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珠红藤汤配合TDP照射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2016-08-11 02:02吴秀平刁孟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吴秀平,刁孟瑶

(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 402289)



甲珠红藤汤配合TDP照射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吴秀平,刁孟瑶

(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 402289)

[摘要]目的观察甲珠红藤汤配合西医及TDP电磁波照射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注射液配合TDP电磁波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珠红藤汤内服外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珠红藤汤配合西医及TDP电磁波照射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珠红藤汤;TDP电磁波;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发的一组疾病,包括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盆腔腹膜炎等[1]。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治疗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等因素导致[2]。该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征,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对患者生殖健康、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危害,对患者心理健康也具有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性生活紊乱,反复人流药流后的宫腔操作等,盆腔炎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多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但是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据相关医学对不同症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分型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湿热瘀结症,占慢性盆腔炎的30%~50%[4]。本研究探讨了甲珠红藤汤配合西医及TDP电磁波照射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诊断为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26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湿热瘀结型相关标准:主症为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位置固定;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腰骶胀痛。次症为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经期腹痛加重;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干结或溏而不爽。舌脉:舌质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患者最少具备主症2项、次证2项才可对其疾病的诊断。患者年龄20~49岁;妇科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排除急性盆腔炎性疾病或其他症候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妊娠期或近期准备妊娠者;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合并有精神疾病无法完成合作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3例,年龄20~49(34.6±3.1)岁,病程5~38(11.6±2.2)个月。对照组63例,年龄22~49(35.1±3.4)岁,病程6~40(12.1±2.6)个月。2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注射液200 mL/次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4周,同时配合使用TDP电磁波对患者下腹部进行照射,30 min/次,1次/d,疗程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甲珠红藤汤治疗,组方:甲珠6 g、红藤15 g、蒲公英30 g、忍冬藤30 g、败酱草30 g、茯苓15 g、党参15 g、丹参15 g、王不留行12 g、制香附15 g、升麻6 g。腰骶酸痛者加杜仲15 g、川断15 g、灵脾15 g、当归12 g;带下色黄量多者去除茯苓,加浙贝10 g、茵陈15 g;输卵管积水者加石苇15 g、猪苓10 g、琥珀6 g;盆腔肿块者加鳖甲30 g、莪术12 g、三棱12 g。自患者月经干净1 d后开始服用,1剂/d,水煎分3次服用,月经期间停止服用。输卵管粘连或堵塞则配合下腹部外敷(塌渍),外敷方:羌活30 g、独活30 g、钻地风30 g、透骨草30 g、五加皮30 g、鸡血藤30 g、艾叶15 g、防风15 g、秦艽15 g、椒目10 g、附子6 g,研成细末,分成7包,1包/次,应用前采用黄酒将其调制成糊状,蒸30 min,对患者下腹部塌渍30 min。疗程4周。治疗期间停止使用其他药物,忌酒、辛辣、生冷食物等,避免劳累等。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医症状评分参考文献[6],包括下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带下色黄、带下异味、经期腹痛加剧、月经不调、胸胁乳房胀痛、小便黄、大便干燥、大便溏泄。

1.4疗效判定标准

1.4.1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均正常,停药后未复发;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均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一定程度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1.4.2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各症状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以上为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症状积分减少70%~95%为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70%为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低于30%为无效。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2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2.22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4.671,P<0.05。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4.361,P<0.05。

2.4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在临床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育龄期妇女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发生慢性炎症性病变的总称。慢性盆腔炎好发于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中,好发人群年龄为30~40岁,发病率约为30%[7]。该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征,当妇女机体抵抗力较差时,该疾病可急性发作。慢性盆腔炎患者中有部分是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并不存在病原体感染[8]。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为慢性炎性组织增生,然后形成炎性包块,由于受到长期的炎症刺激,器官周围发生黏连致使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其中损伤较轻者会患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炎等,损伤较严重者则会发生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内膜炎等。部分患者会出现慢性骨盆痛,继而会导致不孕、月经异常、异位妊娠、盆腔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压痛等,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神经衰弱症状,对患者生殖健康、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危害[9]。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但是长期使用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对于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痛等特点,中医药治疗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可预防病情反复发作、缩小或消除盆腔炎性包块、缓解盆腔疼痛[10-11]。

中医学上无盆腔炎之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属于中医“痛经”“带下”“癥瘕”等范畴,以湿热瘀结型最为常见。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主要由于经前产后,胞门未闭,风热邪湿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博结,蕴结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12]。湿热瘀结证发病原因为湿热之邪内侵,余邪未尽,正气未复,气血阻滞,湿热瘀血内结,缠绵日久不愈[13]。甲珠红藤汤方中甲珠具有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的作用,可通畅输卵管,使邪沿输卵管外达,为主药。红藤、蒲公英、忍冬藤、败酱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其中红藤、败酱草是治疗肠痈的主要药物,也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良药。红藤、败酱草、王不留行、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协助甲珠起到消肿通络的作用。丹参、茯苓健脾化湿,升麻、砂仁一升一降,能够调畅气机,气行则津行湿化,气行血行瘀消。子宫附件属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香附能够起到引上述诸药入肝经的作用。上述诸药合用清湿热、消血瘀、通畅气机[14]。配合甲硝唑注射液及TDP电磁波照射能够祛除局部湿热,促进血液循环,使机体组织营养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提高机体新陈代谢速度,并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加速炎症的消退。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甲珠红藤汤配合西医及TDP电磁波照射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廖宝珊,李丽花,潘莉,等. 清香凝胶联合盆腔治疗仪治疗湿热淤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2236-2237

[2]乐杰,谢幸,丰有吉.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6):274-275

[3]孙秀凤.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J]. 山东医药,2011,4(7):58-59

[4]姜鸿雁.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240-3241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6]汪佳佳. 中医内治加消散外敷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D].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7]吴群.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综合物理治疗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7):88-89

[8]夏桂成. 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3

[9]杨鉴冰,郭燕,倪园洁. 盆腔炎方内服结合盆腔灌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72例[J]. 陕西中医,2013,34(9):1165-1167

[10] 陈鸿,赵煜,赖玉琴,等. 银藤合剂配合针灸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92例临床疗效探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5):66-68

[11] 刘秀峰.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6):1436-1437

[12] 吕慧芳,张式福,韩巧芝.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11(3):28-29

[13] 尤昭玲. 细说女人病[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89

[14] 陆立新. 自拟红藤败酱汤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67例[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392-39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23.026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23-2583-03

[收稿日期]2015-10-16

猜你喜欢
慢性盆腔炎
针灸配合理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临床分析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桂苓慢盆汤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妇洁康洗剂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钠离子结合康复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金刚藤胶囊与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对比观察
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与慢性盆腔炎的关系
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