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病变应用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2016-08-11 19:49徐影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徐影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6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 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宫颈环形电切术组(31例)和冷刀锥切术组(32例),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宫颈环形电切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6.3±1.2)min、(11.10±0.95)ml、(21.2±3.7)d, 均显著优于冷刀锥切术组的(25.6±1.2)min、(28.90±0.29)ml、(36.6±3.8)d (P<0.05);两组的治愈、残留以及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宫颈环形电切术组少于冷刀锥切术组(P<0.05)。结论 冷刀锥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均有良好的效果, 但是相对于冷刀锥切术而言宫颈环形电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和费用低等优点,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冷刀锥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上皮内瘤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63

宫颈上皮瘤变为浸润性宫颈癌的前期病变, 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以及女性对于性行为的开放使得宫颈上皮瘤变的发病率不断呈上升的趋势[1]。因为该种宫颈病变可能会发展为宫颈癌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因此积极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多为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本文对比应用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3年本院妇科收治的6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 均有性行为史, 经过病理活检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排除标准:宫颈癌患者;滴虫性阴道炎以及霉菌性阴道炎等炎症患者;严重精神疾病障碍和器质性病变患者。63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宫颈环形电切术组(31例)和冷刀锥切术组(32例)。宫颈环形电切术组患者年龄22~63岁, 疾病程度:Ⅰ级15例, Ⅱ级10例, Ⅲ级6例;冷刀锥切术组患者年龄22~63岁, 疾病程度:Ⅰ级14例, Ⅱ级12例, Ⅲ级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在手术前要求所有的患者均在月经干净3~7 d内(停经患者除外)。

1. 2. 1 冷刀锥切术组取膀胱的截石位, 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使得宫颈充分暴露在视野下, 然后常规铺上消毒的毛巾, 认真确定病变的范围, 环形切口在宫颈位置病灶外缘0.5~1.0 cm处, 切口的深度大约为2~3 cm, 切口的方向逐渐向肌层内倾斜, 由浅至深做一个圆锥形切除宫颈, 直径约为2.5 cm, 最后止血和缝合宫颈口即可。

1. 2. 2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组一样取膀胱的截石位、铺上消毒的毛巾, 然却确定病变的具体范围。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范围选择合适的环形电圈, 旋入的位置为宫颈12点处, 切除病灶, 具体的切除的范围为超过病变外缘5 mm, 深度2 cm, 如果患者有出血的现象, 可以用环形的电极来止血。将以上切除的标本送至病理检查, 术后两组患者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并叮嘱患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等。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1年的随访。

1. 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第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患者无宫颈上内瘤变组织或者没有病变残留存在为治愈;治疗>6个月检查发现患者宫颈上内瘤残留病变为残留;治疗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查, 仍然发现有病变为复发。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宫颈环形电切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6.3±1.2)min、(11.10±0.95)ml、(21.2±3.7)d, 均显著优于冷刀锥切术组的(25.6±1.2)min、(28.90±0.29)ml、(36.6±3.8)d (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愈、残留以及复发率比较 经过不同时间段的随访发现两组治愈、残留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宫颈环形电切术组术后没有发现宫颈狭窄和粘连, 有1例出现宫颈残端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3.2%(1/31);冷刀锥切术组术后有3例发生宫颈狭窄, 3例发生宫颈残端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18.8%(6/3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7.390, P<0.05)。

3 讨论

传统对于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治疗方法为子宫切除, 该种治疗方法虽然具有“根除”的效果, 但是子宫切除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许多患者不能够接受。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不断改变传统伤害性的治疗方法, 力争保留患者的子宫, 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是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2]。但是临床发现冷刀锥切术虽然可以提供完整的标本, 但是临床操作比较复杂、术后容易出现宫颈狭窄等[3], 而宫颈环形电切术为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电切疗法, 具有操作简单、使得血管充分暴露等优点[4]。

本次研究分析发现虽然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 但是宫颈环形电切术比冷刀锥切术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以及愈合时间短等优点, 可以最大程度保留患者术后的生育能力,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临床相关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因此更适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沈思宏.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疗效观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 17(11):878-879.

[2] 向安玲, 董晓静, 龚元杰.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5):371-374.

[3] 杨眉.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临床分析. 临床医药实践, 2011, 20(5):389-390.

[4] 王晓祥.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对比研究. 中外医疗, 2015(12):52-53.

[收稿日期:2016-04-07]

猜你喜欢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研究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观察
两种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治疗疗效观察
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分析
Livin基因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CIN患者术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宫颈电环切术在治疗CINⅡ~Ⅲ级中的临床应用
P16、Ki67在宫颈尖锐湿疣及上皮内瘤变中的研究
关于非整倍体细胞DNA倍体测定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Ⅱ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