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辅用米非司酮联合香棱丸加味对复发率及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2016-08-11 02:02丛小红张玉梅赵亚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米非司酮

丛小红,张玉梅,赵亚芹

(1.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 河北 昌黎 066600;2. 河北省昌黎县中医院,河北 昌黎 066600)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辅用米非司酮联合香棱丸加味对复发率及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丛小红1,张玉梅2,赵亚芹1

(1.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 河北 昌黎 066600;2. 河北省昌黎县中医院,河北 昌黎 0666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后米非司酮联合香棱丸加味治疗对患者疾病复发率以及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在术后7 d给予米非司酮,每天25 mg,观察组75例在米非司酮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香棱丸加味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统计治疗前后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孕酮(P)以及雌二醇(E2)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在术后保持随访2年并统计术后6,12,18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LH、FSH、E2、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均<0.05)。2组均无术中并发症,腹部切口愈合良好,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18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香棱丸加味联合米非司酮能够调节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降低疾病复发率,同时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米非司酮;香棱丸加味;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

子宫肌瘤是妇科良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25%,在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平均发病年龄也在不断降低[1]。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子宫全切术为比较常见的术式,但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较高,而子宫全切术虽然能够有效根治疾病并防止复发,但在子宫肌瘤患病人群不断年轻化的趋势下,患者对于生育能力的要求逐渐增多,子宫全切术无法保留子宫的问题逐渐突出[2]。故寻找预防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米非司酮已经作为孕激素拮抗药物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广泛应用,在子宫肌瘤剥除术后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增加[3]。而中药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良性肿瘤的抑制作用也有较多研究证实[4]。本研究观察了米非司酮联合香棱丸加味预防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的效果及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50例,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临床资料完整,在术前经临床症状以及体征与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为子宫肌瘤。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疾病者,子宫、宫颈以及附件存在其他肿瘤或者病变者,存在药物应用禁忌证者,合并内分泌疾病以及6个月内应用激素类药物与活血化瘀类中药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75例,年龄31~43(38.4±4.7)岁;孕次1~5(2.2±0.7)次;产次1~4(1.3±0.5)次;子宫肌瘤类型为肌壁间肌瘤的51例,浆膜下肌瘤14例,黏膜下肌瘤10例。对照组75例,年龄30~45(39.0±4.5)岁;孕次1~4(2.0±0.8)次;产次1~4(1.5±0.4)次;子宫肌瘤类型为肌壁间肌瘤的53例,浆膜下肌瘤13例,黏膜下肌瘤9例。2组年龄、孕次、产次以及子宫肌瘤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对照组在术后第7天开始应用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3780)治疗,每天晚上禁食禁饮2 h后口服,25 mg/次,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香棱丸加味治疗,组方:丁香10 g、木香6 g、枳壳10 g、京三棱10 g、川楝子10 g、青皮10 g、莪术15 g、小茴香10 g,每天1剂,以水煎至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持续治疗3个月,在经期暂停服用。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手术情况在术后药物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外周血2 mL,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孕酮(P)以及雌二醇(E2)水平。2组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回院复查,以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存在子宫肌瘤复发。

1.4子宫肌瘤复发判定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子宫宫体的形态,特别观察子宫肌瘤新生结节的外形与局部的血流信号,如果存在结节异常,比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或者包膜光滑则可以确定为子宫肌瘤复发[5]。

2结果

2.1手术情况所有患者子宫肌瘤剥除术成功完成,手术时间在60 min左右,术中出血量在200 mL左右,不存在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切口愈合均为甲级。

2.2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LH、FSH、P、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LH、FSH、P、E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s)

组别nP/(nmol/L)治疗前治疗后tPE2/(pmol/L)治疗前治疗后tP观察组7517.35±4.333.40±0.80①-11.0380.000584.3±22.4261.8±24.6①-4.5890.000对照组7517.04±4.1811.22±2.37-5.1090.000597.6±34.8518.2±36.7-2.1080.013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术后12个月、18个月复发率以及总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复发率比较 例(%)

2.4不良反应观察组中5例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未处理自行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出现4例停经后乏力、心悸,在恢复月经后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04,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是30~50岁的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患者年龄不断降低,对于子宫功能保留的要求越来越多,同时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机能以及卵巢血运功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对子宫切除术的需求越来越少,转而单纯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选择越来越多。但是子宫肌瘤单纯切除之后的术后复发问题也是临床研究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应用较多,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预防疾病复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证明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提高子宫肌瘤的治愈率,同时对子宫肌层的正常组织影响较轻[6]。

子宫肌瘤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归于中医“癥瘕”的范畴,发病病机核心是瘀血内阻,或者是气滞血瘀,或者为气虚血瘀,在疾病性质方面则属于虚实夹杂、虚中夹实,治宜散结消癥、活血行气[7-8]。香棱丸最早见于宋代严用和所著的《济生方》,主要用于由于气滞所引发的癥瘕。原方主治五积、破痰癖、消癥块以及冷热积聚。方中丁香、木香、小茴香能够理气温经,疏通脉络的气机,枳壳与青皮能够解郁疏肝,消胀行气,川楝子能够止痛行气,去除下焦的郁结,辅助京三棱的破血中之滞,莪术能够逐散气分之中的血瘀,强化导滞行气的作用。全方以散结行气为主,同时活血行气,消癥化瘀,从患者机体的整体调理,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香棱丸联合米非司酮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子宫肌瘤属于单体子宫平滑肌细胞源发的单克隆性肿瘤,孕激素水平对于子宫肌瘤的发病以及进展有明显的作用。孕激素能够加速子宫平滑肌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继而加速子宫肌瘤的生成以及发展。而米非司酮则是孕激素的受体拮抗药物,对孕激素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以竞争性的方式与孕酮受体结合,从而有效抑制孕激素的水平,发挥抑制孕激素加速子宫肌瘤生长的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LH、FSH、E2、P水平,证实米非司酮对于血清孕激素的抑制作用。而联合香棱丸加味治疗的患者血清LH、FSH、E2、P水平降低更为显著,证明香棱丸加味与米非司酮联用,能够增强米非司酮的孕激素拮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不超过10%,证明2种治疗方案均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香棱丸加味联合米非司酮能够有效防治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复发,降低患者体内血清激素水平,同时安全性较好,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杨,许茜,徐洁,等. 子宫肌瘤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3):189-193

[2]金继华,唐萍. 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性科学,2014,34(8):37-39

[3]刘梅. 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2014,54(15):57-58

[4]文洁,徐立春. 中药单体联合西药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40-42

[5]段红艳,吴英,吴珍生,等.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变性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5,16(5):439-442

[6]张莉. 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激素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172-174

[7]何新慧,朱娇玉,吴中平,等. 历代文献癥瘕、积聚证治计算机分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11):62-64

[8]李黎明,杨艳,于静,等. 活血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88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4):334-336

[9]谢江燕,侯小钰,李娅.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和复发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5,31(11):2210-2212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23.016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23-2556-03

[收稿日期]2016-01-23

猜你喜欢
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米非司酮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结肠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观察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对肠癌复发的诊断价值
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垂体后叶素止血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