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郊常规田间管理下两种蚜茧蜂种群数量变化特点

2016-08-08 08:50王兴红罗庆怀
关键词:桃蚜

王兴红,梁 霞,罗庆怀

(1.福建农林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福建省昆虫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2;2.遵义市桐梓县水坝塘镇复兴中学,贵州 桐梓 563209;3.贵州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贵阳市郊常规田间管理下两种蚜茧蜂种群数量变化特点

王兴红1,3,梁霞2,罗庆怀3*

(1.福建农林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福建省昆虫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350002;2.遵义市桐梓县水坝塘镇复兴中学,贵州 桐梓563209;3.贵州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550001)

摘要: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和2014年7月~11月2个时段,分别在花溪镇、青岩镇和永乐乡主要蔬菜基地对寄生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的蚜茧蜂(Aphidiidae)进行调查了定点定时的取样调查,调查其间没去干扰农户的田间常规管理(包括照常喷施农药)。结果显示:贵阳市两个区进行了贵阳市寄生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蚜茧蜂主要是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和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田间虫口总量大体上是烟蚜茧蜂占2/3,菜少脉蚜茧蜂约占1/3,但某些局部菜地中菜少脉蚜茧蜂较多;在农民任意喷施杀虫剂的条件下,田间寄生率一般在0~10%之间波动;初步分析了蚜茧蜂数量与性比的关系;田间发现4种重寄生蜂,其中蚜虫蚜蝇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 (Mayr)是寄生2种蚜茧蜂的优势种。首次反映了贵州菜地蚜茧蜂对菜蚜的自然抑制情况。

关键词:桃蚜; 萝卜蚜; 蚜茧蜂; 重寄生蜂; 寄生率; 种群数量调查

0引言

贵阳市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各种蔬菜的栽培与生产,农村种植蔬菜面积不断大幅增加,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0.2万hm2发展至2014年的4.8万hm2,在贵阳市全市耕地面积约为26.7万hm2中,蔬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突破7万hm2[1,2]。

中国十字花科蔬菜上的3种菜蚜,即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萝卜蚜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和甘蓝蚜Brevicorynebrassicae(Linnaeus)在贵阳都有分布,其田间发生规律也基本摸清[3-5],桃蚜和萝卜蚜在田间十分常见,甘蓝蚜局部发生。被菜蚜危害的蔬菜,光合能力下降,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甚至死亡,所排泄的蜜露会粘住大量尘埃,使蔬菜叶面被污染,降低其商品价值,此外,此3种菜蚜刺在刺吸蔬菜汁液时,还传播蔬菜病毒病[6]。蚜虫的繁殖力强,当气候等条件适宜时,其虫口数量增长十分惊人。过去特别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防治蚜虫的农药使用量很大,虽然近年来农药的使用量明显减少,但因蚜虫繁殖速度快,杀虫剂使用仍十分频繁。为了进一步减少防治蚜虫的农药使用量,长期保护和利用蚜虫的天敌,包括寄生蜂,控制蚜虫数量是可行方法之一[7,8]。

国内外对蚜茧蜂的生物特性、各种环境对其的影响和繁殖利用等都研究。蒋杰贤等较深入地研究了桃蚜茧蜂(烟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Ashmead)的繁殖习性和利用方式,对繁殖并应用其防治蚜虫的参考价值较高[9];任广伟等、尚禹等和吴兴富也都综述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进展[8,10,11];李彦娇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天敌和农药3个主要因素对蚜虫寄生蜂的影响,其中提到国内外重寄生蜂中最主要的蚜虫蚜蝇跳小蜂,以及金小蜂类和大痣细蜂属等[7]。柴正群等引用国内文献13篇和国外文献33篇,综述了国内外对蚜虫重寄生蜂研究概况,其中内容包括已知蚜虫的重寄生蜂种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对生物防治的影响等部分[12]。

对贵阳地区3种菜蚜发生规律的研究已有报道[3-5],但有关贵阳地区菜蚜寄生蜂的研究较少,对菜农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的调查和分析尚无报道。本调查真实地反映了两种蚜茧蜂的田间虫口动态。

1调查方法

1.1调查地点

南明区永乐村蔬菜基地、花溪区青岩古镇周边菜地,以及2011年前花溪公园周围菜地(属花溪镇,2011年后因公路建设等原因而消失)。

1.2调查时间及频次

1)2009年3月~2010年2月调差田间种群消长。春季至秋季每10~15d调查1次(根据天气状况如降雨等进行调整),每月调查2~3次;冬季(12月~2月)每月调查1次(中旬)。2009年3月~2010年2月,共计调查25次。

2)2014年夏秋两季重点对比两种寄生蜂田间寄生特点。在贵阳市南明区永乐村和花溪青岩古镇周边菜地,每周至少到菜地中调查1次,2个样点轮流进行。因花溪区物候特点稍早于南明区,故先调查查花溪区。2014年7月~11月,永乐和青岩两地各调查13次。

1.3取样方法

调查全过程都在菜地农户不知晓的情况下进行,菜地的打药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随种植者按常规进行。

1)田间种群消长调查,在花溪镇仅调查大白菜上僵蚜,每次随机调查5块菜地,每块地调查20株大白菜,分别记载桃蚜和萝卜蚜的数量及总僵蚜数,并把僵蚜带回实验室育出成蜂后鉴定。

2)寄生特点调查,于南明区永乐村和花溪青岩古镇周边菜地中,选择处于生长中期的植株,分别调查和记载白菜、萝卜、结球甘蓝3种蔬菜上的桃蚜和萝卜蚜数量,每种蔬菜地调查2块,每块菜地随机调查10棵植株且蚜虫总数不少于200头,若少于200头(如农民喷施农药后不久),则扩大调查面积和株数,但每块菜地最多取样数不超过30株。分别统计不同蚜虫的蚜虫数和僵蚜数。把僵蚜带回实验室,待出蜂后进行鉴定。

1.4数据处理

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完成蚜虫、寄生蜂、寄生率及重寄生蜂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此外还利用Spss18.0数据处理软件对寄生蜂寄生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桃蚜和萝卜蚜虫口周年消长曲线

两种菜蚜的田间百株虫量(头)如图1显示,桃蚜田间虫口周年消长曲线具2个高峰,分别在5月和11~12月;而萝卜蚜虫口周年变化虽仅有1个高峰(8~9月),但3月以后的虫口密度迅速增大,数量持续上升至9月的最高峰。

图1 大白菜上两种菜蚜的周年数量消长(百株蚜量)Fig.1 Population fluctuation within a year of Myzus persicae (Sulzer) and 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 (amount/100plant)

2.2两种蚜茧蜂田间周年消长特点

贵阳菜地中寄生菜蚜的蚜茧蜂为烟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Ashmea和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rapaeM’intosh,调查中未发现其它蚜茧蜂。田间寄生率随2种蚜虫虫口的变动而变动,寄生率在春、秋两季较高。表1显示了2009~2010年在白菜上的调查结果,两种寄生蜂对两种蚜虫的总寄生率起起伏伏,变化不是特别剧烈,也没有规律性,高峰停留在10%左右,总寄生率约7%。2014年的田间调查结果也证明,田间蚜茧蜂对菜蚜的自然寄生率与表1接近,都在百分之几至百分之十几之间,总寄生率5.11%(见表2)。

表1 大白菜上两种菜蚜的僵蚜总数田间消长

表1显示,蚜茧蜂在田间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与菜蚜在田间的不随机分布相吻合,在不同的十字花科蔬菜上也有很大不同,一般在甘蓝上的菜蚜数多于白菜和萝卜上。2009年10月的一次调查中,一块菜地取样植株上最高僵蚜率(被寄生率)达66.7%,最低的为零。2014年10月7日的调查,在30株甘蓝上仅发现的15头蚜虫,其中僵蚜6个,僵蚜率40%,明显看出蚜虫被杀虫剂杀死掉落,而调查时僵蚜多数仍粘在菜叶上所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取样范围和取样株的选择、数量等对于取样的代表性影响很大。

表2 十字花科蔬菜上两种菜蚜的僵蚜总数

蚜茧蜂在田间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与菜蚜在田间的不随机分布相吻合,在不同的十字花科蔬菜上也有很大不同,一般在甘蓝上的菜蚜数多于白菜和萝卜上。2009年10月的一次调查中,一块菜地取样植株上最高僵蚜率(被寄生率)达66.7%,最低的为零;2014年10月7日的调查,在30株甘蓝上仅发现的15头蚜虫,其中僵蚜6个,僵蚜率40%,明显看出蚜虫被杀虫剂杀死掉落,而调查时僵蚜多数仍粘在菜叶上所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取样范围和取样株的选择、数量等对于取样的代表性影响很大。

2.3两种蚜茧蜂的数量对比及性比对寄生率的影响

2014年所获的154个僵蚜(表2)中共羽化出115头蚜茧蜂,自然羽化率74.7%,其中烟蚜茧蜂77头,菜少脉蚜茧蜂38头,前者是后者的2倍(见表3和表4)。

表3 花溪区青岩镇周边菜地蚜茧蜂数量和性比

表4 南明区永乐村菜地蚜茧蜂数量和性比

表3和表4还显示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青岩镇蔬菜地,烟蚜茧蜂所占比例为88.75%,菜少脉蚜茧蜂占11.25%;在永乐村蔬菜地,烟蚜茧蜂占17.14%,菜少脉蚜茧蜂占有82.86%的数量,2个调查地点的2种寄生蜂之间虫口密度及比例恰巧颠倒过来。而检查两者的雌雄比,2个不同调查点的调查结果也刚好相反,在青岩镇菜地,烟蚜茧蜂雌雄比为1∶0.31,菜少脉蚜茧蜂为1∶2,在永乐村菜地,烟蚜茧蜂雌雄比为1∶20,菜少脉蚜茧蜂为1∶0.32,由此推断:雌雄比大于1的的种类,其种群数量也多于另一种。但2个调查点总计,2种蚜茧蜂总的性比值是雌蜂数量为雄峰数量的2倍以上。

2.4重寄生蜂种类及其比例

154个僵蚜中羽化出115头蚜茧蜂,羽化出31个重寄生蜂,9个僵蚜没有育出任何寄生物。重寄生蜂4种,分别是:蚜虫蚜蝇跳小蜂Syrphophagusaphidivorus(Mayr)、蚜茧蜂金小蜂AsaphesvulgarisWalker、卡氏蚜大痣细蜂Dendroceruscarpenter(Curtis)和细蜂科(Proctotrupidae)1个同种待定种,总计重寄生率20.1%。

4种重寄生蜂中最主要的是蚜虫蚜蝇跳小峰,在重寄生蜂中的数量比例在青岩菜地中为46.67%,在永乐菜地中为62.50%,其次是蚜茧蜂金小蜂,在青岩镇周边菜地中的数量略低于蚜虫蚜蝇跳小蜂,最少的是细蜂科2种寄生蜂(见表5)。

表5 重寄生蜂及其比例

3讨论

贵阳市十字花科蔬菜上的菜蚜共3种: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前两种在菜地中随处可见,甘蓝蚜则多为局部发生,偶见大量发生。据罗燕等冬季调查和室内常温饲养观察,桃蚜和萝卜蚜在12月~2月可分别完成2代和1代半[13],终年孤雌生殖,至今没有发现其产卵,估计年发生代数26~30代,全年可见,由此可见,菜蚜、蚜茧蜂、重寄生蜂在贵阳市菜地中也是终年存在。贵阳市与其他很多城市相比,夏季凉爽,冬季气温不是很低,很适宜桃蚜和萝卜蚜的生长和繁殖,尤其在秋季,有较高的虫口密度,不间断地繁育和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因此,也为蚜茧蜂在秋季的寄生活动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环境,使得蚜茧蜂在贵阳市的十字花科蔬菜上建立较稳定的种群,形成了“十字花科蔬菜→菜蚜→寄生蜂→重寄生蜂”的一条食物链。

在不同的小生境,寄生蜂和重寄生蜂的优势种不同。总体看,蚜茧蜂以烟蚜茧蜂为主,但菜少脉蚜茧蜂数量也不少,有时在局部地区菜少脉蚜茧蜂占多数。4种重寄生蜂中最主要的是蚜虫蚜蝇跳小峰。

有研究证明,蚜茧蜂寄生率与菜蚜在田间的种群活动有关,在蚜虫的数量增长时,寄生率为0~10%,很少超过15%,而蚜虫数量稳定或减少时,其寄生率呈迅速攀升趋势,可达到80%以上[14],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但是,盲目或大量地使用杀虫剂,也常常杀死了不少的蚜茧蜂,这也是蚜茧蜂自然抑制作用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显示,在农户随意用药的情况下,田间的寄生率也能保持一定水平,因此在可控空间或地块内,如保护地栽培中使用蚜虫寄生蜂防治蚜虫,完全可行。本研究对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菜蚜自然控制的研究提供一些相关资料,也将为菜蚜生物防治产生积极作用。

致谢:感谢张敏师姐及何婷、方坤鑫两位同学多次协助我在田间开展调查调查等,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罗庆怀,陈贵蜀,杨彦峰.贵阳市蔬菜地生态特点的初步分析[J].生态学杂志,1985,4(2):31-33.

[2] 孙翠英,赵龙,罗庆怀,等.贵阳市3种蔬菜害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田间抑制作用的调查与评价[J].长江蔬菜,2014(2):64-69.

[3] 赖仲廉,陈贵蜀,张洪昌,等.贵阳地区十字花科蔬菜桃蚜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0,18(2):42-44,52.

[4] 赖仲廉,罗泽文,赖红,等.贵阳地区萝卜蚜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5,23(6):28-30.

[5] 赖仲廉,陈贵蜀,张洪昌,等.贵阳地区甘蓝蚜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1,19(5):23-27.

[6] 马喜生,王冬梅,张海峡,等.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三种蚜虫及其综合防治[J].西北园艺,2011(7):46-47.

[7] 李彦娇,王立民,文祯中.寄生蜂对蚜虫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5):3478-3481.

[8] 吴兴富.烟蚜茧蜂繁殖利用概述[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07-308.

[9] 蒋杰贤,王冬生,张沪同,等.桃蚜茧蜂繁殖与利用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3,19(3):97-100.

[10]任广伟,秦焕菊,史万华,等.我国烟蚜茧蜂的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0,21(3):27-30.

[11]尚禹.寄生蜂功能反应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130-132.

[12]柴正群,廖启平,朱建青,等.蚜虫重寄生蜂研究概况[J].热带农业科技,2008,31(3):47-52.

[13]罗燕,刘云,罗庆怀,等.贵阳市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冬季田间调查[J].长江蔬菜,2007 (1):22-23.

[14]刘树生.蚜茧蜂对蚜虫种群的控制作用[J].生物防治通报,1989,5(4):173-177.

文章编号:1004—5570(2016)01-0032-05

收稿日期:2015-10-09

作者简介:王兴红(1991-),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E-mail:3066612809@qq.com. *通讯作者:罗庆怀(1955-),男,教授,研究方向:寄生蜂物种多样性、园艺植物和园林植物害虫综合防治方面研究,E-mail:uoqinghuai@163.com.

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Dynamics of two aphid parasitic wasps in vegetable field under habitual management in Guiyang suburbs

WANG Xinghong1, 3,LIANG Xia2,LUO Qinghuai3*

(1.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Insect Ecology,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2.Beitang middle school of Tongzi County, Guizhou Procince,Tongzi,Guizhou 563209,China;3.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1, China)

Abstract:In two periods of March 2009~February 2010 and July~December 2014, the parasitics (Hymenoptera, Aphidiidae) of 2 aphids Myzus persicae (Sulzer) and 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 were investigated with regular spot timing sampling in 3 places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Huaxi, Qingyan and Yongle, respectively. It was not interfered with normal husbandry managed by farmers, including routine spraying.Result: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 and 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 are the main aphid parasitics in Guiyang, southwest China. The population of first wasp was 2/3 and the second ones quantity was 1/3 in the total, but some time Diaeretiella rapae was dominant in small vegetable plots;With conventional spraying insecticide, the parasitism rate was from zero to 10%;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and sex ratio was analysed preliminarily; 4 hyperparasitoid wasps was discovered, and Syrphophagus aphidivorus (Mayr) was the dominant among them. The situation of natural control by aphidiid parasitoid in Guizhou vegetable field in a year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Myzus persicae; Lipaphis erysimi; Aphidiidae; hyperparasitoid wasp; parasitism rate; investigation of parasitoid population

猜你喜欢
桃蚜
桃树抗蚜材料中桃蚜取食行为的初步分析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桃蚜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白足蚜小蜂对桃蚜的取食和寄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
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控制潜能的研究
两次用药控制全年桃蚜技术
西澳州桃蚜对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出现抗性
桃蚜的发生与防治
EB-82灭蚜菌对桃蚜的生物测定及温度、湿度对其毒力的影响
桃蚜种群消长规律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22%氟啶虫胺腈SC对桃蚜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