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菩提 “串”起小镇文化产业链

2016-08-18 01:14蔡萌
今日海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佛珠菩提小镇

文|本刊记者 蔡萌

星月菩提 “串”起小镇文化产业链

文|本刊记者 蔡萌

图/邝晓美

从海口市驱车上海文高速,行驶约80公里,即可到达地处文昌市东南的会文镇。小镇主干道路两侧绿树成荫,透过红花绿叶的掩映,随处可见“佛珠”“星月菩提”等字样的牌匾——这里因盛产被誉为四大佛珠之一的星月菩提而声名远播,据说,全国90%以上的星月菩提来自会文。2015年,会文社会生产总值完成19.2亿元,其中佛珠产业占57%,“佛珠小镇”名副其实。

然而,小镇的雄心显然不会止步于佛珠加工产业,据会文镇党委书记黄传奋介绍,未来,会文将被打造成集观光、购物、旅游为一体的佛珠风情小镇和旅游工艺品交易集散地。一条由小小佛珠串起的文化产业链已然清晰可见。

小镇聚起大产业

星月菩提的每粒菩提子上都有一个大孔和许多小点,如众星捧月,故而得名。因形态文雅别致、寓意福瑞吉祥,近年来,这种佛珠在文玩界备受推崇。星月菩提的原料来自于黄藤的种子,该植物在五指山、保亭等地的山上盛产,被当地人称作红藤子。经去壳、高温煮、打孔、打磨等12道工序后,红藤子就变成了星月菩提。然而,并非红藤子产地的会文,为何会形成佛珠加工产业聚集?

作为镇上办厂加工佛珠的第一人,林书禄恐怕也想不到,自己30多年前的一次创业会让这里成为国内最大的佛珠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林书禄的父辈是归国华侨,1981年,常往香港的他发现香港佛珠市场生意很好,于是,他回乡在会文镇沙港村建起几间瓦房,收购红藤子,开设了会文第一家佛珠加工厂。在他的影响下,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会文的佛珠加工厂发展至15家,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台湾等地。但由于港台市场小,加之行业不规范,佛珠加工业逐渐衰落。

转机出现在2013年。随着内地兴起把玩、收藏佛珠之风,市场需求量猛增,会文的佛珠产业又开始走热并发展迅猛。“目前,全镇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佛珠加工厂51家,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厂763家,提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岗位7000多个,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黄传奋告诉记者,近两年,会文已基本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模式,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广州、义乌等地。

上午11点左右,会文佛珠交易市场7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内人声鼎沸,除了以星月菩提为代表的佛珠,市场内还有黄花梨、沉香、椰雕等琳琅满目的海南特色工艺品。这个交易市场于2014年10月正式营业,在此之前,会文没有集中的佛珠交易地点,很多外地客商每天骑着租来的摩托车挨家收购。“现在还不是最忙的时候,每年8月到10月,来往的客商最多。”林书禄的外孙对记者说,他家目前有4家工厂,700多台机床,眼见生意好,大学一毕业他就回来帮忙了。耳濡目染,会文的男女老少都成了赏玩佛珠的行家。

“目前有近200家商户进驻交易市场,平均每天约500位外地经销商直接来市场淘货,物流发货约3000件,日均交易额150万元。”会文佛珠协会秘书长黄循拔对记者说。为了更好地做好服务、规范市场,去年,在会文镇委、镇政府的牵头下,该协会应时而生。黄循拔坚信,会文佛珠市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海南本地的红藤子利用率还不到50%”。

“互联网+”让产业如虎生翼

会文佛珠市场为什么会这么兴旺?在黄循拔看来,一方面是因为原料好,受市场认可,另一方面,加工分销一条龙的模式也很有价格优势。此外,会文佛教源远流长,明万历年间白延林氏先祖即奉命在此修建迴龙寺,弘扬佛法,教化黎民,这些历史渊源为会文佛珠增添了佛教文化的元素。

而在海南千年泛舟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贾治国眼中,会文佛珠市场还不够火:“会文佛珠产品交易以传统的线下交易为主,即经销商从市场采购或直接到加工厂买货,占交易量的70%以上。根据我们的测算,线上交易的比例应该至少占到40%。”贾治国认为,会文佛珠的线下交易主要针对半成品分销商采购,而线上交易则是瞄准购买成品的“散户”,不仅不会形成冲突,还可以弥补因北方冬季文玩市场交易冷清而带来的淡季。

正是看到了互联网的力量,近两年,会文镇政府积极实施“互联网+产业”战略,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引入海南千年泛舟文化传媒公司,并达成合作,已建好上线运营海南会文佛珠微信公众号、中国会文佛珠网、中国会文佛珠交易网三大信息平台,完善了网上宣传体系、线上推广体系、公共投诉反馈体系、线上线下O2O交易体系、厂家指导培训体系、佛珠知识普及体系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就在记者前去采访时,贾治国刚结束了一期的培训内容。“互联网一定要有人才的支撑,会文传统商户一是缺乏互联网技能,二是缺乏网络营销经验。我们培训的内容包括美图、网页设计等,非常实际,也得到商户们的积极参与。”

互联网更让前来创业的年轻人如鱼得水。“我和朋友经营的佛珠网店已经上轨道了,每个月盈利数万元。”来自东北的“90后”小伙王大成在会文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借着“互联网+”的东风,他在这里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据了解,在会文,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大家纷纷来创业,带动附近房租高涨。”贾治国笑言。据悉,会文镇约3.1万人,佛珠加工产业带动就业近8000人,同时也带动了当地餐饮、物流、旅馆、机械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会文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文化为特色小镇注入灵魂

“佛珠加工业已发展成为会文镇的特色产业。今后,会文镇将借乘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文昌航天首发的东风,科学谋划,全力打造‘一镇一品’佛珠特色产业。”谈及发展前景,黄传奋对记者说。文化是产业的灵魂,他表示围绕佛珠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会文将重点抓四大工程。

“首先是产业化工程。会文将打造菩提文化产业全产业链,着重加强设计、包装等,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扶持2至3家实力企业,鼓励一批创新性服务企业;此外,在文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将规划建设佛珠文化创意产业园,把产业链做长。其次是标准化工程。目前,会文星月菩提的行业标准已初步制定完成,接下来将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完整的工艺培训、资质认证、产品鉴定体系。第三是品牌化工程。会文将打造3至5个全国知名企业品牌,培育1至3位菩提工艺美术大师,储备不少于30位中青年高级工艺美术师,形成大师品牌的梯队层次。此外,还将定期组织举办佛文化论坛、拍卖等活动,深入挖掘佛文化故事,拓展会文星月菩提小镇的文化内涵。最后是物联网工程建设,我们将建立会文星月菩提文化交流平台(网),借助互联网传播会文佛珠小镇;建立全国性的会文佛珠互联网电商平台,拓展O2O商业形态。”黄传奋向记者逐一展现会文特色小镇的发展图景。

在黄传奋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片南洋风格的建筑群落跃然纸上,按照规划,这里将成为集博物馆、文化广场、讲经坛、美食城等为一体的产业园区。透过这些规划,一个以佛珠文化为特色,集观光、购物、旅游为一体,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雏形已具。H

猜你喜欢
佛珠菩提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惊蛰
熊的小镇
佛珠里藏着的爱
艺苑
小镇(外一篇)
我最喜欢的植物
菩提之心
老和尚的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