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结构化预习阶段性总结

2016-08-03 04:34陈玉娥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结构化课文小学生

陈玉娥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无疑应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果。

本学期在我校进行的“三三九”自主结构化预习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我所带的四年级语文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在预习过程中以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为目的,严格按照三项理念,三个步骤,九个环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让预习成为学生一项基本技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这一阶段课题研究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规范常规性步骤,细化方法指导

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自主反思、自主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师除了要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之外,还要教给他们语文预习的方法。教给小学生的预习方法,要求尽量细化, 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按照“读、注、思”的预习步骤,分九个环节预习,每一步的做法要求如下:

1.读。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次读的要求有两个:一读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二读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比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三读准确地找出生字,画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2.注。

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给生字注音、组词、分类。理解词语意思,再给课文分层并标注课文主要内容。

3.思。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课后习题、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书面写下来)。

4.摘抄。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写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二、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学生形成一定的预习能力之后,我们还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但教师更要严格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养成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如分层分段的方法指导,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指导,以及培养学生品词品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去,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3.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互相督促。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通过这几个月的研究实践,我班自主结构化预习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五月份我们班的“葵花朵朵”小组在学校操场上面对全体师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自主结构化预习展示活动,这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工具书,运用“读、注、思”的学习方法,对高效课堂自主结构化预习诠释,台上同学专注独学,激烈争论,智慧分享;台下同学认真倾听,自觉批注,问题生成是那么投入,那么和谐。这次活动也是我班“三三九”自主结构化预习模式课题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示和总结,也为我班语文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语文预习多在课外,看似较难调控,但只要教师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切实落实指导规范,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黄牛铺中心小学

编辑 徐绒绒

猜你喜欢
结构化课文小学生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