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6-08-17 02:05刘景裕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 郭 鸿 刘景裕(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4)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郭 鸿 刘景裕(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4)

通过对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和分析发现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与新课标不相适应,并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思路和设想,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及培养在各方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的专业人才。

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课程 教学 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颁布和相关课程标准的实施。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不断深入,全国各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相应进行,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也已成为当务之急。田径课程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普通高校的田径课程教学的现状对贯彻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及满足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都存在差距,这值得我们思考!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其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与新课标不相适应的情况;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田径课程进一步深入改革的思路和设想:树立目标,坚定思想,构建以增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体系,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1、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1、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等

1.2、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

2、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目标定位

2.1、田径课程的定位

田径运动作为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素有“运动之母”之称,是人类社会竞技、健身文化的宝贵遗产,它既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金牌大项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干课程。这门课程既要为优秀运动员征服自身生理、心理极限、攀登田径运动水平高峰,提供所需的前沿知识、技术和方法,又要为人类维护自身健康、增强体质、提高生存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同时,还要对目前田径课程的概念、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内容和方法进行新的审视和创新,重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田径课程体系。

2.2、田径课程目标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田径教学、训练、研究、健身、组织竞赛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和心理品质,形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它主要包括技能、体能、心理(认知、情意)、社会交往、思想道德五个方面。

3、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现状

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必修课。大量文献资料显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教学时数随着教学计划不断调整,从1980年规定田径课程教学时数为348学时,到1986年为180±20学时,1991年又调整到210学时,到了1997年又将学时减少到160学时,学时减少的同时,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并没有改变,这无疑是加大了教学难度;部分学校的场地器材方面还不够完整和充裕,部分项目的课程根本无法教学;新课标的出台后,全国各校体育院系的教学目标都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但实际的技术课教学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以传授竞技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校都采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等进入课堂,但是技术实践课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学校学生成绩的评定指标还是以理论与技术的掌握为主,忽略了对学生的其它能力和表现的肯定。这些现状是普遍存在的,与现行的新课程标准是不相适应的,也说明了各学校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还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

3.2、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了解和分析,找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2.1、教学目标定位存在重技术轻能力的倾向

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体育教育者,目前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师资,所以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一定要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求接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已逐渐转向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传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创新的能力上来。但是普通高校现行的田径课程仍然以传授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要目的来实施的。忽略了田径的健身价值的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连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运动技术固然重要,但也只是当好体育教师的手段,教学能力才应是教师培养的重点。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我们如果不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教育人才,那么在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将面临更严重的就业危机。

3.2.2、教学内容偏重技术教学,结构不合理

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将那些不切合实际的、不符合学生运动兴趣的、学生走向社会后使用机会极少的竞技运动教学内容淡出教学内容范畴。然而,大部分学校虽然将教学目标朝着适应新课标的方向进行改革,但教学的内容却依然是传统的竞技技术教学的模式,以传授竞技技术为主,过分强调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用培养运动员的模式来培养体育教师,对教学的其他方面,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没有予以重视。在与田径专业教学实习过的学生谈话中,大部分学生都反映:田径技术动作自己做的很漂亮,但是讲不好,更不知道从何处开始教学生,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很轻松的掌握;还有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小学校根本派不上用场等。这些反馈也充分证明了教学内容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结构的优化。

3.2.3、教学模式和手段单一,方法创新不足

随着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已经广泛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如:幻灯片、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等。通过这些电子设备能使学生较为直观的去理解所学的知识,是教学上的一个大的进步。但是,在田径技术实践教学中,课的教学模式依然还是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准备部分包括了慢跑、徒手操、行进间操,有的教师会运用游戏来热身;基本部分一般分为讲解—示范—练习;结束部分就是放松慢跑,小结以及归还器械等。这种灌输式教法,使得学生只能被动的去模仿去接受,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更是磨灭了项目本身的健身价值、趣味性和娱乐性。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培养的学生在他们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很可能也会采用同样的教法来教他们自己的学生,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教学模式始终得不到突破,方法和手段也没有创新,最终导致整个教学改革停滞不前。

3.2.4、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内容不全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为学生个体提供学习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为教师提供诊断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它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程评价。很多学校只对学生的成绩进行了评价,而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则没有一个具体的评价体系。田径技术课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是以技术的掌握情况为基准,以素质达标和技评合格来计算成绩,在理论考核上过于强调书本上知识条块,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检验,并没有体现考核的公平性、全面性和考核的真正意义。

4、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1、树立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3年又相继颁布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这昭示着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和理念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母机”,所以要主动的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田径运动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把“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 作为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进一步深入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4.2、优化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不断优化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要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还要使学生对健身、思想品德以及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既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况,又了解田径在健身娱乐及其它方面中的意义与作用;既能使学生明确走、跑、跳、投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又能掌握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田径运动技能,运用田径方法来发展体能及全面育人中的作用;这样能使田径课程体系既注重理论、技术的学习,又注重加强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使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教育性融为一体,达到通过田径课程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圆满实现培养目标。所以,构建以增进学生健康为核心,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集田径的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教育性的全面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势在必行。(图1)

图1 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的完善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表1),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需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改革教法,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讲解、示范、运用知识与技能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适合各层次体育教育的需要,为基础教育培养既具有坚实的职业素质基础又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教师。

表1 学生的综合能力内容一览表

为了适应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将田径课程教学的内容分为田径运动基础和实用田径运动两大块。(表2)课外工作能力的培养部分,可以利用一些正规的运动会上去实践锻炼,也可以安排课外的时间来统一学习,减少课时不足的压力。

表2 田径运动教学安排

4.3、改革创新田径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

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意味着一个教学系统的改变,就是指在某个新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将教材优化工作、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用以及教学评价方法选定组合成一个新的教程。

4.3.1、田径课程教学在不同条件下教学模式选择

(1)按教学目标分类:

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程序化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的教学模式:快乐教学、情景教学模式等;以自我健身、体验乐趣为主的教学模式:同步教学、体验性学习教学模式等;

(2)按教学方法分类的方法: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模式: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伴随赏析教学模式等;交互式学习类教学模式:讨论法、谈话法、协同法、学导式教学法等;策略学习类教学模式:发现法、暗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探究研究法等;自主学习类教学模式:竞赛法、游戏法、模拟环境教学法、现场体验法等;讨论式学习类教学模式:观摩讨论法、合作教学法等。

(3)按教学组织形式分类:

集体型教学模式中有小群体、大体育课、团体和班级教学模式等;合作式教学模式有师生合作和群体合作的模式;还有俱乐部形式的教学模式;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有教学与课外活动和社会一体化模式、学校和社会一体化模式。

4.3.2、突破传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接受教学方式,但随着教学观念、环境、条件的改变,师生之间将变成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未来的田径课程教学强调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共同提高,重视建立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只有教师转变了观念,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表3 田径课程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是为提高教学方法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设备。其中有教学用书、直观教具(图片、视频、模型、仪器等)、还有现代化视听工具(幻灯片、录音机、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上,对增强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表3)和手段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统筹考虑。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俩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应恰当选择和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表现出特有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4.4、建立完善的田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作为衡量教学质与量的活动,对教学具有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评价体系主体单一,内容不完整,工具简单,远远满足不了新课标田径课程教学评价的要求。改革现行的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创新的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4.4.1、新课程标准对田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要求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达到田径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不仅重视测量学生的技能和知识,而且重视测量学生的品德和智能;不仅重视总结性评价,而且重视形成性评价;不仅由评价者评价,而且注意自我评价的作用,不仅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而且用于评价课程、教师教学和教育各个方面。

4.4.2、完善评价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评价学生的内容不能只是单一的理论和技术的考试,还要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个性发展、自主学习等表现和能力。并根据评价内容建立学生个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档案,对学生每次的教学实践、田径裁判、健身指导、课余训练、论文写作以及教育实习能力都详细记录,并对其表现给与相应的分数,每个学期结束后除了必要的理论与技术考核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定。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认识能力,开展“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活动,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还能引导他们站在教师的角度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而能更理性地把握学习,促进学习。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应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教师业务素养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可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4.5、建设与丰富田径课程教学教材体系

教材、教学参考书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和必要补充,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目前的田径课教材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进行编排,以运动技术的掌握规律进行设计,对于项目的健身原理未能有效阐明,更缺乏对于项目的趣味性、娱乐性等特性的挖掘。为了更好的体现田径课程的学习目标,我们应积极进行拓展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建设。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编写教学参考书,以完善教材体系。完整的田径教材中应包含田径运动的概述、技术理论基础、教学理论与方法、健身运动理论与方法、各项目的技术教学、运动会编排与裁判工作、田径运动场地、运动员选材、营养与恢复等,此外田径课程还是一门是以运动生理学、人体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知识为基础的综合学科,所以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的教材体系应该将其吸纳,从各方面进行补充完善。

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环节的改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从根本上讲都需要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来实现。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母机”,首先就要加强体育教育专业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新教学观念、丰富知识结构,造就一批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专业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合格人才,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蓝图。

[1]冯传成.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0).

[2]于军,刘运祥,马祥海.新《指导纲要》背景下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整体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

[3]张惠红,冯天佑.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

[4]季浏.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

[5]邹克宁,康鹤鹏,张玲玲.实施新课标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5).

[6]于军,马祥海,黄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6).

[7]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毛振明,陈海波.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研究案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9]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