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新小绥螨防治温室辣椒蓟马效果评价

2016-08-15 09:33侯峥嵘张桂娟石运博郎亚亨
生物技术进展 2016年4期
关键词:虫量巴氏蓟马

张 超, 侯峥嵘, 张桂娟, 石运博, 郎亚亨

1.大兴区植保植检站, 北京 102609;2.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北京 100029



巴氏新小绥螨防治温室辣椒蓟马效果评价

张超1,侯峥嵘2,张桂娟1,石运博1,郎亚亨1

1.大兴区植保植检站, 北京 102609;2.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北京 100029

实验通过释放不同益害比的巴氏新小绥螨防治温室辣椒蓟马,结果表明:在蓟马发生初期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有效控制蓟马虫量增长,释放7 d后益害比为1∶20的处理防效可达到94.86%,效果显著;益害比为1∶5、1∶10和1∶20的各处理在各时期均无显著差异,而益害比为1∶40的处理在释放后5 d、7 d和14 d防治效果均显著低于以上3个处理,综合考虑选择益害比1∶20为最佳释放量。

巴氏新小绥螨;蓟马;防治效果

辣椒是北京市大兴区种植的主要果类蔬菜之一,全年播种面积300 hm2左右。近几年,辣椒等果类蔬菜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蓟马的为害,且发生面积及程度日趋加重。蓟马属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是目前对作物危害最严重的世界性害虫之一[1]。蓟马具有5个发育阶段,分别为:卵、若虫、预蛹和蛹以及成虫,主要为害植株的花器、叶片和果实。若虫可在表土化蛹,成虫活跃善飞,能借助气流做短距离迁移。雌成虫兼两性和孤雌产雄生殖,世代短,繁殖快,适应能力强。其寄主范围广,食性杂,虫体微小,常在花器隐蔽处活动,并产卵于植物组织中,给化学药剂防治带来很大困难[2]。蓟马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3],为蔬菜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长期以来,生产上常用的防治方法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蓟马多在花器及植株幼嫩部位发生和为害,若施药不当会影响花器及幼嫩部位的正常生长。同时,长期大量单一用药可导致蓟马产生抗药性。自2003年以来,国外很多报道都提出蓟马对多种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4],不同地区的蓟马已对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阿维菌素等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5]。王泽华等[6]的研究表明,北京部分地区的蓟马对氯氟氰菊酯已产生近40倍的抗性水平。除化学防治以外,生产上也采取色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利用蓟马对蓝色的趋性以及能飞能跳的特性诱杀蓟马,防治效果良好,但仅限于诱杀成虫。因此,释放天敌成为预防和防治蓟马的重要措施。巴氏新小绥螨(又叫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barberi)属于植绥螨科(Phytoseiidae),新小绥螨属(Neoseiulus)[7],是蓟马、叶螨等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它容易人工饲养,且饲养成本较为低廉,目前已在多种作物上应用防治害虫害螨[8~10]。已有研究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对蓟马有较强的搜寻能力,能够有效定位作物中有猎物的植株[11]。在室内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对芦笋烟蓟马[12]、茄子西花蓟马[10]、彩椒蓟马[13]的种群数量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本研究对释放巴氏钝绥螨进行了益害比的分级,重点比较了不同益害比释放捕食螨的效果,以期为北京地区设施果蔬大面积推广巴氏新小绥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为辣椒,品种为京线5号(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供试天敌为巴氏新小绥螨(北京阔野田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规格为200头/包。防治对象为辣椒蓟马。

1.2试验方法

试验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绿得金种养殖蔬菜基地G2区05号棚室内进行。设施类型为日光温室,跨度6 m,长度85 m。共计98垄,2 156株。辣椒播种时间2015年1月15日,定植时间2015年3月14日。株行距为80 cm×50 cm,土壤质地为砂壤土。

本试验总面积为510 m2,小区面积34 m2。试验释放密度按梯度设置,分别为益害比(巴氏新小绥螨与蓟马的比)1∶5、1∶10、1∶20、1∶40,并设置空白对照共计5个处理,每处理设3次重复。各试验小区随机分布。

释放当天调查田间虫量基数。按照试验安排划设小区,每小区随机定5株进行调查。每株上、中、下各调查2片叶片及2朵花。依照各小区虫量基数计算释放天敌数量,用撒施法进行释放,空白对照处理不释放。

1.3调查方法

释放后第1 d、3 d、5 d、7 d、14 d、28 d调查记录各处理蓟马存活数量。根据各处理活虫量计算不同益害比的防治效果,所得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分析。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CK0:释放天敌前空白对照区虫量;PT0:释放天敌前处理区虫量;CK1:释放天敌后空白对照区虫量;PT1:释放天敌后处理区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虫量发生趋势

本试验于蓟马发生初期释放巴氏新小绥螨,虫口基数较低,小区虫量2.00~3.67头。释放后,处理区虫量在释放后7 d内均无明显增加,而空白对照区虫量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到释放后第7 d小区平均虫量达到27头。释放7 d以后各处理虫量均有明显上升,释放后14~28 d虫量上升更为明显。空白对照区虫量在各个调查时期均高于处理区,到释放后28 d,空白对照区小区平均虫量为100.33头,而处理区虫量低于65头。从图1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试验期间蓟马虫量是呈上升趋势的,通过释放巴氏新小绥螨,抑制了虫量的上升,持效期在7 d左右(图1,彩图见图版三)。

2.2防治效果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后1~5 d中,不同益害比处理均产生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且5 d中各处理防治效果一直呈上升趋势。到释放后第5 d,益害比为1∶5、1∶10、1∶20的处理防治效果均上升到75%以上,分别为75.47%、75.22%、和78.68%;而益害比为1∶40的处理防治效果显著低于以上3个处理,仅为55.96%;释放后第7 d,各处理防治效果继续提升,且益害比为1∶5、1∶10和1∶20的处理防治效果提升到85%以上,分别为87.32%、86.28%、94.86%,且3个处理之间仍无显著差异,而益害比为1∶40的处理防治效果尽管也在提升,但仍然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防治效果为64.11%。结合图1和表1还可知,4个不同处理都是从释放后第1~7 d缓慢发挥防治作用的,速效性相对较差,体现了天敌同化学农药的本质区别。尽管释放后7~14 d内防治效果有所下降,但益害比为1∶5、1∶10和1∶20的处理仍存在较高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11%、70.99%和72.67%,且3个处理间仍无显著差异。而益害比为1∶40的处理的防治效果仅为48.63%,显著偏低。释放28 d后,各处理防治效果继续下降,益害比为1∶5、1∶10和1∶20的防治效果分别下降到59.45%、52.93%和46.89%,三者不存在显著差异。益害比1∶40的处理防治效果仅为35.55%,与前三者差异显著。综上,益害比1∶5、1∶10和1∶20这3个处理有较强的持效性,在释放14 d后仍可产生70%以上的防治效果。而益害比1∶40的处理防治效果较以上3个处理差,特别是前期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但到释放后28 d,同益害比1∶20、1∶40的处理不存在显著差异。综上,考虑到成本因素,选择1∶20为最佳益害比。

图1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后蓟马虫量发生趋势Fig.1 Occurrence trend of thrips insect quantity after the release of predator mites.(彩图见图版三)

益害比虫口基数(头)释放1d后虫量(头)防效释放3d后虫量(头)防效释放5d后虫量(头)防效释放7d后虫量(头)防效释放14d后虫量(头)防效释放28d后虫量(头)防效1∶53.67a3.3365.36%a4.3373.72%a5.0075.47%a4.0087.32%a11.6778.11%a53.0059.45%a1∶103.67a4.3356.25%a6.6763.07%ab5.3375.22%a5.0086.28%a16.6770.99%a63.0052.93%ab1∶202.00a4.3322.03%b3.0069.23%ab2.6778.68%a1.0094.86%a8.6772.67%a46.6746.89%ab1∶402.67a5.3326.19%b6.3348.29%b7.3355.96%b10.0064.11%b21.3348.63%b64.0035.55%bCK2.67a7.3312.6716.3327.0042.67100.33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综上所述,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以起到抑制辣椒蓟马虫量增长的作用;试验中所涉及的不同益害比的处理方法均表现为释放后1~7 d的防治效果呈上升趋势,第7 d达到最高;7 d之后防治效果逐渐下降。王恩东等[10]利用巴氏新小绥螨防治大棚茄子西花蓟马的试验结果以及谷培云等[13]利用巴氏新小绥螨防治越夏大棚彩椒蓟马的试验结果中均表明前期防治效果缓慢上升,后期防治效果逐渐下降,这点同前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但就防治效果相比,本实验防治效果相对偏高,最高防治效果在释放后第7 d,益害比为1∶20的处理防治效果达到94.86%,谷培云等[13]的防治效果最高仅为41.53%。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释放时期和田间蓟马虫量基数不同。谷培云等[13]释放时间为7月23日,且为田间蓟马发生中期,蓟马基数大,棚室温度过高,对巴氏新小绥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本实验释放时间为4月20日,为田间蓟马发生初期,且当时棚室温度相对偏低。因此,尽管巴氏钝绥螨生活力很强,适宜温度范围为15~35℃,适宜相对湿度需大于90%[10],但北京温室大棚的温度在7、8月间部分时间会达到40℃以上,前人的试验结果也证实了棚室温度过高不利于巴氏新小绥螨生存。因此,生产上建议结合应用遮阳网等降温材料控制大棚温度,减少温度给巴氏新小绥螨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要在蓟马发生初期进行释放。综合7 d之后各处理防治效果均下降的结果可以推测,如果需要长期控制蓟马的发生,应以7 d为间隔期进行连续释放,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田间蓟马虫量。

[1]钟 锋,吕利华,高 燕,等. 西花蓟马的危害及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09,(8):120-123,128.

[2]温变英. 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识别及防控措施[J]. 蔬菜,2008,(1):21-22.

[3]谢永辉,张宏瑞,刘 佳,等. 传毒蓟马种类研究进展(缨翅目,蓟马科)[J]. 应用昆虫学报, 2013,50(6):1726-1736.

[4]付步礼,曾东强,刘 奎,等. 蓟马类害虫抗药性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2014,4(3):28-34.

[5]袁伟方,罗宏伟. 蔬菜蓟马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2014, 34 (9):69-74.

[6]王泽华. 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抗性汰选和遗传方式[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3):553-558.

[7]江高飞,陈 飞,李晓娇,等. 巴氏新小绥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南方果树,2012,41(2):36-39.

[8]Hoy C W, Glenister C S. ReleasingAmblyseiusspp.(Acarina: Phytoseiidae)to controlThripstabaci(Thysanoptera: Thripidae)on cabbage[J]. Biol. Control,1991, 36(4):561-573.

[9]徐海莲,肖筱成,戴文吉,等. 巴氏钝绥螨防治沙田柚上红蜘蛛试验结果初报[J]. 中国生物防治, 2009, 25(1):15-17.

[10]王恩东,徐学农,吴圣勇. 释放巴氏钝绥螨对温室大棚茄子上西花蓟马及东亚小花蝽数量的影响[J]. 植物保护,2010,36(5): 101-104.

[11]张东旭,孟瑞霞,张鹏飞,等. 巴氏新小绥螨对猎物搜寻能力的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2013,50(1): 203-209.

[12]黄建华,罗任华,秦文婧,等. 巴氏钝绥螨对芦笋上烟蓟马捕食效能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 28(3):353-359.

[13]谷培云,马永军,焦雪霞,等. 释放捕食螨对彩椒上蓟马防效的初步评价[J]. 生物技术进展, 2013,3(1): 54-56.

Evalution of the Control Efficacy ofAmblyseiusbarkerito Trips on Pepper

ZHANG Chao1, HOU Zheng-rong2, ZHANG Gui-juan1, SHI Yun-bo1, LANG Ya-heng1

1.PlantProtectionStationofDaxingDistrict,Beijing102609,China;2.BeijingPlantProtectionStation,Beijing100029,China

The predatory mites,Amblyseiusbarkeriwere released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benefitial to harmful in pepper field to control the trips in the green house. The result showed thatAmblyseiusbarkericould efficient control the growth of trips when releasing in incipient harm of trips, the control effect reached 94.86% in 7 days as the ratio of benefitial to harmful was 1∶20. The control effects were not appare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ratios of 1∶5, 1∶10 and 1∶20 in the experiment. Meanwhile the control effect of ratio of 1∶40 was inferior to other ratios in 5 days, 7 days and 14 days. So the best ratio of benefitial to harmful was 1∶20.

Amblyseiusbarkeri; thrips; control efficacy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4.14

2015-12-22; 接受日期:2016-05-17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D141100000914001)资助。

张超,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E-mail:355930816@qq.com

猜你喜欢
虫量巴氏蓟马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巴氏杀菌水牛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微生物增长规律的研究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苦参碱B、C防治蓟马和小绿叶蝉田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