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足三里穴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2016-08-15 02:44
光明中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针刺

赵 静 潘 静



针刺足三里穴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赵静1潘静2

1.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医院内镜室(湖北 436000);2.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黄冈 438000)

摘要:目的评价针刺足三里穴在结肠镜检查时对患者腹痛、腹胀的改善及对结肠镜检查时间的影响。方法将72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足三里穴组(A组)36例与空白对照组(B组)36例,A组结肠镜检查均予针刺足三里穴防治结肠镜检查不良反应,B组结肠镜检查时不予针刺任何穴位,观察两组结肠镜检查不良反应的缓解情况。结果两组防治结肠镜检查不良反应针刺足三里穴组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针刺足三里穴防治结肠镜不良反应效果更佳。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针刺;足三里穴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结肠疾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也是结直肠息肉及早切除的有效治疗手段,其检查的高可靠性及治疗的微创性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医生及患者的青睐[1]。但由于结肠镜检查时几乎每个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导致患者惧怕,甚至逃避结肠镜检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目前防治结肠镜检查时腹痛、腹胀的主要方法是麻醉镇静[2],但因其存在费用昂贵,麻醉意外及增加了穿孔的风险等情况,并未能在结肠镜检查中普及应用。结合经络腧穴理论,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针刺足三里穴能明显减轻结肠镜检查时的腹痛、腹胀,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并缩短了患者的检查时间,也避免了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2例研究对象均为门诊和住院需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为针刺足三里穴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51岁, B组36例为空白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14~79岁,平均年龄5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防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量表分为针刺足三里穴组和空白对照组。患者在结肠镜检查时,足三里穴组患者于结肠镜检查前15min针刺其右侧的足三里,采用提插加捻转手法行针5min,留针5min,如此重复操作直至检查结束,空白对照组不予针刺任何穴位。完成结肠镜检查后,当即询问病人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的腹痛情况,由病人及医生进行VAS计分评定,并对其能否再次接受结肠镜检查进行调查。

1.3疗效判定标准结肠镜检查完,病人回想检查经历,完成一个空白调查表。腹痛程度采用视觉量表评分(VAS),在临床观察表上采用一条10cm长的直线标尺,两端标明有0分和10分字样,0分代表无疼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不能忍受,让病人在标尺图上标出自己疼痛的相应位置。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7±1.04);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8±1.36);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36±1.3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全组患者观察指标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情况,足三里穴组患者缓解总有效率达88.89%;空白对照组疼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75.00%。针刺足三里穴组疗效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例,%)

2.2两组插镜时间比较以从肛门插镜至回肠末端所耗时间为插镜时间。针刺组插镜时间为2.6~15.3min,平均(5.6±2.1)min,空白对照组时间为2.5~21.3min,平均(9.8±3.9)min。两组插镜时间有差异(P<0.05),针刺组插镜耗时较空白对照组短。

3 讨论

在我国,结肠癌发病率已由十年前的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这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密切相关[3]。由于其临床表现常较为隐匿和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误诊和漏诊,电子结肠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是目前诊断结肠癌最可靠的诊断手段,准确率可达95%。但目前结肠镜检查引发的诸多不适使许多患者普遍存在恐惧心理,甚至因此一再拒绝检查,以致延误病情,所以如何减少结肠镜检查带来的痛苦,让更多患者接受这项检查,是及早发现结肠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对患者影响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腹痛、腹胀,中医学认为疼痛病机根据虚实可分为“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结肠镜检查的过程用中医理论可以解释为:外邪(结肠镜)入侵,阻滞肠道,气机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腹痛、腹胀[4]。针刺疗法是通过疏通经络来达到镇痛的作用,研究表明针刺一方面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镇痛作用的物质释放,另一方面针刺可以提高患者的痛阈,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5]。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具有健脾消胀,理气止痛的作用[6],针刺足三里可以通过对自主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双向调节胃肠功能并可以提高患者的痛阈,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达到镇痛的作用[7]。所以针刺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调理气机,消胀止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祖兰筠,雷晓东.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05,6(7):125-127.

[2]赵莹,朱佳,邢哲,等.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结肠镜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6) :69-70.

[3]靖大道,萧树东.结肠癌病因学研究现状[J].胃肠病学,2001,6(4):228-230.

[4]郭克栩.论“痛则不通不通则痛”[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37.

[5]闫丽萍,马骋.针刺镇痛临床研究与应用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针灸,2004,24(12):869-871.

[6]庞海燕.针灸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3) :188-191.

[7]宋坤琨.针刺镇痛应用于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5.038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5-0685-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马保华2015-01-28)

猜你喜欢
针刺
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