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菲弗尔操纵论视角下许渊冲的英译辛词

2016-08-04 07:52鲍成莲
唐山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弗尔许渊冲辛弃疾

姚 欣 鲍成莲



勒菲弗尔操纵论视角下许渊冲的英译辛词

姚 欣 鲍成莲

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纵论为基础,旨在探讨赞助者、意识形态及诗学如何操纵许渊冲的英译辛词及其采用的翻译策略。结果发现,赞助者决定了许渊冲选择辛弃疾的哪些词进行翻译;意识形态决定了他使用的改写方法,增译、减译、释义与具体化;诗学使其在翻译时做到“三美”。这些都是基于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一战略,从而将优秀的中华词文化传递给西方读者。

一、引言

中国的词是三千多年悠久文化与文明的结晶,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辛弃疾是中国南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现存词600多首,他的词大多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广泛引用经、史、子等各种典籍以及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因此其作品被广为传颂,同时也吸引了很多译者的注意。许渊冲翻译的《唐宋词一百首》中,便包含了13首辛词。然而,任何译者在翻译时都会受到一定的操纵,都不是仅凭自己的主观性进行翻译的。

操纵论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70年代得到发展,但是直到1985年Hermans 一书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Studies in literal translation发表后才广为人知。勒菲弗尔是比利时著名的翻译家,他指出翻译一定会受到译者和当权者的诗学观和意识形态的支配,并提出翻译是对文本进行改写的一种形式。 赞助人指的是能够促进或阻碍文学作品阅读,写作及重写的力量,如人、宗教团体、政党、社会阶层、出版商及媒介。意识形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操控译者的翻译行为。意识形态决定着译者选择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是否对原文进行改动及怎样改动,从而满足接受语读者在意识形态上的要求。诗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各种文学手段、样式、题材、原型人物、场景、中心思想以及象征等文学要素;二是文学的功能。前者从技术层面对原文进行改写;后者从技术层面促使译者选择主题与社会体制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借以博得大众注意。

操纵论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文学体裁中,如小说翻译、诗歌翻译,但还未运用到中国词的英译中。因此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纵论为基础,对许渊冲《唐宋词一百首》中辛词的英译进行研究,从而探讨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对许渊冲翻译活动的影响,并归纳出许渊冲在翻译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改写策略。

二、许渊冲英译辛词中的操纵现象

(一) 赞助人对翻译的操纵

1986年,香港出版了许渊冲英译的《唐宋词一百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推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粹丛书”,包含13首辛弃疾词的《唐宋词一百首》被归入其中。他们为许渊冲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许渊冲在对辛词进行翻译时,选择了耳熟能详的几首词,在每首词后面添加了英文注解,并对辛弃疾写每首词时的背景进行了阐释,符合了国外读者的要求。

(二)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

翻译为文学作品树立何种形象很大程度取决于译者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可以是译者本身认同的,也可以是赞助人强加给他的。 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操控首先表现在译者翻译目的的政治性上,还表现在译者为了迎合读者的主流意识和审美情趣而采用的改写。

首先,80年代,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诗词也得到了新生。改革开放后,国内的政治,文化环境大大宽松,“文化走出去”战略逐渐成型。许渊冲受这一战略的影响,提出诗词“可以让西方了解东方”。正是这些意识形态层面的政治文化力量促使许渊冲对辛词进行了翻译。其次,许渊冲提出中国的礼义之道赞成“以柔克刚,以柔济刚”,像美国的英雄主义,强调的是刚,歌颂英雄主义,缺少东方的柔情,所以西方文化需要东方文化来填补这种空白。辛弃疾在词中采用婉转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雄心壮志,符合中国的礼仪之道,这一无形的力量促使许渊冲翻译了辛弃疾的词。第三,许渊冲根据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得出“译可译,非直译”。 基于外界的意识形态与自身的意识形态,许渊冲选择了辛弃疾的13首词进行翻译,并且为使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辛诗表达的内容,从而了解中国文化,在翻译时对原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

1.增译

例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许渊冲将“遥岑远目”译为“I gaze on faroff Northern hills”。这首词的第一句为“楚天千里清秋”,“楚天”泛指长江中下游一代,属于南方,辛弃疾二十三岁南归,此刻正站在建康亭上,因效力无由,心中充满着忧愁和愤恨,所以望的只能是北方江淮前线。许采用增译法,将辛弃疾所眺望的具体方位“Northern hills”译出,这使外国读者对当时的中国情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减译

例2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

On gallant steed

弓如霹雳弦惊。

Running full speed,

We’d shoot with twanging bows.

“的卢”是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许渊冲在翻译时,没有音译这一专有名词,而采用了减译。因为音译的方式会使对马不熟悉的外国读者感到困惑,不知所云。

3.释义

例3休说鲈鱼堪脍,(水龙吟)

Don’t say for food

尽西风、

The perch is good.

季鹰归未?

When the west winds blow,

Why I don’t homeward go?”

这里引用了晋朝人张翰(字季鹰)的典故,他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归乡。这里辛弃疾看到大雁飞回故地,自己也想回到故乡。许渊冲这里采用了释义的方式,用“I”代替“季鹰”。而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翻译“季鹰归未?”这一典故,则会让不了解季鹰及其事件的读者在阅读时感到困难。

例4凭谁问,(永遇乐)

Who would still care

廉颇老矣,

If an old general

尚能饭否?

Is strong enough to take back the lost capital.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许渊冲在翻译时将“廉颇”译为“an old general”;将“尚能饭否?”译为“Is strong enough to take back the lost capital.”,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可以充任北伐主帅。许渊冲在此也是采用了释义的手法,即使不了解这个典故的读者也能明白作者想表明的东西。

4.具体化

例5 想当年、(永遇乐)

In bygone years,

金戈铁马,

leading armed cavaliers

气吞万里如虎。

With golden spear in hand,

Tiger-like, he had slain

The foe on the thousand-mile Central Plain.

将“气吞万里”翻译为“he had slain the foe on the thousand-mile Central Plain”。用他的具体政绩来具体说明“气吞万里”这一抽象的东西。

(三)诗学对翻译的操纵

译者的诗学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者的翻译活动。许渊冲在前言中借用《中国词选》罗马尼亚译者的一句话“中国词使我们认识了一个无容置疑的充满魅力、抒情性强和意境深邃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洋溢着书面上看到的花朵的香气”。许渊冲深爱着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化,强烈地希望将中国文化带给西方读者,从而使他们也能欣赏这三千多年悠久文化与文明的结晶。戈载说:“填词之大要有二:一曰律,一曰韵。律不协,则声音之道乖,韵不审则宫调之理失,二者并行不悖”。许渊冲长期受到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所以他在翻译时非常严苛地要求自己译出中国词的音,形,意,从而彰显中国词的美。

首先,许渊冲提出意美是第一位的,避免误译、错译,意美不只是翻译原诗的字面意思,而是所具有的深层意味。

其次,中国诗词的音韵美非常重要。在许渊冲翻译的十三首辛弃疾词中,词的尾部全部做到了押韵。而且押韵形式多种多样,彰显了中国诗词的音韵美。

例6 绕床饥鼠,(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Around the bed run hungry rats,

蝙蝠翻灯舞。

In lamplight to and fro fly bats.

屋上松风吹急雨,

On pine-shad’ d roof the wind and shower rattle,

破纸窗间自语。

The window paper-scraps are heard to prattle.

原诗以鼠(shu),舞(wu)雨(yu)语(yu)结尾,许渊冲在翻译时所采用的押韵形式是aabb,即rats,bats,rattle,prattle。许渊冲在翻译时保证了原诗的音韵美,使西方人了解中国词的音韵美。

第三,形式美也是诗词的一大特色。

例7 茅檐低小,(清平乐·村居)

The thatched roof is slanting low,

溪上青青草。

Beside the brook green grasses grow.

“青青草”中的“青青”两字,采用的是一种重叠用法,许渊冲为使译文也有一种重叠的效果,将其译为“green”“grasses”“grow”,这三个单词都以相同的字母“gr”开头,展现出重复的美感。

三、结语

本文基于勒菲弗尔的操纵论对许渊冲所翻译的13首辛词进行了分析。赞助人这一因素决定了许渊冲选择哪些辛词进行翻译,同时为许渊冲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并为许诗得到大众认可奠定了基础。意识形态决定了许渊冲翻译辛词时使用的改写策略,如增译,减译,释义和具体化,从而实现了许渊冲将诗词带给西方读者这一目标,并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这符合当时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也符合许渊冲的价值观。许渊冲长期受到中华词文化的熏陶,诗学这一因素决定了他在翻译时仍保留原诗的音美、意美与形美。总的来看,许渊冲在翻译时始终秉承着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一政治文化策略,最终将中国的优秀词文化很好地展现给了西方读者。

田茂琳 陇南师专农林学院教授。1993年破格晋升副高职称,2008年晋升研究员。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中国果树专委会委员、中国菌物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科技界摄影协会副会长、甘肃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代表作陈列馆签约作家、新作家写作中心一级作家。获得科研成果及农业技术标准百项;发表论文220多篇,个人出版与中科院等专家合著有《中国大型真菌》、《西部新农村建设技术丛书》、《绿色油橄榄生产技术》、《科海拾珍》、《甘肃蕈菌》、《西秦岭五阳路》等专著15部,荣获“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以及“中国食用菌产业成就贡献奖”,被收录于百部辞书之中。

观揽木叶田茂琳 诗/图

进入萧木林,枯黄窸窣声。

竹耙揽落叶,情景草根境。

背篓烘托始,彷徨惆怅品。

树叶质变态,转化为肥力。

萧索意象型,啸风寒侵树。

冬去春又来,归根让人悟。

木叶眷恋苏,大地迎游子。

作者简介:姚欣(1992-),女 ,山西长治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450001

猜你喜欢
弗尔许渊冲辛弃疾
令人头痛的失物招领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摔得挺美
Dream pursuer on the snow 雪上追梦人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