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春酒,介眉寿

2016-08-13 09:28舒容
乐活老年 2016年2期
关键词:春酒谷类神农

文/舒容

吃春酒,介眉寿

文/舒容

酒的历史十分久远,从古到今,中国人过年时,都忙着喝春酒、说春酒,有诗为证:“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豳风》)。外国人也爱喝酒,美国理化专家把酒醉深浅按血液里所含酒精程度,分成五个阶段:微醺期、兴奋期、机能失控期、意识不清期、沉醉期。以我观察和体会,喝酒仅限第一阶段,才能“介眉寿”,达到养生的目的,再往下喝,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林教头本无反骨,可风雪山神庙,一葫芦美酒下肚,再不受那腌臜气,血溅草料场,上了梁山。冷酷无情的曹操,酒后亦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浪漫情怀。几杯酒,人间一股英雄气,就驰骋纵横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皇帝召唤也不理。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神来之笔,酒醒时,写了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杨贵妃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千回百转,美艳千年……

而普通人,非英雄,非文豪,非美女,醉了酒,就没那么幸运了:大杯的酒下肚,迟钝的神经活跃起来,口若悬河,或哭或笑,或执著劝酒不喝就吵起来,或称兄道弟两肋插刀……席间偶有清醒者,冷眼看去,一桌子人颇似耍猴。这是否因为猴子发明了酒?清代一本笔记小说中写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近代亦有人根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推断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最早的酒是果实花木做的,不是谷类酒。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前几年有报纸刊登消息,说一只猴子屡屡跑进村里偷酒喝,发生了种种乐事。可见从猴到人,都爱喝酒,酒醉之态,也没有太多不同。

中国人本来最懂酒趣。曹雪芹是个诗酒放达的“燕市酒徒”,说谁若天天给他买南酒和烧鸭,就给谁写书。《红楼梦》里,随处可见饮酒场面,那些贵族哥儿姐儿吃酒时或看戏,或行酒令,或做诗唱歌。连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都被逼着说出“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在藕香榭摆下的螃蟹宴上,黛玉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地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忙说:“有烧酒。”便让人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玉只吃了一口便放下了……那地儿,那杯,那酒,那人,十分讲究。

讲究地吃酒才是享受。明朝屠本峻总结出“饮者八德”:看书、读经、撰文的时候,一杯在手,怡然自得,文思潮涌,这是独酌;天寒欲雪,跟素心人浅斟慢酌,兴尽而止,这是浅酌;三五酒侣,花前月下,无思无虑,这是雅酌……清代《檀几丛书全集》则概括出理想的饮酒场面:与知己、故交、玉人,在花时,或情秋、寸雾、晚凉的天气,泛舟月下,边饮边清谈,或联吟、传花、度曲,酒后在岸边散步,或踞石、垂钓、煮泉……清末贵族唐鲁孙写了几大本谈吃的书,说起吃酒,认为酒杯最好是古玉旧陶或细瓷,下酒小菜要有鲜蛤、熏鱼、春韭等。中医典籍对吃酒多有记述:白酒、黄酒类宜温热了喝,须小口慢咽,酒后少饮茶……

春日宴,把酒话桑麻,享亲情。酒微醺,花半开,愿做鸳鸯不羡仙。

猜你喜欢
春酒谷类神农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开封后水分活度的变化及安全性评价
美食里深藏着爱与感恩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2017年《大麦与谷类科学》改为双月刊启事
小小回春酒帮你赚大钱45岁残疾大哥卖回春酒一年赚一套房
常吃全谷类食物益健康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
如此铺排意何在——《春酒》教学价值探微
神农与神农得荼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