合理、外部因素没有把握好等原因。主要分析如下。

第一,缺少实际有效的顶层设计对京津冀流通产业协同发展进行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出主要经历了从1980年开始的以环渤海区域合作为代表的萌芽阶段,进入2000年提出的京津冀都市圈,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个阶段。三个时期对京津冀协调发展都做了不同的研究,但是都缺少对京津冀流通产业的一项总体指导设计。《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的出台虽然从总体角度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顶层设计指导,但是如何在政府规划引导和市场发展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如何加快投资与提高效益,是我们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第二,京津冀区域要素同其他地区协同发展有待提高。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不只是整个区域自身的协同发展,还需要京津冀流通业同区域外的系统要素形成良性互动。比如,山东省作为北京市的“菜篮子”,如何提高山东省进京的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也是困扰两者的难题之一。

2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路径

在结合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在这里给出了京津冀流通业协同路径(见图1),用于引导京津冀流通业的协同发展。综合分析指出,京津冀流通业协同路径主要包括过程路径、组织路径、目标路径三个部分。

2.1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的过程路径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从初级协同发展到高级协同,再到新的初级协同到新的高级协同状态。京津冀流通业初级协同指的是子系统序参量的协同,各子系统在流通业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不断由原先的无序状态发展到有序状态。这种有序状态发展到一定时期就会达到瓶颈状态。

在京津冀流通业达到高级协同发展状态后,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京津冀流通业也步入一个新的初级协同状态,怎样实现由新的初级协同发展到新的高级协同,则需要京津冀流通业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

①基金项目:北京市实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TJSH2016100380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CBD发展研究基地资助。

作者简介:汪洋(1982-),女,安徽人,博士学历,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服务业方面的研究。

图1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的过程路径图

2.2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的组织路径

组织协同是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路径中,需要探明的主要路径之一。这类组织毕竟包括流通业的组织形式,还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益性组织。这些组织主要经历了松散的、协同合作的、高级协同的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见图2)。

图2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的组织路径图

首先是京津冀流通业组织,例如批发零售组织、住宿餐饮组织、物流业组织需要同自身组织规模、产业结构、资产平均周转率、资产平均报酬率相协调。

其次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其他组织,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益性组织,这些组织应该在京津冀流通组织的协同发展过程中扮演一个辅助的角色。

最后,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传统商贸流通业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区域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建立三地流通业协同发展平台,将各个组织整合到平台之上,做到信息共享、产业对接、政策及时到达。

2.3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的目标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取得一定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两部分。因此,在分析流通业协同发展路径时,需要基于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背后的动力机制,来分析达到协同发展利益目标的路径。

对于流通企业来说,其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那在流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应当以服务于公众利益为己任。但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其对产业主要是引导服务、规范发展的作用。

3  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京津冀流通产业的协同发展需要包括流通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在内的各组织相互配合与协作,需要市场环境、公共和服务政策的相互协调。在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组织、目标路径的基础上,还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才能达到整个区域流通业的协同状态。

3.1 加强顶层协同设计与规划

京津冀流通业的协同发展离不开对流通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的引导。怎样对京津冀流通业的协同一体化发展进行规划引导,是未来一段时期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

3.2 注重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协调

京津冀流通产业的协同发展离不开政府在产业转移、承接和优化布局方面的引导,但是这种引导必须与市场的自主调节相协调。只靠传统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没有同地域优势资源相结合,并不能人为促成流通产业的协同。在北京市等传统产业的转移过程中和天津、河北的承接中,政府只是起到对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服务政策、优惠条件等的引导作用,具体转移哪些产业、承接哪些产业、是否能形成产业集聚等,都需要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3.3 推进三地商贸流通的互联互通

流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域要素的交流与沟通。京津冀三地应该做到行业互动、产业互动、人力互动和企业互动。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三地产业信息交流平台,将各个组织整合到平台之上,做到信息共享、产业对接、政策及时到达。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优势,使得三地流通业能够快速反映市场供需动态,做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从而达到京津冀组织的协同发展状态。

3.4 破除区域内部流通壁垒等制度障碍

流通壁垒的存在是阻碍京津冀流通效率提高、流通健康发展和一体化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这些壁垒中最直接的就是三地之间的行政壁垒。京津冀三地之间应该建立协同一致的流通贸易体系,对不合理的税收、收费等制度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建立三地税收、海关一体化,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推动三地交通一体化,解决流通壁垒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国雄.论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J].财贸经济,2005(04).

[2]钟耕深,崔祯珍.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发展方向[J].东岳论坛,2009(06).

[3]李飞.中国流通业变革关键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4]马龙龙.流通产业经济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5]丁俊发.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中国流通经济,2007(02).

[6]洪涛.“十二五”中国特色流通体系及其战略初探[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04).

[7]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2-08/07/ content_2199496.htm,2012-08-07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b)-122-02

猜你喜欢
路径规划协同发展
公铁联程运输和售票模式的研究和应用
基于数学运算的机器鱼比赛进攻策略
清扫机器人的新型田埂式路径规划方法
自适应的智能搬运路径规划算法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基于B样条曲线的无人车路径规划算法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基于改进的Dijkstra算法AGV路径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