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2016-08-06 08:01陈聪聪
新课程·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育性品格德育

陈聪聪

摘 要:赫尔巴特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德育是一棵大树,课堂是一片沃土,在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内容对学生的德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育的价值体现于提升做人的品格,提升律己与稳定,提升自立与开放,提升悦纳与利他。

关键词:德育;教育性;品格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他非常明确地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在每堂课的教学中,若要体现素质教育中以德育为核心的观念,就必须在各学科本身的内容体系中融入德育内容。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论他以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组织教学,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治学态度、思想作风、言谈举止、形象仪表以及个性特点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德育

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研究探索,做德育渗透的有心人,才能把握其中的规律,达到游刃有余、渗透自如的效果。

德育需要情境,而我们课堂教学中教材给予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情境,加以自然的引导,德育之水就会自然而然地流淌。例如:一年级语文《自己去吧》,教小鸭独自去学习游泳,教育学生,小鸭天性不怕水,到水里不会被水淹,小朋友可不行,千万不能独自去游泳,老师适机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在数学课上讲“时、分、秒”时,我们可以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美术课结束后收拾用具,教育学生管理好自己的东西,废纸入篓,文明教育。唾手可得的东西何必踏破铁鞋寻遍千山万水呢?

三、课堂评价体现德育渗透

课堂上德育评价的目标很广,例如:尊重别人的发言,当别人发言时,做到不插话打断他人思路,不嘲笑他人的不同见解或错误。如果有异议,征得老师的同意后,有礼貌地反驳。尊重别人的缺陷,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比如有的同学天生口齿不清,有的同学性子慢,要学会宽容,尊重老师,上每一位老师的课必须尊重老师的成果。

乐于帮助别人,小组合作时,积极地给予评价,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绝不能袖手旁观。在生活中也要予以帮助,如同桌铅笔忘记带了,大方地借一支,帮助别人愉快自我。我认为课堂中的学习习惯是其他所有行为习惯的基石。对此在教育实践中我有深刻的认识,并作如下归纳:

(一)语言方面

1.每节上课、下课师生问好:老师,您好。

2.上课发言积极主动,讲普通话,不插嘴,学会倾听。

3.讨论问题不大声喧哗,组内要有序发言,辩论要有礼有节。

(二)行为方面

1.进出教室应向老师说明原因,迟到喊报告。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摆放整齐;下课后及时更换整理,再离开座位。

3.听课、读写姿势正确,不随意交头接耳,不自由走动。

4.进入教室遵守规则,做好每天的眼保健操。

(三)心理方面

1.上课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2.遇到困难不退缩,有勇于克服的信心;遇到挫折(如老师批评、同学指责)及时调整心态,不消极怠慢。

3.尊重老师和同学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各项课堂学习活动。

4.同学有困难,及时给予热情帮助;同学取得成绩,不妒忌不冷漠,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

5.思想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受外界干扰。

6.学习目标明确,注意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师德引领德育

传道、授业、解惑并不是教师职责的全部,长期的一线教学,让我认识到德比学更重要。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人格特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个性。教师要重视职业道德修养,维护自己的形象,为学生做好表率,积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做一名教师,处处彰显着高尚的品德、素养、情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最好的垂范。例如:如果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当你撒播诚信的种子时,这些种子就会在风调雨顺的环境中清脆拔节;反之,这些种子就会在贫瘠的土地上遭受风吹雨打。例如: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班上的41名学生,有本地学生,有外地务工的孩子,不论男女,也不论成绩好坏,都应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力求给每个学生同样的成长空间。尊重他们,不因学生无法选择的外部因素或自身先天条件而让他们感到自卑。公正之心像一汪清泉,不能给他们同样的水分,但他们可以从中吸取到自需的所有水分。

尊重人格,呵护幼小心灵。“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这对一位老师来说不难做到。但只有师德才能引领学生也能“不讽刺、挖苦、歧视”他人,让学生拥有一颗博大的心,师者必先拥有。

德育是树人之本,根扎得越深,树木越是枝繁叶茂。课堂是一片沃土,我们为人师者决定着这片沃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邢元敏.德育创新与探索:大中小学德育规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3.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教育性品格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浅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