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伙的“时尚街拍”

2016-08-11 10:19山宗
齐鲁周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新鲜感比尔时装

山宗

从前,只要行走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第十五大道,你就可能遇见一个踩着Schwinn自行车,身穿蓝外套和卡其色长裤的白发老头。通常他总是举着一架旧尼康相机,在车水马龙中追逐拍摄每个穿着有品位的路人。他并不是业余卡片机发烧友,而是世界潮流街拍鼻祖比尔·坎宁汉。

秀场里最有权势的人

养活无数人的“时尚街拍摄影师”行业,就由这个老头一手创建:50年来,任何流行趋势都难逃他的双眼,他就是个行走的时装博物馆:能被Bill拍摄一次,更成为时装业内的至高荣耀。电影《穿普拉达的恶魔》现实原型——全球时装圣经《Vogue》主编安娜·温图尔曾说:我打扮自己,就为进入比尔的镜头。

他不仅受邀出席每季纽约时装周,就连大西洋对岸一向看不起”美国时尚”的巴黎时装周,都视比尔·坎宁汉为珍宝。相比削尖脑袋蹭秀的中国明星,每次稳坐秀场第一排的比尔才是国际秀场上真正的霸主:2008年,80岁的比尔,因其对时装行业的贡献,还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比尔从1966年起就开始拍摄纽约的街头时尚,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出现在街头。白天,他身穿深蓝色渔夫夹克配卡其裤、踩着一辆红色老旧自行车,在57街和第五大道,靠近Tiffany珠宝店的街角驻守。以一部老式的尼康相机捕捉过往行人影踪。夜晚,他穿上衬衫和西装,套上修路工人穿的荧光黄和橘色相间条纹的背心,骑着他的破自行车,穿越全城去拍摄上流社会的夜宴。这样一个看似跟潮流扯不上任何关系甚至有些寒酸的人,却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改变了潮流界的舆论导向,今天,当人们提起街拍的时候,谁也不会忘了他。

比尔对时尚有着严酷的鉴别标准和有如时装百科全书的知识库,但他对于街头涌现的衣装风格却保持着一种民主的态度。“时尚是最私人的事情。无论你穿着得好与坏,都是在表达着你自己的感觉。”风格对他来说,与名流、金钱和品牌标签都无关,它只与衣服穿着和搭配的方式相关。有一次在巴黎时装周上,当著名法国影星Catherine Deneuve现身Dior发布会现场时,闪光灯络绎不绝。比尔却无动于衷,相机动也不动。因为在他看来,“她穿得毫无特色可言”。

永远不要依附权贵,他们说翻脸就翻脸

这个还能说一口流利法语的美国老头,坐实了在国际时装圈中的泰斗地位:而比尔能取得如此成就,完全是一个靠着新鲜感,把兴趣做到极致的励志故事。

1929年9月,比尔·坎宁汉出生于美国波士顿,一个天主教工薪阶层家庭。受宗教影响的父母都是行事保守的小市民,这无疑与比尔向往新鲜事物的天性矛盾:1948年,战后美国社会沉浸于对战争英雄的崇拜中,年轻人极具反叛精神。19岁的比尔也不例外。受家人鞭策,考入哈佛大学的他,前途原本一片光明。

但大学生活开始后,比尔很快发现:哈佛守旧的校风,与自己追求新鲜感的个性不符。比尔·坎宁汉决定从这所世界一流大学退学,选择做个街头盲流。父母愤怒之余,只得托比尔的叔叔,把他安排在百货公司“Bonwit”当广告业务员。但无聊的业务员生活,更无法满足他追求新鲜感的内心。

正是这段百货公司的经历,让比尔·坎宁汉看中蓬勃发展的时装行业。在那个年代,崇拜战争英雄的美国男人相信:只有女里女气的娘炮才会涉足时装行业。比尔保守的父母也这么认为,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进入时装行业。比尔不但不听,还偏偏对女士帽子感兴趣,毅然从叔叔那里辞职,创立女帽品牌William。

窘迫之下,比尔找到美国Standard石油公司持有者、50年代全美最富有的女人:丽贝卡·哈克尼斯。比尔敏锐捕捉流行趋势的能力打动了这个大姐,为他吸引到一笔1000美元的天使投资。有了资金支持,小老板比尔的生意开始风生水起,设计灵感如井喷,一顶顶造型独特的帽子在他手上诞生:一时间,只要戴上他的帽子,分分钟变身纽约最招摇的花蝴蝶。

这些设计即使在今天看起来也毫不过时。2013年,还有人花20000美金买下他的23顶帽子,打算送进设计博物馆:连美国男人的梦中情人玛丽莲·梦露和奥黛丽·赫本都成为了他的大客户:生意越做越大,比尔·坎宁汉却开始对老套的商业模式和社交活动感到厌烦。这让他陷入迷茫,因为新鲜感才是他做事的唯一动力。他说我并不想为这种明星做帽子,她们太没有特点了!而正当你认为自己的人生陷入低谷时——却往往想不到,真正的低谷还在后面。

1951年正值二战后欧洲世界重建,需要大量人力。于是,正值壮年的小老板比尔被强制征召入伍,被迫成为美国驻欧大兵:女帽生意就此中断,但投资人的1000美元却必须还。

为此,他背上人生第一笔债务,不得不低三下四求助家人,并答应父母用一年96美元的军饷还债。背井离乡还要惦记还钱,比尔正式陷入人生低谷:这段经历也让他明白一个道理:永远不要依附权贵,他们说翻脸就翻脸。

《纽约时报》把他宠上天

1966年Bill退伍回到纽约,一次偶然机会,国际摄影师David Montgomery赠送他一部奥林巴斯半框相机。正是这架价值39美元的相机,给他带来人生的巨大转机。

拿到相机的比尔迅速展现出过人的摄影天赋,随即进入当年最火的时装杂志Womens Wear Daily,成为一名兼职时装编辑,专门负责在街头采集路人穿搭照。

街拍这一行业就此诞生。

起初的Bill只凭感觉捕捉街头穿搭,无论高级白领,还是卖菜阿姨,只要穿着让Bill觉得有新鲜感,就能成为他的素材。但没想到,Womens Wear Daily擅自用他的原稿对比秀场模特,嘲讽每个路人,完全与比尔初衷违背,他愤而辞职。

1978年《纽约时报》相中比尔·坎宁汉,聘请他担任特邀摄影师。此后,纽约时报还接连为他开设街拍专栏:ONTHESTREET,并提供整张版面。要知道,在传统纸媒时代,报纸仅有十几页版面,此举简直把他宠上天。

为纪念比尔·坎宁汉对整个时装行业的贡献,导演理查德·普莱斯还专门为他拍摄一部纪录片:《Bill Cunningham New York》。时尚女魔头安娜温图尔甚至在片中再次强调Bill is the Boss,比尔才是大哥:“比尔·坎宁汉本可以靠一张照片赚到千金,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他眼中只有时装,时装,时装。对镜头外人物和他们相应的社会地位,完全不予考虑。”

为保持独立,比尔坚持只拿维持温饱的薪水,每一季去巴黎看秀,“比尔·坎宁汉都自掏腰包。别人住五星级酒店,他住郊外的小旅馆,搭地铁,骑自行车去秀场。会在劳保用品店,购买一身极具识别性的蓝色环卫工制服:没人相信,这位行走于时装行业前沿的摄影师,工作服竟然只值20美元。

每天早餐只吃3美元廉价汉堡加咖啡。对他来说,食物丰富的味觉享受,远不如在拍照中获取的新鲜感:甚至没有独立住处,比尔只能与几个老艺术家一起,栖身于纽约卡内奇音乐厅内。这座昔日纽约艺术殿堂,曾是马龙·白兰度的工作室,现在却每天面临被政府收归的困境。比尔蜷缩在一间堆满文件柜的小屋,没有电视电脑,唯一家具,就是一张1.2米的单人床: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每天泡在姑娘堆中的老伙计,专注于街拍事业,竟然打了一辈子光棍。

作为一个老光棍,比尔·坎宁汉孑然一人的孤独身影让很多人都感到心酸和不解。当在采访中被问及感情生活时,比尔笑着直接说“你们想要知道我是否是同性恋吧?我是。”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他竟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也许是因为太忙没有时间、也许是因为他宁肯牵着相机也不肯牵别人的手、也许是因为只爱时装心里装不下他物,也许也许,只是因为他出身于波士顿一个信仰天主教的保守家庭,背负着了太多不可违抗的教义。

猜你喜欢
新鲜感比尔时装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吃书的狐狸
放肆玩酷街头时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