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济南建成“海绵宝宝”

2016-08-11 01:14陆洋
齐鲁周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千佛山示范区济南

陆洋

日前,济南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城市建设新理念“海绵城市”,下雨吸水干旱吐水,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积存、渗透和净化,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

将海绵城市作为解决城市内涝的重点,这是济南市政府从9年前那场特大暴雨之后就开始筹划的。正是从那一年起,济南市管理者痛定思痛,拓宽了小清河河道,改造了166个洼地,济大路、舜玉路等十几条道路、部分山体进行了海绵工程改造。9年的努力,这座城市在进步在发展,抵御洪灾的能力已经远超当年。

以“海绵”抵抗城市痼疾

2007年的暴雨对济南人来说是个特殊的存在,已经成为济南人每逢雨季必然泛起的“黑色记忆”。悲痛之余,大家对城市暴雨形成了共识。迎战暴雨也好,雨季防汛也罢,这项工作已不单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面临城市暴雨,需要所有人的努力与协作。

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大中城市的痼疾。济南每逢雨季遭遇强降雨,市区多处路段就会出现大面积积水,道路积水成河,最深处可以淹没小汽车,下水道井盖被水流顶翻,街头频添“喷泉”景观。如何更高效更有章可循地对暴雨进行管理与治理,能否在这方面形成特色经验,已经成为一项课题摆在大家面前。

然而,要解决“城中看海”问题,却不仅仅是排水管道扩容这么简单。2015年4月2日,由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组织评审的“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公布,济南成为16个试点城市之一。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变身“海绵宝宝”,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同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将不再以“修大管子”为主,建设理念将发生彻底转变。“我国99%的城市采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就感觉修多大的管道都不够用,而且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这么让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住城部城市建设司副巡视员章林伟曾这样解释上述文件出台的意义,他认为城市排涝抗旱的思路必须调整,将雨水从包袱变成城市解渴的财富。

济南绝对在打造海绵城市的道路上走在前列,根据日前济南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济南将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要求,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等综合能力。

济南眼下正全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将大明湖兴隆片区作为试点区域,面积约39平方公里,共安排了43个大项、137个子项。从项目建设类型方面,分为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能力建设(含监测评估)五大系统。此外,济西推广区域计划2018年12月前完成全部项目建设。

毋庸置疑,建设“海绵城市”,将大大提高济南城区防洪防涝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汛期积水内涝的“城市病”。

据预测,到2020年,济南市区一年就能留存533万立方米雨水,相当于四个大明湖的水量。届时,市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对应控制设计降雨量为23.2毫米,年均控制径流总量为951万立方米;有效缓解城市洪涝灾害、泉水利用不足、雨污水混流三大问题,实现雨水资源化、泉水资源化、污水资源化,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美丽泉城。

“会呼吸”还要因地制宜

海绵城市是一个新概念,把济南建设成“海绵宝宝”是一个大工程。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工作人员崔萃表示:所谓“会呼吸”就是指对雨水的利用。结合不同工程的特点,把雨水就地留住,就地利用,不仅减少雨水系统的压力,同样也减少城市汛期,延缓洪峰到来的时间。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今后济南所有新建小区内的道路及广场均须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率不能小于70%。

2015年11底,济南设立首个海绵小区试点——千佛山南路11号院,并公布在济南海绵建设试点区内,还将试点7个建筑小区项目。

千佛山南路11号院位于水源涵养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介绍:下沉式绿化带是“吸水”主力。该类绿化带小区共建了5226平方米,一个夏天可以吸收1125立方米的雨水,相当于近40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水量。所谓下沉式绿地,从外表看来,好像地面凹陷一样,但凹陷的大坑底部别有洞天:除了有一层特别能吸水的种植土,底部还有一层厚厚的碎石,以留住水分。

除此之外,该小区还有蓄水模块400立方米,渗水模块50立方米,以及收水桶4个。“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也就是小区内85%的降水将被吸收,流不出去。”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占地4.6万平方米的小区,一年可吸水1584立方米,如果换算成自来水,可满足50户普通家庭用水一年。

据了解,济南39万平方公里的海绵建设城市试点区内,共有6个示范区:水源涵养示范区、内涝高风险示范区、老旧城区提标改造示范区、马路行洪调控示范区、新开发综合示范区和蓄渗补给地下水示范区。

记者了解到,邮电新村、南郊宾馆老旧片区、伟东新都老旧片区、玉函小区、阳光舜城、兴隆新区、鲁能片区等7处主要建筑小区今后都将进行雨水径流或陡坡控制等改造,包括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态树池、交通系统设施改造等内容。

济南是否可以依靠海绵城市彻底避免城市洪水?

答案是否定的。毕竟,面对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海绵”短时间内吸水的能量毕竟有限,难以抵挡、打赢暴风雨的“闪电战”。今年7月2日,湖南省常德市迎来了一场雨量为130毫米的强降雨,造成多处路段内涝积水,城区交通混乱。而就在一年前,常德市成为国内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同样在此轮强降雨中发生内涝的海绵城市试点并不止常德一地。

所以说,迎战暴雨,我们仅靠建设“海绵城市”还不够,还必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形成济南特色的暴雨管理治理模式。

终极目标:解决泉水枯竭、洪涝多发、水源不足、水质污染等问题

济南启动海绵城市改造一年多来,城市大街小巷中不难看到“海绵”的缩影。既有历阳湖、千佛山等试点片区范围内的海绵改造,也有凤凰路、旅游路东段、纬十二路、三孔桥街等范围外整治提升。河道越发生态自然了,道路行洪、积水少了,山体公园宜居和生态相得益彰……海绵城市正逐步改善这座城市。

目前,历下区冶金宾馆路、天桥区三孔桥等过去易积水道路,改造过程中实施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取得了实际的成效。未来,济南还将形成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等综合“大海绵”,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今年2月,千佛山片区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工程建设。7月,山上出现奇怪的现象,几场大雨后,竟然蛙声四起。经过海绵城市工程改造后的千佛山西区,时不时可以看到渗透塘,大雨来袭,渗透塘充水,引来青蛙。

千佛山出现青蛙,只是海绵城市对地域影响的一个缩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样是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

按照济南市政府要求,2017年济南要完成海绵城市试点改造,到2020年年底前,全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年底前,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标,全面建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指出:“泉水是济南的灵魂,也是济南人的文化标记,更是这座城市闻名于世界的标志。作为现代泉城实现的必要内容,济南举全市之力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系统性、规模化推进我市水生态建设,告别城市快排模式,解决泉水枯竭、洪涝多发、水源不足、水质污染等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将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为这座城市赋予活力与生机,营造人水和谐的自然生态景观。

猜你喜欢
千佛山示范区济南
家乡的千佛山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지난(济南)시 관광 텍스트 한국어 번역에 대한 소고*——―‘쳰포산(千佛山)’의 관광 텍스트를 중심으로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爬千佛山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