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防监管新体系

2016-08-11 19:25李涛
珠江水运 2016年14期
关键词:危险品溢油惠州

李涛

日前,记者从惠州海事局获悉,2015年,惠州辖区危险货物吞吐量达4691.1万吨,同比增长4.3%,其中散装油类货物3896.6万吨,约占广东省同类货物总量的27.8%(超全省总量四分之一),全年载运危险货物船舶进出港7300余艘次,其中15万吨以上超大型油轮进出港184艘次,载运原油1565万吨。根据惠州海事局统计数据,2011至2015年,惠州港区每年的船载危险货物吞吐量连续五年超4100万吨,其中,2015年船载危险货物运输各类数据均达到历史峰值。

2015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发生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件,事件造成173人遇难和重大经济财产损失,一时间,港口危险化学品监管成为一颗烫手的山芋,人人“谈虎色变”。

惠州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海上散装液体危险货物集散地,航次繁忙的危险化学品船既带动了地方经济飞速发展,也随之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安全风险,它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惠州海事局,船载危险化学品监管,责任重于泰山。

“五大特点”凸显监管压力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海上散装液体危险货物集散地和交通运输部划为的全国船舶溢油及化学品溢漏高风险区,惠州辖区危险品监管具有“密、大、多、重、高”等特点:

一是超大型码头泊位分布“密”。仅占广东省海岸线5.4%的惠州海岸,分布着30万吨级和15万吨级超大型码头泊位各2座,一座30万吨级码头在建,危险化学品船舶泊位16个,马鞭洲作业区是我国超大型泊位最密集的港区之一。

二是超大型油轮通航量“大”。15万吨及以上超大型油轮年通航量184艘次,相当于每2天就有一艘15万吨及以上油轮进出。

三是危险品运输量“多”。惠州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海上散装液体危险货物集散地之一,散装液体危险货物年吞吐量4200多万吨,占广东辖区(不包括深圳)的四分之一。

四是危险品监管任务“重”。辖区分布着中国海油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乙烯项目、广州石化华德油库项目、国家石油储备惠州油库等多家炼油、石油化工、成品油储运企业,监管危险品种类近50种。五是辖区水域环境敏感度“高”。辖区分布着大亚湾核电站取水口、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众多环境保护对象,以及多个水产资源养殖区、工业用水取水口,环境敏感度和社会关注度极高。

“三项计划” 破解监管难题

巨大的水上安全和污染风险加上高度敏感的环境资源,对海事日常监管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惠州海事局钟振斌局长告诉记者,为破解监管难题、有效应对船舶安全和污染风险,“十二五”以来,惠州海事局全面实施“创新计划”、“互联网+”计划、“伙伴计划”等“三项计划”,全面构建现代化危防监管体系,积极破解危险化学品船舶安全监管难题,“十二五”期间辖区累计原油吞吐量12879.8万余吨,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吞吐量1325.7万余吨,15万吨级以上大型油轮进出港885艘次,载运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船舶进出港7496艘次,未发生有海事监管责任的船舶污染事故,顺利实现“零事故、零污染”的工作目标。

一是积极开展“创新计划”,探索监管规律,使规范管理有遵循。实施危险品管理“创新计划”,突出氛围营造、平台支撑、激励保障,孕育金点子、孵化金种子、收获金果子。一是借鉴先进经验,探索监管规律。选定业务骨干研究国际国内危险品管理先进经验,联合专业研究院所、机构和专家,立足惠州危防管理工作实际,开展了大型油轮、危险品海事安全监管规律课题研究,并形成了《大型油轮海事安全监管研究报告》、《船载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海事安全监管研究报告》等系列课题成果,这两项成果已在广东局范围内正式发文推广应用。二是突出成果应用,强化规范管理。在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了课题成果的孵化和应用工作,编制完成了大型油轮和危险品海事安全监管指南以及事故应急处置手册等规范性文件,作为惠州局危防管理业务的“教科书”和“实操宝典”,使基层单位和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都能“按图索骥”,实现了清单管理和过程控制。三是注重搭建平台,着力打造品牌。在规律研究和成果应用的过程中,按照“搭建平台、擦亮品牌、规范监管”要求,构建了“孕育、孵化、应用、反馈、改进”的危防研究应用工作格局,打造了“建立危险品管理安全链”品牌,并被评为广东局“党员品牌工程”。同时,还锻炼了一支危防管理人才梯队,有5人入选广东局高端人才库,有1人作为部海事局代表之一,每年参加“国际海事组织防污染和应急分委会会议(PPR)”、“化学品安全和污染危害性评估工作组会议(ESPH)”。

二是实施“互联网+”计划,建设智慧海事,使动态监管有抓手。实施 “互联网+海事监管+优质服务”计划,大力加强智慧海事建设力度,把载运危险品船舶作为监管重中之重,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船舶进出港、靠离泊、装卸货等重要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着力打造智慧海事监管平台。惠州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覆盖范围包括整个惠州大亚湾海域。沿海辖区和内河辖区已建成28个视频监控点(CCTV),移动高清摄像头4个,单兵执法装备一批,惠州港海域微波信号实现全覆盖。目前,结合“广东海事智慧监管服务平台”,惠州局正在整合信息化监管平台,打造集VTS、AIS、CCTV、VHF、LRIT为一体的智慧化监管系统,并与现场管理和源头管理有机融合,探索建立一个对载运危险品船舶、船员、货物、通航环境、应急处置等要素进行全面感知和智能处理的“5+2”智慧海事监管模式,初步实现船舶动态监控全方位、安全预警信息语音化、证据收集保存电子化、应急指挥可视化、油污警报自动化。二是构建两级污染监视监测系统。“十二五”期间已经启动了大亚湾两级溢油污染监视监测系统建设,规划建设码头前沿溢油监视监测系统和大亚湾海域雷达溢油监视监测系统。这两级系统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可实现对沿海码头、港区、航道、锚地等重点水域的整体覆盖,打造全方位全天候的溢油监视监控网络。

三是推动“伙伴计划”,完善“三级体系”,使应急处置有支撑。推出“伙伴计划”,加强与地方政府、航运企业、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三级应急体系”。一是完善污染应急预案。在《惠州市港口水域溢油应急计划》的基础上,编制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目前,正在编制《惠州市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应急物资储备方案》。二是争取政府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2014年市政府投入39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应急设备库和溢油应急设备,提高应急处置设备现代化水平和清污能力。三是扶持社会防污应急力量。推动有关企业配备污染应急设施器,鼓励社会力量加入防污应急队伍建设。其中,中海壳牌公司和中海油公司的两条多功能回收船“碧海一号”和“海洋石油251”共计投资6千余万元,是目前华南地区设计最先进、装备最齐全的多功能溢油回收船。辖区三家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取得部局颁发的一级资质,社会化专业应急能力在广东省位居前列。中海油环保服务公司还在大亚湾建设了应急基地,配备了超过 4亿元的船舶污染应急设施及物资。

面对新形势 配套升级“三项计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经成为全民共识。随着国家、广东省、惠州市“海洋战略”的实施,以及大亚湾“世界级石化基地”的推进,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将新增1000万吨炼油项目和100万吨乙烯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工厂扩建项目也将使乙烯产能提高到每年200万吨。同时,中海油南海东部7个油田、2个天然气田、27座固定平台、6艘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等相关海事监管业务,现已授权由惠州海事局负责管理,这些新事物、新形势、新情况对惠州海事局船载危险化学品监管提出了更严苛地要求和更严峻地挑战。

针对下一阶段的危防工作新形势,惠州海事局也在在传承以往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正紧锣密鼓的开展着“三项计划”升级版工作。即升级“创新计划”深挖监管规律。立足辖区水上监管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深入研究监管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理念。在《南海东部油气平台海事监管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组建“液货船安全和防污染工作室(TSPP)”和“国际海事研究工作组”,擦亮大型油轮监管、船载散装化学品监管品牌,增加“油气平台监管”新品牌,建立完善惠州特色水上监管模式。二是升级“互联网+”计划,拓展监管手段。要建设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决策指挥平台、进一步整合现有各资源系统,建立统一的融动态监控、污染监视、应急调度、智慧决策为一体的升级版智慧海事管理平台。三是提升“伙伴计划”,强化应急体系建设。要优化应急指南和手册,促进应急处置透明化、规范化、科学化。要加大应急队伍建设,以企业主体责任为主,政府和专业化力量为辅,不断完善“三级应急体系”。整合辖区应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整体应急实力和效率。

猜你喜欢
危险品溢油惠州
这些标志带你了解九大危险品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近岸溢油漂移扩散预测方法研究——以胶州湾溢油事件为例
基于GF-1卫星的海上溢油定量监测——以青岛溢油事故为例
是谁让危险品企业埋伏居民区?
一种新型危险品液罐车安全阀
对白茆沙水域溢油事故后修复治理的思考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