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2016-08-03 04:53
北广人物 2016年14期
关键词:小仲马大仲马电报

1847年,23岁的巴黎上流社会交际花玛丽·杜普莱西因病身亡。这位美丽风尘女子的死触动了和她同龄的作家小仲马,他以她的身世,创作了一部名为《茶花女》的小说。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恋爱悲剧,揭露了上流社会糜烂的生活和虚伪的道德,后来,在朋友们的鼓动下,小仲马决心把这个小说改编成剧本。

小仲马兴致勃勃地去找自己的父亲大仲马谈自己的改编计划。不料,大仲马却一反常态,对儿子的计划一点也不感兴趣。父亲的冷淡刺激了小仲马,他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几天时间就将它改编成了一部五幕剧。他一写完就跑到父亲那里,要朗读给他听,大仲马觉得这不过是浪费时间。但因为是自己的儿子,大仲马最终还是答应试着听一听。传记作者是这样描写大仲马在听剧本后的情形的:

当小仲马读完第一幕时,他喃喃地说着:“好极了,好极了!”读完第二幕时,他的双眼湿润了。这时,有一封急信,小仲马必须亲自送去,朗读中断了。他们约定一小时以后再读,当儿子回来的时候,却发现父亲已经泪流满面,原来他已等不及了,自己读完了手稿。“我亲爱的孩子,”他说,“我错了,我替历史剧院接受这个剧本。”

不巧,这时大仲马经营的历史剧院倒闭了,小仲马只好另寻出路,一家歌舞剧院想演出这个剧本,但第二共和国戏剧审查委员会却认为这个剧本有伤风化,明令禁止上演。

这时,父亲站了出来:我以我个人的荣誉和自己在文学界的名誉担保,作者写作这部作品是出于高尚的道德动机。关于道德问题,我是有权发表意见的。因为毕竟,我写过700册书,每1册均可收入神学院的图书馆,或专供年轻女子就学的修道院的图书馆。

经过一番周折,剧本虽被获准上演。但审查委员会中有人预言:“开禁又有什么用呢?演不到第二幕就得完蛋!”一些演员也没有信心,觉得在舞台上摆一张交际花的床,她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情夫往来不息,恐怕不等演出结束,自己就会被愤怒的观众轰下台去。

但他们全错了。演出时,观众都禁不住为这个不幸的女子洒下了同情之泪。当夜,小仲马就给在布鲁塞尔的大仲马发了一封电报:极大、极大的成功!太伟大了!我不知所措,观众竟以为是在观看你的作品的开幕演出。收到电报后,大仲马即刻回复了一封电报:亲爱的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猜你喜欢
小仲马大仲马电报
电报方程的正双周期解:存在性、唯一性、多重性和渐近性
毛泽东的绝密电报与湖南和平解放
大仲马低价卖剧本
传“电报”
真实的高度
小仲马的分手信
真实的高度
采用多种手段创造和捕捉战机的范例——学习《关于平津战役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