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殖场种草养羊最优饲养模式研究

2016-08-11 08:50王俊贤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饲草料苜蓿羔羊

王俊贤, 张 勃

(定西市畜牧兽医科技研究院,甘肃 定西 743000)



家庭养殖场种草养羊最优饲养模式研究

王俊贤, 张勃

(定西市畜牧兽医科技研究院,甘肃 定西 743000)

家庭养殖场是定西市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进现代畜牧业经营体系创新,结合实际而提出的对全市羊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的经营主体。为探讨家庭养殖场种草养羊的最优饲养模式,本试验就“玉米粉+秸秆”、“配合饲料+秸秆”、“ 配合饲料+苜蓿+秸秆”、“ 配合饲料+苜蓿+青贮+秸秆”等4种饲喂模式进行了饲喂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配合饲料+苜蓿+青贮+秸秆”组比“玉米粉+秸秆”组母羊繁殖成活率提高44.05%,羔羊3月龄、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了36.31%和47.46%,经济效益提高2~3倍。

家庭养殖场;种草养羊;饲养模式

家庭养殖场是指以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养殖,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并以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新型畜牧业经营实体。它是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进现代畜牧业经营体系创新,结合定西市实际而提出的对全市羊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的经营主体。自2014年扶持发展家庭养殖场以来,家庭养殖场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大部分刚发展的家庭养殖场缺乏技术,缺乏经验,没有固定的饲喂方式和饲喂模式,导致肉用羊营养不平衡、疫病多发现象十分严重。为此,我们进行了“玉米粉+秸秆”、“配合饲料+秸秆”、“ 配合饲料+苜蓿+秸秆”、“ 配合饲料+苜蓿+青贮+秸秆”等4种饲喂模式饲喂效果的对比试验,旨在探讨家庭养殖场种草养羊的最优饲养模式,为家庭养殖场的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分对照组和试验I、Ⅱ、Ⅲ组共四个组。对照组采用“玉米粉+秸秆”, 试验I 组采用“配合饲料+秸秆”, 试验Ⅱ 组采用“配合饲料+苜蓿+秸秆”, 试验Ⅲ组采用“配合饲料+苜蓿+青贮+秸秆”的饲喂模式,每组的饲草料搭配见表2。试验组母羊用1号料,育肥组羔羊用2号料,对照组哺乳羔羊补饲玉米粉和青干草,试验组哺乳羔羊补饲3号料和青干草。配合饲料组成见表1。

1.2试验羊的选择和分组

在陇西县通安镇选择4个养殖条件基本相同的家庭养殖场分为四个组,每组选择个体大小、年龄相近、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同的空怀小尾寒羊基础母羊各10只作为参试羊,试验前一个月统一防疫、驱虫、健胃。用饲养的同一只黑头萨福克公羊配种,4组所产羔羊分别作为相应的试验用育肥羔羊。

1.3饲养管理

各组羊不同饲养期的饲草料搭配比例详见表2,各期饲草料采食量均为本期平均采食量。精饲料分早晚两次定量饲喂,青贮单独饲喂,苜蓿和秸秆粉碎后饲喂,哺乳羔羊从10日龄开始训练采食,从15日龄开始补饲,到3月龄断奶结束。基础母羊、育肥羔羊分群饲养。基础母羊在泌乳期间不配种。

1.4试验时间

所有参试基础母羊配怀后进入正试期,基础母羊正试期从2014年9月10日开始,到2015年5月10日结束。各组所产羔羊分别作为本组育肥羔羊试验用羊,育肥羔羊试验从2015年5月11日开始,到2015年8月15日结束。

1.5生产性能测定

记录每只母羊产羔数、初生重和6月龄成活羔羊数量,并给羔羊打耳号。测定羔羊3月龄断奶体重和6月龄育肥结束体重,均为空腹重。

2 结果分析

2.1生产性能

2.1.1母羊繁殖性能 试验I、Ⅱ、Ⅲ组母羊的繁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3.34%,36.34%和36.91%,繁殖成活率分别提高30.00%,45.00%和44.05%,见表3。

2.1.2羔羊初生重 试验I、Ⅱ、Ⅲ组羔羊初生重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2.1.3羔羊断奶重 3月龄断奶羔羊体重,试验I、Ⅱ、Ⅲ组羔羊3月龄断奶体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2.20%、34.68%和36.31%,均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1  配合饲料配方  %

表2 不同饲养模式下每只羊每日的饲草料搭配比例  kg

注:青贮玉米风干物质含量为25%。

表3 不同饲喂方式对羊的生产性能影响   kg,只,%

注:同列字母相间者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相邻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2.1.4肥羔6月龄体重试验I组比对照组提高了23.53%(P<0.05)。试验Ⅱ组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I组提高了39.15%(P<0.01)和12.78%(P<0.05), 试验Ⅲ组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I组提高了47.46%(P<0.01)和19.38%(P<0.05),见表3。

2.2经济效益

按表2的饲草料搭配比例,计算出各类羊在饲养期内对饲草料的采食量。配合饲料按现行饲料价格计算,其他饲草料按自产成本计算,羊只活重售价按22元/kg计算。从基础母羊养殖效益看,试验Ⅰ、Ⅱ和Ⅲ组平均每只基础母羊的纯收入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6.62%,121.02%和133.58%;试验Ⅱ、Ⅲ组分别比试验Ⅰ组提高25.13%和32.24%,见表4。

2.3饲草料种植结构

根据试验结果,试验Ⅱ、Ⅲ组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试验I组。根据整群羊试验期对各种饲草料的平均采食量,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只羊均需种植饲用玉米0.05 hm2(每667 m2产鲜草4 000 kg,风干秸秆1 000 kg),苜蓿0.026 hm2(每667 m2产干草2 000 kg,风干草500 kg),家庭养殖场平均每只羊需要饲料地为0.08 hm2。种植结构为饲用玉米和苜蓿的种植面积比例为1∶0.5。

2.4种草养羊的效益比较

从试验结果看出,家庭养殖场在不同的饲养模式下产生的效益完全不同,对照组采用单一玉米粉饲喂,每只基础母羊从怀孕到羔羊6月龄出售的纯收入只有599.74元;试验Ⅲ组采用“玉米+苜蓿+青贮饲料+秸秆”的饲喂模式,每只基础母羊纯收入为1 400元,比对照组高出近3倍。

表4 不同饲养模式对羊的经济效益影响   元

3 讨论和小结

3.1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粉+秸秆”的饲喂模式,舍饲肉羊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最低。“配合饲料+秸秆”的饲喂模式,生产性能显著提高,但经济效益提高幅度不大。“配合饲料+苜蓿+秸秆”、“ 配合饲料+苜蓿+青贮+秸秆”两种饲喂模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前两种模式,尤以“玉米+苜蓿+青贮+秸秆”模式为最好,值得在家庭养殖场中大力推广。

3.2家庭养殖场舍饲养羊提高效益的关键是要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模式,以每只基础母羊667 m2饲草料地流转一定的饲草料地,解决养殖所需的饲草料问题;在饲养管理上要结合肥羔生产、快速育肥等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出栏率,加快周转,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效益。

1004-6704(2016)04-0082-02

2015-10-18

王俊贤(1965-),男,甘肃通渭人,本科,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科技研究工作。

S 852.651

A

猜你喜欢
饲草料苜蓿羔羊
苜蓿的种植技术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要造就一片草原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清丰县奶牛饲草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
苜蓿:天马的食粮
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