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石膏止痛软膏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

2016-08-15 02:44廖清华梁文艳
光明中医 2016年5期

廖清华 梁文艳



电针联合石膏止痛软膏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

廖清华梁文艳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康复科(中山 528400)

摘要:目的观察石膏止痛软膏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用本院制剂石膏止痛软膏外用贴敷,在此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30例泛昔洛韦+甲钴胺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石膏止痛软膏外用贴敷联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效果肯定,可对其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并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石膏止痛软膏;中医外治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发病病程超4周,皮损已治愈,可遗留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皮疹部位仍有持续性、剧烈的、非常顽固的难治性疼痛。PHN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地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休息,是目前该疾病的治疗难点。我科使用石膏止痛软膏外用贴敷联合电针治疗,结合其他治疗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为我科2012年10月—2014年4月门诊患者,均符合Wastson等[1]提倡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5~70岁,平均50.6岁。病程30~60天,平均48.4天。皮损分布:头面颈部12例,胸背部13例,腰腹部9例,四肢、臀部26例。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VAS和QS积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干预治疗组30例给予石膏止痛软膏外用贴敷(由桃仁、红花、全蝎、地龙,细辛等组成,用石膏粉、食用调和油等制成),每日1贴,贴敷患处,2h/次,在此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取病变相应神经节段夹脊穴、局部阿是穴,在阿是穴和夹脊穴上各选1 组穴位,接通XS-998 光电治疗仪,连续波,f2 频率,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30min,1次/日;对照组30例给予泛昔洛韦250mg po tid+甲钴胺片500ug po tid+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 po qn。两组疗程均为2周。

1.2.2护理干预①加强疾病宣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程相对较长,疼痛明显,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注重对患者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帮助其建立治疗的信心。②强化心理疏导:长时间忍受疼痛可使患者自身高度紧张、脾气急躁、寝食不安,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向患者列举成功病例,激发患者以乐观、积极、自信的心理正确对待疾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1.3观察指标采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和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 of sleep,QS)量化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0为无疼痛、10为疼痛最强)和睡眠程度(0分为无睡眠、10分为睡眠最好)积分变化。

1.4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VAS积分减少≥90%;显效:疼痛明显减轻,VAS积分减少≥60%;有效:疼痛有所减轻,VAS积分减少≥30%,<60%;无效:疼痛无变化或加重,VAS积分减少<30%。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3.84,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积分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S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S积分比较

注:1)P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2)P两组治疗后比较

3 讨论

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科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发病有逐年增高、再发的趋势。Katz等[2]调查显示,带状疱疹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20%,约50%的带状疱疹发生在60岁以上人群,而且34%的带状疱疹患者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其中60岁以上患者中有70%可发生该并发症[3],其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地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休息。

既往研究认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大量复制可以造成外周神经纤维大量坏死,并导致支配皮肤出现疱疹,发生炎症反应,对应的感觉神经节也出现炎症、坏死,甚至神经元坏死、缺失。经过常规治疗后部分患者神经愈合过程中出现一系列暂时或永久性病理改变、外周重塑性改变,最终出现与损伤的不一样的外周神经结构和功能,使得这部分患者在疱疹和神经愈合后,疼痛依然存在。近来亦有研究表明,c-FLIP(cellular FLICE-inhibitory-protein)即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自介素-lβ转换酶抑制蛋白在带状疱疹发生、发展和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发现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使患者c-FLIP蛋白表达升高,疱疹愈合时间明显较药物治疗组缩短,并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急性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液中c-FLIP的表达,促进T细胞的增殖,发挥其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4]。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因余毒未尽,留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则出现疼痛。因此,活血化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最常见的方法。石膏止痛软膏由桃仁、红花、全蝎、地龙,细辛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联合电针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从研究结果看,使用电针联合石膏止痛软膏贴敷,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定期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其作用机理可能通过提高患者外周血液中c-FLIP的表达,促进T细胞的增殖等机制达到治疗效果,并期待于进一步研究中予以验证。

参考文献

[1]Watson CPN,Evans RJ,Watt VR,et al.Postherpetic neuralgia:208 cases[J].Pain,1988,35:289-297.

[2]Katz J,Cooper EN,Walther RR,et al.Acute pain in herpes zoster and its impact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Clin Infect Dis,2004,39(3):342-348.

[3]Schmader K.Herpes zoster in older adults[J].Clin Infect Dis,2001,32(10):1481-1486.

[4]陈金生,宫庆娟,黄秋兰,等.针灸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血液c-FLIP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5): 2562-2564.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5.040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5-0689-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刘言言201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