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症用穴规律探究

2016-08-02 11:20王艳岳增辉李萍文琪琦陈小丽刘丽魏歆然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失眠症针刺

王艳,岳增辉,李萍,文琪琦,陈小丽,刘丽,魏歆然(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10208)



针灸治疗失眠症用穴规律探究

王艳,岳增辉,李萍,文琪琦,陈小丽,刘丽,魏歆然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10208)

【摘要】该文归纳分析了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取穴规律,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失眠症取穴以头部穴位为主,取穴最多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运用具有特殊作用的特定穴随症配伍,并注重奇穴、三部配穴,对失眠症进行整体治疗。

【关键词】失眠症;针刺;配穴法;取穴规律

失眠症在中医学常被记载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是指患者长期不能获得满意的睡眠质量,轻者入睡较困难,寐后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彻夜不得入眠[1]。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2]将失眠症系统地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是指失眠引起的具有临床意义的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排除与呼吸有关的睡眠障碍、成瘾物质、发作性睡病或各种躯体疾病的直接生理、心理效应所致的睡眠问题;继发性失眠是由躯体上的疾病如严重心、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紊乱引发的睡眠障碍。目前失眠症发病率较高,有调查显示我国约55%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其中有10%~15%的成年人常年遭受失眠的困扰[3]。失眠症不仅会引发正常生活、工作和社交的多因素机体紊乱综合征,而且长期失眠会产生全身性的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头痛及抑郁症等[4-6]。

在临床上,针灸治疗失眠症可有效改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源于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的状态,目前正被广泛地运用于失眠的治疗中[7-9]。针灸选穴的规律探讨也倍受关注,故我们通过分析从2010年至2015年国内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并进行总结分析。对文献中使用的腧穴进行提取,纳入合格文献43篇[10-52],经穴共69个。

1 研究对象

2010年至2015年国内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

2 研究方法

2.1文献检索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检索出2010年至2015年国内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2.1.1计算机检索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内发表的2010年至2015年国内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

2.1.2手工检索

检索2010年至2015年《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中国中医药科技》《中医临床研究》《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外医学研究》等杂志。

2.1.3检索策略

检索主题词为失眠、不寐、针灸疗法、针刺疗法、电针。

2.2文献筛选

2.2.1文献纳入标准

①文献类型为针灸临床文献研究。②文献研究对象为明确诊断为失眠症的患者。③文献内容以十四经腧穴及经外奇穴为主要腧穴,以单纯针刺为主,可配以不同类型的电针针刺为手段的临床治疗。

2.2.2文献排除标准

①文献类型为综述、名医经验介绍、单个病例举隅除外。②文献研究对象为动物实验、细胞和组织学研究文献除外。③文献内容以非针刺疗法为治疗手段的临床研究除外,如观察中药汤剂、埋线、耳穴、敷贴、穴位注射、推拿、神灯照射、静电疗法、心理疗法等为辅助手段的临床研究。

2.3数据处理及资料提取

将纳入的文献进行腧穴提取,并分类整理,将相关资料输入电子表格进行保存,对纳入的十四经腧穴和奇穴加以整理,按主穴、配穴分类,并计算其使用频次,排列并总结。

2.4统计学方法

①数据输入Microsoft Excel表格,对合格的文献提取十四经腧穴和奇穴,分主穴、配穴并记录其穴名和频次。②通过频数分析对2010年至2015年国内的针灸治疗失眠的穴位使用频率进行比较,并按照穴位出现频次的高低分析用穴特点及规律。③统计方法主要采用频数统计。

3 分析结果

3.1文献检索结果

经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第1次筛选大体纳入相关文献共68篇,通过第2次筛选排除不合格文献25 篇,最终纳入合格文献为43篇。

3.2各经治疗失眠的主、配穴在十四经中所占的比例

所选穴位所在经络,涉及到了膀胱经、督脉、任脉、胆经、肾经、胃经、脾经、心经、心包经、三焦经、肝经、肺经、大肠经,共13条经络,以及6组奇穴,十四经穴和奇穴治疗失眠的主穴合计使用248次,配穴合计使用267次。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督脉,百会、神庭、大椎等作为主穴被用44次(22.34%),百会、上星作为配穴被用3次(1.13%);其次为心经,神门、灵道作为主穴被用24次(12.18%),神门、通里、灵道、少冲作为配穴被用8次(3.00%);再次是脾经,三阴交、阴陵泉、章门作为主穴被用23次(11.68%),阴陵泉、三阴交、公孙、血海、太白作为配穴被用14次(5.26%);膀胱经,申脉、心俞、脾俞、肾俞等作为主穴被用20次(10.15%),心俞、脾俞、胆俞、肾俞、肝俞等作为配穴被用97 次(36.47%)。详见表l。

3.3各经治疗失眠的穴位在本经中所占比率

治疗失眠常用穴位中,心包经、心经、督脉、脾经、肾经、膀胱经、胆经、肝经、胃经所占比例较高,小肠经未涉及,由于奇穴的数量至今未明确统计,故奇穴组在奇穴总数中所占比例不纳入此范围。详见表2。

3.4针灸治疗失眠十四经腧穴和奇穴使用频次

纳入的43篇文献中,共用十四经主穴56个、配穴45个。主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百会(24),其次是神门(23)、三阴交(21),以及安眠(19)、四神聪(18)、内关(16)、印堂(11)等。配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心俞(36),其次是脾俞(21)、太冲(20),以及太溪(18)、胆俞(16)、丰隆(16)、中脘(16)等。详见表3、表4。

表1 各经治疗失眠的主、配穴在十四经中所占的比例

表2 各经治疗失眠的穴位在本经中所占比率

表3 针灸治疗失眠十四经腧穴和奇穴主穴使用频次表

3.5其他结果

我们发现在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中,采用的对照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治疗组与空白组的对照6篇(13.95%),治疗组与传统针刺的对照8 篇(18.60%),治疗组与常规西药的对照26篇(60.47%),治疗组与中药汤剂的对照3篇(6.98%)。可见多以常规西药如阿普唑仑、佐匹克隆、地西泮、艾司唑仑、米氮平等作为对照组,常以针刺组为治疗组进行对比研究,且针刺组效果优于西药组,其副反应明显小于常规西药组。

表4 针灸治疗失眠十四经腧穴和奇穴配穴使用频次表

4 讨论

古代有关不寐的病因说法有很多,《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记载:“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宋代《太平圣惠方·治胆虚不得睡方》:“夫胆虚不得睡者,是五脏虚邪之气干淫于心。……致不得睡也。”清代叶桂述《医效秘传·不得眠》载:“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心主血,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早在《千金方》中就有针灸治疗不寐的记载:“厉兑、条口、三阴交,主胫寒不得卧。”不寐乃因脏腑功能失调,而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多由于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水火不济,心肾不交;肝郁化火,肝火扰心;心胆气虚,心神不安;胃气不和,宿食停滞导致夜卧不安。临床辨证分虚实两类,针灸治疗上可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原则,以调和阴阳,达到机体的平衡状态。

根据归纳的文献,在此对腧穴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关规律,发现针灸治疗失眠的取穴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取穴以头部穴位为主。失眠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比较公认的机制认为其与脑干的中缝核、孤束核能诱导睡眠有关,其脑桥背内侧被盖的蓝斑可维持觉醒,而参与睡眠与觉醒节律的丘脑,既可诱导睡眠又可引导觉醒,这表明了失眠与大脑有着密切联系[53]。“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是局部选穴的治疗规律[54],多用于治疗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或局限的病症,如督脉位于脑部的百会、神庭、脑户、强间、风府、神道、上星,胆经的风池、本神、率谷,胃经的头维以及安眠、四神聪等奇穴都可有效治疗失眠。

第二,取穴最多的经脉为膀胱经。膀胱足太阳之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表明膀胱经与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脑为元神之府,主宰着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故膀胱经与脑之神关系密切。其循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故针刺头部穴位也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则,治疗失眠可刺睛明、玉枕。现代解剖学研究证实[55],从分布形成上看,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针刺这些穴位能影响人体的交感神经,而失眠从现代医学上讲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针刺膀胱经穴可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另有研究发现[56],交感干、交-脊联系点的体表投影线与膀胱经背部的内侧线腧穴总重合率为80%,人体大多器官受植物性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而植物性神经的兴奋状态又直接导致失眠,因此针刺背俞穴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也就起到调整脏腑器官治疗失眠的功效。

第三,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即具有某种特殊作用的腧穴。如神门为心经的原穴;太冲为肝经的输穴、原穴;列缺为肺经的络穴;肾俞为膀胱经的背俞穴;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兼合穴;阳陵泉为筋会;照海属足少阴肾经,为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第四,三部配穴。三部配穴古称天、人、地“三才配穴法”,例如针灸治疗失眠取天部的百会、人部的神门、地部的三阴交,三者合一达到了集中治疗的目的。

总结本次文献查阅归纳的结果,认为现代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主要以常规西药组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其取穴以头部穴位为主,取穴最多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运用具有特殊作用的特定穴随症配伍,并注重奇穴、三部配穴,对失眠进行整体治疗。

参考文献

[1]吕国臣,齐微微.针灸配合高压电位治疗失眠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12):1842.

[2]American PsychiatricAssociation.Diagnosto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M].4thEdition,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Association,1994:597.

[3]蒋涛,王宇其,梁超,等.从《黄帝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探讨失眠病机-从中焦脾胃气机谈失眠的治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34(12):16-18.

[4]Leineweber C,Kecklund G,Janszky I,et al.Poor sleep increases the prospective risk for recurrent events in middle-aged women with coronarydisease.The Stockholm Female Coronary Risk Study[J].J Psychosom Res,2003,54(2):121-127.

[5]Roth T.Comorbid insomnia:current directions and future challenges [J].Am J Manag Care,2009,15(Suppl):S6-S13.

[6]Covassin N,de Zambotti M,Sarlo M,et al.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cardiovascular markers of hyperarousal in primary insomnia[J]. Int J Psychophysiol,2011,80(1):79-86.

[7]Tu JH,Chung WC,Yang CY,et al.A comparison between acupuncture versus zolpidem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insomnia[J].Asian J Psychiatr,2012,5(3):231-235.

[8]梁树艺.电针治疗失眠症40例[J].中国针灸,2002,22(9):15.

[9]杨小咏.温针灸百会穴加电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11-12.

[10]李峰,任英杰,安爽,等.针刺夹脊穴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3):16-18.

[11]郭伟,陈志强,戴荣水,等.调和营卫针刺法治疗失眠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0):114-115.

[12]毕晓菊,何秀堂,李继恩.针刺五心穴治疗失眠症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9):68.

[13]杜小娜,熊佐玲.安眠穴施用傍针刺法治疗失眠症3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228.

[14]叶国传,严浩.针刺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4,33(6):539-541.

[15]李建新,田玉娟.针刺治疗失眠54例报告[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4):186.

[16]杨朔,李伟.治神调脾胃法针刺治疗失眠40例[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2(14):116-117.

[17]王瑾.调心安神针刺法治疗失眠38例[J].陕西中医,2014,35(10): 1341-1342.

[18]司玲,许建阳,刘静,等.针刺强刺激足三里穴治疗失眠症8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74-76.

[19]高桃,雷正权.益脑安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3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4,46(6):63-64.

[20]董春江,邹勇.针刺百会﹑三阴交﹑神门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9):35-36.

[21]宋晓飞.针刺申脉照海为主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2014,(26):641.

[22]吴家满,卓缘圆,钟宇玲,等.从肝心论治失眠的针刺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4,29(5):1017-1018.

[23]王振华.针刺“安眠五穴”治疗单纯性失眠的临床研究[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14.

[24]胡兴旺,何琦.针刺五神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7):164-165.

[25]杨斌,雷正权,牛晓梅,等.调心安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50例[J].陕西中医,2013,34(10):1383-1384.

[26]刘九环.针刺治疗60例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26):241-242.

[27]李佩芳,刘霞.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不寐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4):17-18.

[28]邵登衡,杨志华,周秋利.针刺电针法治疗失眠36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29(1):70-71.

[29]韩少雄.针刺治疗失眠150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6): 440.

[30]朴雪花.调补任督法为主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

[31]李崇宁,吴海标.针刺结合电针治疗顽固性失眠症4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7):76-77.

[32]房铭.针刺“宁心安神”方与常规处方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33]许冬梅,邱桂春.针刺治疗失眠症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2):185-186.

[34]刘艳,张世兴,黄元芳.针刺调理跷脉治疗老年失眠症36例[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5):490.

[35]姜翠花,蔡钢,巩平,等.补肾宁心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8):70-71.

[36]姚小萍.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失眠6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2,19(5):472-473.

[37]汪洋.针刺配合不同波形电针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44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2):28-31.

[38]李非铭.针刺四关穴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21(14):124.

[39]吴志强,孟建国.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136例[J].中国针灸, 2012,32(5):430.

[40]王军,孙明,肖飞宇.针刺治疗失眠32例[J].中国针灸,2012,32 (2):106.

[41]侯珺.针刺治疗失眠症52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2,3(7):67-68.

[42]杜鹃.针刺调神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43]李永凯,王裕贤.针刺法调和阴阳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2,30(4):39-40.

[44]程立红,闵友江,张翠翠,等.调奇经通八脉针刺法治疗失眠46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1):24-25.

[45]姜翠花,朱宏锦,王凡星,等.镇静安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7.

[46]翟春梅.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4):615-616.

[47]孔素平,谭奇纹.调神疏肝法针刺治疗失眠54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1):45-46.

[48]陈新旺.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0.

[49]林秀莉.针刺治疗失眠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5):15.

[50]王宪伟.针刺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 (3):45.

[51]张欣,严兴科,王富春.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经外奇穴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24-26.

[52]孙兆元.针刺太溪三阴交涌泉穴治疗老年人失眠40例[J].陕西中医,2010,31(6):731-732.

[53]徐志鹏,陈文军,黎红华,等.失眠症的研究与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2):151.

[54]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5.

[55]张伟,陈明人.失眠从膀胱经论治[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 (4):5-6.

[56]王佩,刘公望,易受乡.等.经穴-脏腑相关的神经节段机制[A]//.林文注,王佩.实验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8.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6.0642

文章编号:1005-0957(2016)06-0642-04

收稿日期2015-12-2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4CB543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3860)

作者简介:王艳(1988-),女,2013级硕士生,Email:48770045@qq.com

通信作者:岳增辉(196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624755064@ qq.com

猜你喜欢
失眠症针刺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