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和红细胞形态学参数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16-08-04 02:57罗永彪
关键词:心肌梗死

罗永彪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惠州 516200)



心肌酶和红细胞形态学参数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罗永彪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惠州5162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以及红细胞形态学参数与心肌梗死之间的相关性,以为临床诊断心肌梗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稳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不稳定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心梗组),另选取同时期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就四组入组者的血常规、心肌酶谱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结果在红细胞形态参数指标中,对照组、稳定组、不稳定组、心梗组的各指标水平有显著差异(P<0. 05);而心肌酶指标中,对照组、稳定组、不稳定组、心梗组的各指标水平同样有显著差异(P<0. 05);心肌梗死组患者随着梗死时间的增加,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也随之升高,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则是呈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 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心肌酶指标和血常规中红细胞形态指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了解心梗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心肌酶;红细胞形态;参数;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心内科治疗的重点、难点之一,尤其心肌梗死往往发病急骤,因此致死率极高[1]。很多患者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诊断从而失去了急救的机会。目前临床诊断心肌梗死多是依靠心电图、心肌酶谱等相关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红细胞形态学参数对于辅助诊断心肌梗死和判断梗死程度具有一定的作用。红细胞形态参数主要是由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容积(MCV)、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几项指标构成的。本研究即是探讨红细胞形态参数指标、心肌酶指标和心肌梗死之间的相关性,现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150例冠心病患者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5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疾病程度分为三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稳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不稳定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心梗组),另选取同时期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26例(52%),女性24例(48%),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0.3±5.2)岁;稳定组中男性27例(54%),女性23例(46%),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1.3±5.7)岁;不稳定组中男性25例(50%),女性25例(40%),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1.1±5.4)岁;心梗组中男性27例(54%),女性23例(46%),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2.5±5.8)岁。四组成员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稳定组标准:(1)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的表现;(2)通常是由劳累、激动诱发,休息后缓解,含服硝酸甘油后即可迅速缓解;(3)心电图可表现为一过性的ST段下移;(4)运动平板试验为阳性。不稳定组纳入标准:(1)患者有典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表现;(2)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可正常或升高,一般升高范围在2倍正常值以内;(3)心电图可表现为数个导联中一过性的ST段下移;(4)造影结果提示至少有1支冠脉的狭窄程度超过50%。心梗组纳入标准:(1)患者心电图呈动态变化;(2)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指标提示急性心肌梗死;(3)患者既往有缺血性胸痛的病史。

1.3排除标准 (1)除心脏疾病外,患者有肝肾严重慢性疾病;(2)近期有心梗病史。

1.4方法患者入院后抽取静脉血,用于检测血常规中红细胞形态参数指标、心肌酶谱指标、肝功能指标。心肌梗死组患者明确诊断后,给予综合治疗,如溶栓、吸氧等。同时在入院后的第 3、7、10天复查血常规结果,分析红细胞形态学参数变化情况。在入院对患者急性心脏彩超检测,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 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确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红细胞形态参数对比在四组入组者中,MCV、RDW、MCH三项指标按照对照组、稳定组、不稳定组、心梗组顺序呈递增趋势,而MCHC则是呈递减趋势,差异显著(P<0. 05),具体见表1。

表1 四组红细胞形态参数对比±s)

2.2心肌酶指标对比心肌酶指标中,对照组、稳定组、不稳定组、心梗组的各指标水平同样有显著差异(P<0. 05)。具体见表2。

表2 心肌酶谱指标对比±s )

2.3心肌梗死患者形态学参数变化心肌梗死组患者随着梗死时间的增加,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也随之升高,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则是呈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 05)。具体见表3。

表3 心肌梗死患者形态学参数变化( ±s)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之一。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往往是依靠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且心肌酶谱已经成为了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准”[2]。然而近年来,红细胞形态学参数对于辅助诊断心肌梗死也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3]。红细胞形态参数中主要是由红细胞HCT、MCV、MCH、MCHC以及RDW构成的,尤其是RDW指标对于预测心梗再发有很好的参考价值[4]。研究[5]发现,RDW指标的升高,预示了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加重,预后极差,患者极有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红细胞形态参数可以有效真实的反映出患者红细胞是破坏过多还是无效增生增加,从而对疾病的预后作出判断。CK-MB依旧是主要的诊断心梗参考指标,其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要优于CK指标。患者心肌梗死发作后3h左右,CK-MB即开始升高,在24h内可达到高峰,其水平为正常情况下的10倍左右[6-7]。在积极的治疗后3d,患者CK-MB可逐步恢复正常水平。肌钙蛋白也是判断心梗的常用指标,当心肌损伤后,心肌细胞的胞膜通透性随之升高[8],cTnI等复合物容易进入细胞间质,因此外周血中cTnI水平升高,提示心肌严重受损,通常是在3~6 h左右升高,逐渐达高峰,最后恢复正常。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在红细胞形态参数指标中,对照组、稳定组、不稳定组、心梗组的各指标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而心肌酶指标中,对照组、稳定组、不稳定组、心梗组的各指标水平同样有显著差异(P<0. 05);心肌梗死组患者随着梗死时间的增加,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也随之升高,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则是呈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 05)。说明了红细胞形态参数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红细胞形态参数联合心肌酶谱可以提高心肌梗死诊断率,同时能够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咏梅.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炎性反应以及凝血机制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10):776-778.

[2]叶明,聂绍平.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 PCI冠脉无复流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变化及意义[J].河北医药,2014,12(15):2250-2252.

[3]许开祖,林丽明,林金秀,等.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18(7):569-573.

[4]蔡鼎男,许开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862-863.

[5]王崑,郑刚,李斌,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1):43-45.

[6]徐焰雄.心肌酶和红细胞形态学参数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4(14):30-31.

[7]刘宗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D-D、CRP、UA、CK-MB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12):963-965.

[8]吴智辉,肖熙,黄代政,等.心律失常与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异常的光镊拉曼光谱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6):666-669.

*基金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Y201)。

作者简介:罗永彪(1977—),男,广东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内科临床急诊工作。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7-0728-03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7.003

(收稿日期2016-03-15)

Correlation research of myocardial enzyme and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index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LUO Yong-biao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Huizhou Sixth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516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of myocardial enzyme and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index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provide the reliabl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15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reated from October 2014to October 2015in our Cardiology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There were 50 cases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 (stable group), 50 cases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nstable group) and 50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group). In addition, 5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blood routine and myocardial enzymes for four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index for four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the index of myocardial enzyme for four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over time, MCV, MCH and RDW for MI group also increasd while MCHC decreased(P<0.05).Conclusion: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especiall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the index of myocardial enzyme has a close relation with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index, which is useful for the clinician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everity of the illness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extended treatment.

Key words:myocardial enzym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y; index; myocardial infarction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及治疗
浅谈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和呕吐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