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改革与实践

2016-08-13 16:32王玉杰文攀齐丹
科技资讯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践问题

王玉杰 文攀 齐丹

摘 要:该文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环境工程专开设的《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革的方法,主要从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与方式、实验室管理以及考核的方式进行改革。最后对改革的成效进行了简单地总结:学生出勤率明显提高;师生关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师生课堂、课外交流比较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操作水平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方式和方法以及内容有时可以提出一些科学、合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 问题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b)-0096-02

《环境监测实验》作为环境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环境工程的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作用。

海南熱带海洋学院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2006年开始招生,专业培养计划中《环境监测实验》最初是依附在环境监测理论课之后进行的,总课时只有18课时,实验内容少,方法不科学,效果差;2009级开始《环境监测实验》单独设课,实验课时从18课时升为36课时,仍旧存在以下问题:实验内容不太全面;实验教学仍沿袭陈旧的方式,以教师为主;实验考核方法不科学。这些问题导致教师工作量大,疲于应付;学生没有可发挥可创新的空间,积极性不强,兴趣不高,再加上大多学生和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实验课程很难全面、真正地进行,实验效果总是不太理想。

1 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内容不完整,实验项目类型单一

2009级环境工程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校区第一届本科新生,学校刚刚起步,实验条件比较差,仪器设备不能到位,只能开展一些比较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主要是环境中单个指标的测定,很难对监测对象形成一个具体的印象和评价。到2013年实验条件才得到改善,环境监测实验的全面改革有了实现的可能。

1.2 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为主导

由于实验项目的单一性和实验内容的固定性,导致实验教学的模式只能是教师为主体,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注意事项都有教师一一讲述清楚,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得到实验数据就可以了。学生没有了自主性,也就没有了兴趣,更不可能有创新的空间。

1.3 实验效果不理想

学生上课的出勤率不高,实验课上动手能力差,甚至缺乏动手的积极性,对于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只是简单地照搬,无法和理论知识相联系,更无法利用环境监测方面的知识以及环境监测实验方面的技能和技巧来解决环境方面的实际问题。

2 改革与实践

2.1 教学大纲的重新拟定

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拟定了教学大纲,根据环境监测理论以及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实际,实验项目涉及到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固废监测、土壤质量监测、污染生物监测、噪声监测等方面;实验类型也由单一性的验证实验到验证实验、综合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选择校园实际环境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又与环境监测实际比较接近的项目作为实验内容,例如可以选取食堂生活废水水质进行监测,也可选取学生生活周围的自然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可以选取食堂、办公楼、教师村等公共场所进行噪声、监测,也可以对新装修的教室、办公室、教师村等进行甲醛监测;还可以对学校中间高速路两侧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空气中二氧化硫等气态污染物进行监测,诸如此类对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进行监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同时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选择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落实教学内容。

2.2 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

(1)教学主体的转变。改变教师照搬或设计实验内容、 全程准备实验、讲授实验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被动完成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全程参与进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验内容的选择,使学生对实验课充满期待;让学生协助选择实验器材、配制药品,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爱惜实验器材、节约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由教师说了算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讨论得出,后者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实验的过程学生会更加的认真、细致、大胆、准确,从实验过程中收获到的知识、自信和喜悦也会更多。

(2)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教学组织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并非一成不变的每人一组、每人一套装置器材、每次一个实验项目,根据最大限度充分利用和节约使用实验室有限资源的原则以及实验仪器的数量和实验难度分组方式灵活变换。有的实验1人一组,例如水的浊度、色度、DO的测定等实验;有的实验2人一组,例如环境噪声测定,CODCr和BOD5等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最多3~4人一组,例如大气中SO2的测定、甲醛的测定、TSP的测定、PM10的测定等。实验项目也可以多个实验同时开出,要在同一时间全班做同一实验,就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使用每一台仪器,实验质量无法保证,更无法让学生从仪器的准备、调试和使用等尽可能多地学习。可以同一时间同时开出2~3个实验,每次实验课每个小组只做1个实验,采用循环方式依次交换。有的实验分散做,例如环境噪声监测的实验,实验学时数为2,声级计有2台,2个学生一组,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自习时间分散去做,到实验室借声级计,这样安排实验不仅可以解决了仪器紧张的问题,而且充分利用了实验室资源和时间。另外,如有同学对实验内容或是实验方法有需要增加、改进的想法,可以在实验中心许可的前提下到开放实验室进行改造或是创新性实验。

(3)教学场地的转变。教学的场地不再局限于实验室之内,实验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后的探讨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数据库以及网上交流,可以灵活根据实验项目的测定将实验室延伸到放在校园、校外甚至田间地头。

2.3 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

实验室由上课时间对学生开放到工作日对学生全面开放,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实验课内做得不好的或未完成的实验或是巩固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并有实验教师或是实验室人员做相应的辅导和管理,满足学生对实验能力以及科研和创新性实验的要求。

2.4 考核方式的改变

原有實验操作考试的方式将保留,占总成绩的40%不变,而平时成绩的考核需要加以优化和细化,实验预习中的查找文献资料、课堂对于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回答和质疑,实验操作中方法的改善不但要记入成绩,还可以加分,重在体现重过程、轻结果的理念,不仅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还使学生更易接受。

3 结语

《环境监测实验》经过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改革后的实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学生出勤率明显提高,由以前的经常性学生逃课到现在基本全勤,偶尔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会缺课,不过在课外也会补回来;师生关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由于以前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缺课的学生比较频繁,教师不断加大惩处的力度,致使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改革以来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师生课堂、课外交流比较多,话题甚至超出了教学内容,师生关系较为融洽;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操作水平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课堂、课外的提问和质疑比较多,有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方式和方法以及内容都有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毕业论文和设计也极少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教师也都反映现在的学生指导起来比较顺利。

参考文献

[1] 奚旦立,孙裕生.环境监测[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马秀麟,赵国庆,邬 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3] 李苗苗.《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混合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4] 景丽洁,魏薇,王建刚,等.用新理念编写《环境化学实验》[J].大学化学,2007,22(2):7-9.

[5] 杨秀敏,潘宇,赵玉华.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3(1):8-9.

[6] 黄瑞华,张增强,王丽梅,等.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J].广东化工,2010,(3):151,155.

[7] 刘君侠.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5):35-37.

猜你喜欢
实践问题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