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脊柱骨折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2016-08-10 03:05崔儒谦郑文渊寿庆坤谢继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脊柱骨折

王 飞,崔儒谦,郑文渊,寿庆坤,谢继平

(1. 河北省怀安县中医院,河北 怀安 076750;2.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医院,河北 辛集 052360;3. 河北省石家庄心脏血管病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脉络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脊柱骨折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王飞1,崔儒谦2,郑文渊1,寿庆坤1,谢继平3

(1. 河北省怀安县中医院,河北 怀安 076750;2.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医院,河北 辛集 052360;3. 河北省石家庄心脏血管病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摘要]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脊柱骨折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64例脊柱骨折后并发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连续应用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脉络宁针剂20 mL静脉点滴,连续应用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1个月后症状、体征评分及肌间静脉血栓长度、宽度,统计1个月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下肢肌间血栓长度和宽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1个月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脊柱骨折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可促进血栓消融,改善下肢症状、体征,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脊柱骨折;脉络宁;低分子肝素钙

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下肢肌肉静脉内凝结,多数发生在腓肠肌的比目鱼肌间静脉。由于脊柱骨折后需要患者卧床2个月,下肢肌肉收缩幅度减小,功能活动减少,使腓肠肌等肌肉间的静脉回流减少,成为并发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直接原因,而下肢肌间静脉分布静脉瓣少,周围缺乏深筋膜等坚硬组织支持,容易造成血液淤滞,成为脊柱骨折后的常见并发症。此外,脊柱骨折患者骨折本身加重了下肢血液回流的障碍,导致血液黏稠度高,呈现高凝状态,也是引起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的原因[1]。如果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不够及时,则可能会导致患者血栓脱落,进入深静脉,出现致命性肺栓塞,因此脊柱骨折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治疗非常重要[2]。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脊柱骨折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较好,但有出血风险[3]。笔者观察了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该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怀安县中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64例脊柱骨折并发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无溶栓和抗凝等相关治疗禁忌证,均未进行手术治疗,排除有相关血栓性疾病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将164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82例,男56例,女26例;年龄21~66(41.83±20.63)岁;压缩骨折小于2/3 21例,大于2/3 24例,介于两者之间37例;胸椎受累22例,合并横突骨折23例。观察组82例,男53例,女29例;年龄22~66(40.21±18.20)岁;压缩骨折小于2/3 22例,大于2/3 25例,介于两者之间37例;胸椎受累23例,合并横突骨折22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①抬高患者下肢,指导家属轻微按摩肌肉、穴位;控制患者的饮食,确保大便顺畅;对于疼痛比较严重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止痛药,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②根据患者病情,急性期给予止血、消肿、抗生素治疗,包括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点滴每日2次,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每日1次静脉点滴 2周,病情稳定后给予活性钙冲剂、骨折创愈散口服。③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0190)5 000 IU/次皮下注射,2次/d,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脉络宁针剂2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续1个月。治疗期间每2周化验1次血凝四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每个月化验1次D-二聚体。

1.3观察指标

1.3.1症状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1个月后对症状进行评分。1分:无疼痛,无憋胀;2分:行走半个小时感到疼痛、下肢憋胀;3分:轻微活动后就会感到疼痛、憋胀;4分:休息时仍感到酸胀不适[4]。

1.3.2体征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1个月后对体征进行评分。1分:始终未见足背肿胀,无腓肠肌压痛;2分:行走半个小时后可见足背轻微肿胀,腓肠肌有轻微压痛,但两踝关节下1 cm周径相差<1 cm;3分:行走半个小时可见足背高度肿胀,腓肠肌明显压痛,两踝关节下1 cm周径相差>1 cm;4分:休息时仍可见足背肿胀,腓肠肌轻触即痛[5]。

1.3.3肌间静脉血栓长度和宽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1个月后使用同一仪器、由同一高年资彩超医师进行下肢血管彩超监测,记录肌间静脉血栓长度和宽度。

1.3.4凝血指标变化治疗过程中每2周查1次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统计1个月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体征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体征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血栓长度和宽度比较2组治疗后血栓长度和宽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42组治疗1个月后凝血指标比较2组治疗1个月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3讨论

脊柱骨折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肌肉泵功能下降,血液长久滞留在下肢微循环系统内,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创伤后下肢更容易发生静脉血流淤滞,血液在肌间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6-7]。此外,下肢肌肉如腓肠肌、比目鱼肌的肌间静脉缺少静脉瓣,也没有坚硬的筋膜组织支持,肌间静脉就很容易扩张,血液淤滞时间长,因而,下肢肌肉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成为常见的并发症[8]。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摔伤、跌倒等低能量损伤已经成为脊柱骨折的主要病因,高达15.1%的脊柱骨折患者会在卧床治疗期间发生不同程度肌间静脉血栓形成[9],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0%~90%来源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10],因此,必须重视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治疗。目前西医手段和药物治疗虽然对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效果,但机械作用可能会发生血栓脱落;低分子肝素钙可通过抗凝作用预防血栓的形成和复发,促进血栓早期自溶,但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且有继发出血的风险。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栓长度和宽度比较±s,cm)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治疗1个月后凝血指标比较±s)

脊柱骨折后并发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中医“肿胀”“瘀证”等范畴,病机是因瘀血堵于阴脉,痹着不通,营血逆流受阻,津液外溢,使得下肢皮肤发白、胀痛及肢体增粗,本质上是瘀血、湿热、痰浊痹阻血脉,治宜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以通畅血脉、消退肿胀。脉络宁注射液由玄参、石斛、牛膝、金银花、党参等药物组成,其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疗效确切[11],方中玄参滋阴降火、解毒,能清热凉血,并有养阴生津作用;石斛滋阴清热、生津养胃;牛膝具有填精补髓、益阴活血的功效;金银花清热而不伤胃,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党参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生津。全方清热养阴、活血祛瘀,对脉络阻塞引起的肢体皮肤发凉、酸胀、麻木、烧灼感、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疗效显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脉络宁可促进和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黏附,从而改善血液流变性,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12]。动物实验表明,脉络宁制剂能明显抑制ADP、凝血酶或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不论对动脉血栓形成还是静脉血栓形成均有可靠的抑制效果[13];且其能通过干扰多种血小板聚集诱导因素发挥作用,起到抑制凝血过程的作用[14]。

本研究结果证实,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下肢肌间血栓长度和宽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1个月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脊柱骨折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可促进血栓消融,改善下肢症状、体征,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小君,尹俊卿,董大敏,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超诊断价值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6):1802

[2]齐凤春,毕超.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诊断及漏诊分析[J/CD].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7):1563-1566

[3]宋财. 不同时间点使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前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9):858-859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J]. 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611-614

[5]宋难华,黄妍. 空气波压力治疗对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的相关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6):105-106

[6]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42

[7]凌端强,杨涛,郝斌,等. 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认识及诊治进展[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5,1(2/3):186-188

[8]郭媛媛,李敏,郭丰勇,等. 急性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不同抗凝治疗时限的中、短期疗效观察[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2):1605-1608

[9]林胜文. 彩超在隐性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及血栓形成前的应用[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3):53-54

[10] 符伟国,王利新.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诊治争议与共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66-68

[11] 张泽密,王维峰,李志鹏,等. 脉络宁注射液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5):492-493

[12] 王岱君,田华. 脉络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兔骨骼肌iNOSmRNA及eNOSmRNA表达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3):439-441

[13] 王银叶,刘晓岩,李长龄,等. 脉络宁输液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J].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66-67

[14] 赵加芳, 赵平. 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21):49-51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22.035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22-2489-03

[收稿日期]2016-01-22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钙脊柱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对减少心内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
不同方法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观察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脊柱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照
后路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价值及效果初步研究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