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壁垒消解与内生成长实证研究
——以浙江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改革为例

2016-08-09 03:28江西财经大学生态经济与当代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77中共台州市委政研室浙江台州318001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间金融金融改革小微企业

周 霖(1.江西财经大学生态经济与当代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77;2.中共台州市委政研室,浙江 台州 318001)



小微企业融资壁垒消解与内生成长实证研究
——以浙江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改革为例

周 霖1、2
(1.江西财经大学生态经济与当代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77;2.中共台州市委政研室,浙江 台州 318001)

摘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本质是政府管制金融市场条件下市场与政府共同失灵的结果。就小微企业融资而言,一个体制开放、利率自由的融资市场,其运行的效率远优于政府管制下“行政干预+财政补贴”的融资市场,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有效改善融资权利和利率自由化来助长小微企业的市场活力。国家层面要在小微企业融资的权利、信用、经营特征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使小微企业融资实现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要在担保体系、融资渠道、征信系统、专营机构等方面做出制度设计,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增强金融资源的转化为生产力的变现能力。

关键词:小微企业;小微金融;金融改革;民间金融;民营银行

小微企业是社会的大多数①小微企业: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对农林牧副渔、工业、建筑业、批发业等十六个大行业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划型规定,定义了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微型企业的政策性界定。,作为自主就业的主渠道、大众创业的主平台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理应获得与其市场地位相称的金融和政策支持。2011年以来,小微企业又陷入融资困境,全社会金融改革呼声又起。“麦克米伦缺口”②20世纪30年代,以麦克米伦爵士为首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发布《麦克米伦报告》,提出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中小企业对债务和资本的需求数额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资金的供给方不愿意以中小企业所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现象是金融市场失灵与政府管制失灵共同所致,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政府要从占有、配置、调控金融资源转向放宽市场管制、建立服务平台、维护市场公平。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政策措施与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并存的问题仍很突出,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十分迫切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和草根金融的内生与互惠关系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③根据目前我国对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依据是国家统计局2011年9月2日以国统字[2011]75号印发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新办法第一次增加了微型企业的标准,并在确定临界值、选取指标上做了进一步的修正,能够更加真切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草根金融是与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兴起联系在一起的,它的产生、成长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兴起的民营经济为摆脱外部融资制约而出现的一种自我突破。

(一)小微企业和草根金融的内生关系

从地缘关系看,草根金融具备地缘人缘优势,能够充分掌握和利用当地的社会、历史存量信息,全面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状态和信用历史,能够有效规避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高风险,和由此衍生出的高成本金融服务,为建立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之间的内生式协作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

从供需关系看,草根金融规模小、运转灵活、自主性强,比较适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所具有的“期限短、额度小、周转快、应急强”等特点,特别是草根金融着眼于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中遇到的抵押物缺失、担保难等制约因素,不断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增强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同时草根金融通过建立小微企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要。

从体制关系看,草根金融和小微企业同为“小”,产权比较明晰,经营机制灵活,体制上较为相似,都是以市场调节为主要导向,从而相互产生了一种制度上的天然亲和力。特别是草根金融高效、灵活的经营管理方式较好地迎合了小微企业经营服务需求的特点。

从产融关系看,草根金融和小微企业各自的特点互构成为双方资金协作关系的良好基础,使草根金融成为聚集民间资金、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有效融资主体。特别是浙江台州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独特结构特征与发展中的草根金融有机结合在一起,制造业与相应的融资体系相互协作,成为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良好协作的典型案例。

(二)小微企业与草根金融服务改革的阶段性探索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已经走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草根式商业银行主导的市场性改革,探索了适合小微企业自身条件的金融服务模式;第二阶段是政府主导的服务性改革,由政府主导建立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1.商业银行主导的市场性改革。台州金融机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逐渐形成了“三看三不看”等信息评价的经验模型。台州民营商业银行是从草根式起步,探索向品牌化、专业化方向转型为特征的小微企业融资改革,以细分市场为切入口,建立特定对象的信息评价体系、提高融资服务的市场效率,探索集信用、融资、保证、风控于一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取得较好的商业效应,初步实现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品牌化和专业化。

2.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性改革。政府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第三方金融服务是台州小微金融服务改革的第二阶段,初步形成了“两中心一平台”①“两中心一平台”:台州市在小微金融改革创新过程中,探索设立的面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两中心”是指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及基金运行中心(设在市政府金融办)、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查询信息查询服务中心(设在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一平台”是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亨平台(设在银监局),2014年,“两中心一平台”已经开始正常运行。的服务框架。一是建立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信息查询服务中心平台,信息涵盖工商、公安、法院、国税、地税等12个部门、78大类、600多细项,至2015年底,平台汇集了51万多户工商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共3800多万条信用信息。第三方信息有效解决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信息不对称难题。二是引导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和基金运行中心。2014年底设立基金5亿元,政府出资与银行捐资继续为4∶1比例;2016年5月,基金规模扩容至15亿元,可为小微企业提供累计150亿元增信担保,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担保累”等问题。三是推出“小微金融指数”。“小微金融指数”由总指数和成长指数、服务指数、信用指数等组成,运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大数据进行全样本分析,每季度定期发布。2015年11月份正式发布,2015年底,总指数为95.02,同比上升1.8%,为各级金融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三)小微企业融资和草根金融关联互惠的理论收获

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具有优势。班纳吉(Banerjee,1994)认为小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拥有先天优势,他认为小银行一般是地方性、专业性的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天然便于了解中小企业的各种信息。这种关联式借贷通过所掌握的这些难以量化和传递的软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小微企业无法实现规范财务信息和抵质押品所产生的信用缺陷,有助于其获得金融机构信任。

草根金融是指经营范围和规模较小的一些金融组织,包括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等。世界银行认为:草根金融是指向穷人和低收人人群以及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其范畴涵盖以低收群体为目标的各种类型的金融服务的总称。草根金融业务需求特征集中表现为:简易、方便、快捷,因此,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应该特别注重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加快资金周转。

理论启发是,小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面优势明显,所以要大力发展小银行等草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小银行作为促进小微企业信贷供给重要载体的作用,进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其纠正探索

(一)浙江台州小微企业融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台州从小微企业、专业市场和民间融资起步,发展成为民营经济大市。据经济普查资料,台州有小微企业6.6万户,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96.6%;从业人员116.24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2.3%;企业资产总计7796.37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的49.5%;另有个体工商户37.1万户。①台州市统计局,台州市人民政府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台州市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载2015年6月4日《台州日报》第4版。

由于受管制模式和市场失灵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场化改革以来,资金问题一直是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典型问题。由于影响资金供给的因素不仅来自宏观环境,更有来自政府的行政命令,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供给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行政命令导致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进而企业主跑路现象。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13年对全省9006家小微工业企业调查,有民间借款的小微企业561家,占企业的6.2%,其中,台州为8.9%、温州7.3%、杭州6.0%、宁波5.4%、绍兴5.1%。②陈丽丽(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规范浙江小微工业企业民间融资》,《浙江经济》2014年第22期。可见台州小微企业在民营融资比例高于其他地区,从中也可见台州小微企业融资情况。

表1 不同规模企业及其银行融资构成

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缺口偏大。调查显示,借款规模在5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占样本数的50%以上,其中10万—50万规模的企业占样本数的37.2%。③巴曙松:《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2013)。小微企业融资用途主要用于补充短期周转资金,出于降低财务成本的考虑,贷款金额不大。调查还显示,企业利润下降、销售款回笼慢和要素成本上升是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最主要因素。

表2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收费用项目④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7月颁布《中国农业银行服务收费价格目录》,在第四章《优惠和免费项目》之四“小微企业业务”中,“对小型、微型企业免收常年财务顾问、投融资财务顾问、信息咨询顾问、清洁发展机制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顾问、私募股权投融资顾问、固定资产管理顾问、中长期贷款利率管理、债务类融资顾问、企业上市顾问、并购重组顾问、企业经营管理顾问、银团贷款服务等业务手续费。”

续表

小微企业融资次数频率较高。相对大企业来说,受到生产规模、资金规模劣势的影响,小微企业经营活动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经营业务缺少计划性,业务订单受配套企业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单笔贷款的额度也较小、贷款次数较多。贷款次数频繁而额度较小成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相比大企业,这种次数频繁、额度偏小的贷款业务需要银行付出更多的时间、人工、管理等交易成本。小微企业银行融资满足程度低、收费项目多、融资成本高。

(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就理论经验而言,在完全信息条件和市场充分竞争条件下,资源自由配置会促进帕累托最优。而在经济实践中,由于金融市场存在着融资方和贷款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常态,从而导致既定利率水平下的超额借款需求,其结果是出现信贷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从而形成“麦克米伦缺口”,这种小微企业融资缺口的实质上就是现行金融制度中的一种金融市场失灵现象。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根据融资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关系中,从资金占用的风险评估体系出发,资金使用方与资金提供方在影响资金使用安全的经营信息方面的全面性是不均衡的,而这些信息对资金供求双方在贷款谈判、合同签订、贷款管理或资金使用的过程中起到直接决定性作用,因此,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的经验收获与理论前景

小微企业是台州经济最具特色、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受国际金融危机和要素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日趋尖锐。近年来,台州积极探索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努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践的“台州模式”

2014年底,台州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2103.6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 49.32%,比年初增长15.62%,显著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同时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对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的满足率连续6年超过90%,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超过50%。在台州,不仅有台州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和9家农村合作银行专业从事服务小微企业,还有10多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台州从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试点。台州银行的“三看三不看”和泰隆银行的“三品三表”作为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被称为“台州模式”①孔令君:《小微金融的“台州模式”》,载《解放日报》2015年01月13日第5版。,得到李克强总理、马凯副总理的指示肯定和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银监会及重要新闻媒体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案例:台州银行小微金融服务。1988年6月,陈小军(台州银行现任董事长)以10万元注册资金开办银座金融服务社;2002年3月,改制成立台州市商业银行,注册资本3亿元,政府股权仅为10%(后来在增资扩股时降为5%),政府参股不控股;2003年提出打造“我们可以信赖”的“中小企业伙伴银行”市场战略;2005年提出“向下走”的小客户战略,研究微贷技术、专注小贷业务。至2014年底,台州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0.4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1.03%,比年初增长66.80亿元,增幅达到22.75%;贷款户数增至68921户,占全行贷款总户数的75.09%,比年初增加11881户,增幅达20.83%。贷款额度在500万元以下的客户数占比99.34%;100万元以下的客户数占比92.24%;户均贷款额仅48.70万元;92%的贷款属于保证贷款,而非抵质押贷款。②《台州银行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这组数据很好地说明了台州银行长期坚持特色鲜明的小微金融服务。

对保证类贷款的保证方式采取了适应小微企业的信用保证,成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台州银行对保证贷款的还款保障更加强调小微企业的信用资源,特别是加强对借款人的经营业务活动的风险分析,强调借款人的经营活动的质量和还款能力,而降低对还款保证的抵押品依赖,扭转了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过于强调抵押保证的传统程序,解决了银行与小微企业在贷款保证方面标的物的认识问题,从而找到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信用不足问题的突破口,成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台州模式”的重要内涵。

用客户经理收集的“软信息”来克服信息不对称。对抵押品的放松并不意味着对风险的漠视,强化信贷员的信贷分析技术就可以有效防范风险。台州银行较早就推行了客户经理制,客户经理数量占到全行员工总数的30%,他们每天都在走访客户,一方面调查客户的企业管理、产品销售、现金往来及投资状况,另一方面了解客户的日常生活、邻里口碑、社会信誉等信息,建立以商业数据为基础、以银行—客户关系为导向的客户档案,并根据客户档案对小微企业借款人的贷款申请作出合理判断,不需要对客户进行零起点调查,有效对冲客户申请贷款在时间方面的低效率,也平衡了融资抵押品不足产生的风险。

通过市场定价提高利率来覆盖信贷风险实现商业可持续。相对于传统的大额信贷,“小额贷款”占用了客户经理更多的事务性时间投入,还面临抵押物不足造成的贷款违约风险,造成小额贷款不仅单位成本高,还导致银行收益难以覆盖风险。所以,小微企业信贷的商业可持续性必然建立在基于市场化基础的利率定价机制,利用高利率来覆盖信贷高成本。世界银行的金融专家王君研究认为,小企业抗成本风险能力较强,对银行高利率产生的财务成本承受力较高,因而对银行利率的高低不太敏感。小微企业内部结构简单,管理成本偏低,增加单位资本的供给能够获得比大企业更多的边际收益;最值得关注的是,小微企业更加注重获得融资的速度、稳定、快捷,而不是融资的成本。台州银行“小本贷款”的利率设定主要借鉴当地农信社的贷款月均利率、民间借贷月均利率和微小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虽然高于大银行同期利率的水平,但众多小微企业也能够接受的原因也在这里得到解释。

“三看三不看”模式有效平衡了信息不对称、财务报表缺失、风险难覆盖的传统银行融资困局,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经过近30年的实践探索,台州银行积累了一整套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小微企业服务模式,即“三看三不看”风险平衡模式。“三看三不看”即“不看报表看原始记录”,是指小微企业一般没有正规财务报表,信贷员可以查阅企业记录的简单流水账、发票和进货单据等材料来了解企业的真实信息;“不看抵押看技能”,是指小微企业缺少有效抵押物,银行以小微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劳动技能作为判断其偿贷能力的重要依据;“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指小微企业经营团队往往就是家庭成员,台州银行引进欧洲金融业标准的小微信贷技术,对没有财务报表的小企业,信贷员通过交叉调查的技术,帮助将信贷信息盘查清楚,确定客户信用评级。

(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台州模式”的理论启示

1.小微企业融资具有商业可持续性。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践表明,小微企业贷款在商业化、可持续方面具有复制性,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可以构建互利关系。商业金融机构提供合理的产品和价格,在内部有效加强风险管控、成本管控,辅以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手段,以商业化模式对小微企业提供有效融资服务,也能够形成质地优良的金融资产,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利润新增长点。

2.小微金融服务最接近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既能直接接入实体经济,也能脱实成虚。台州的实践表明,小微金融服务是小微企业最直接的支撑体系。台州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95%以上,小微企业在台州实体经济中是大多数。为此,台州以小微金融服务作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主要抓手,打通实体经济获得金融支持的主渠道,引导金融资源直接注入实体经济,也就抓住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3.草根金融与民营经济互为内生关系。地方草根金融能充分地利用地方商业资讯存量,低成本地掌握小微企业的商业信息。台州的经验是,“土生土长”的民间金融也能充分胜任为小微企业融资的角色。大力发展与小微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地方性银行,形成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地方金融体系,成为小微金融服务的中坚力量。

4.创新服务是小微金融平衡银企风险的有效手段。在民营经济成长过程中,台州地方金融机构不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机构体系、内部制度、信贷技术、风险管理、信贷产品等方面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突破,满足了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多层次多元化的个性融资需求。从创新的效用来看,科学的个人征信技术必将替代“三看三不看”、“三品三表”等经验技术,推进小微金融服务进入新阶段。

罗伯特·希勒说,改善金融制度有助于改善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现象,“社会金融化程度越高,不平等程度越低”。①罗伯特·希勒[美],《金融与好的社会》之“中文版序”,中信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ⅩⅪ页。一个开放、平等、自由的金融市场是金融资源变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方面,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无法替代的职责。国家要建立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融资机制,建立一系列符合小微企业融资的权利、信用、经营的制度设计,使得小微企业融资得以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要在担保体系、融资渠道、征信系统、专营机构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制度规定,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化,增强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阿里巴巴集团.长三角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R].2012(9)

[2]王伟.去关系化:破解小微金融困局的路径探索[J].金融发展评论,2014(10)

[3]郭娜.政府?市场?谁更有效——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机制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3(3)

[4]罗伯特·希勒[美].金融与好的社会[M].束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5]巴曙松:《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P](2013)

[6]鲁政委.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是信息不对称[J].金融研究,2012(9)

(责任编辑:牛域宁)

猜你喜欢
民间金融金融改革小微企业
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困境
我国温州民间借贷调查分析
供给结构失衡、信贷约束扭曲与金融改革
新常态下多维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社交借贷的风险管理与借鉴意义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民间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有效性研究
民间金融视角下湖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