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担负起文化强省的重要使命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高校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2016-08-18 01:14唐卫平赵耿林秦燕萍
今日海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海南大学旅游

文|唐卫平 赵耿林 秦燕萍

自觉担负起文化强省的重要使命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高校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文|唐卫平赵耿林秦燕萍

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大学生团队是文化自觉和生态自觉的践行者 图/武威

加快培育魅力独特的海南文化,是国际旅游岛提升品质、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海南地方高校是海南知识分子集中的重要阵地之一,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理应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引领者,自觉承载起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文化担当。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高校作为从事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机构,在传承文化文明、创新文化知识、弘扬文化传统、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和发展中具有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开放、包容且祥和的人文环境,需要海南人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海南地方高校理应肩负起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文化使命和文化担当,才能不断提升学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海南地方高校文化自觉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培育魅力独特的海南文化,是国际旅游岛提升品质、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海南地方高校是海南知识分子集中的重要阵地之一,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理应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引领者,自觉承载起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文化担当。海南地方高校只有自身实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海南地方高校的文化自觉体现在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上。海南省本科院校根据学校自身的专长和特色,培养高层次管理、高级旅游开发、高端文化产业、中小学教师、医疗卫生保健、热带高效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信息产业、海洋专业、休闲体育等方面的人才。海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大批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如旅游服务业、会展业、游艇邮轮专业、体育休闲业等方面的人才。海南地方高校要把培养人才和提高全省人民的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发挥大学生在精神文化传播中的辐射作用。首先是高校师生要实现文化自觉,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诚信美德,然后以点带面去影响人、感化人、引领人和培养人,从而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文化自觉,主动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建设和谐、文明的国际旅游岛作出更大的贡献。例如:海口旅游职业学校的“帮助一个孩子,扶持一个家庭,服务整个社会”的“三段式”教育模式就体现了该校的高度文化自觉和社会服务意识。

第二,海南地方高校的文化自觉体现在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撑上。德国教育家洪堡指出大学肩负两种职责:传播科学和发展科学,也就是教学和科研两大职能。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教学和科研是相长的,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二者形成一个统一体。一方面,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独立创新的科研精神,不断推出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新发明。最好的学习是参加研究,真正的学问是经过研究得来的学问,科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国际旅游岛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海南地方高校要充分了解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科学技术难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课题立项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以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增强国际旅游岛的综合实力。此外,海南地方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科研平台和人才资源,以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的形式展开科学研究。例如:海南大学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的海南省天然橡胶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与中航特玻、英利集团等大型企业组建的校企战略合作联盟,开展了许多实质性的项目研究,大大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三,海南地方高校的文化自觉体现在主动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进行社会服务的意识上。首先,在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上进行及时的调整,增加新兴专业,以满足国际旅游岛的人才需要,如:游艇邮轮运营与管理、国际邮轮乘务、海洋通信专业、休闲体育、体育旅游与运动康复、亲水运动管理、高尔夫专业等。其次,通过校企合作或校地合作,设立科学园区,展开更多形式的科研合作、业务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再次,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为社会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海南师范大学充分利用师范教育的优势资源,通过顶岗支教和周末流动站的方式,对全省中小学教师进行再教育和培训,为提高海南基层教师的整体素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另外,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各种实践活动,比如积极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或参加文化下乡活动,为社会文化服务作出更多的贡献。海南地方高校只有把自身的发展和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其自身的价值,才能实现学校和地方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第四,海南地方高校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高校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和文化创新的先觉。首先,各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和文化辨识能力,了解海南的多元文化,防止文化虚无主义。其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文化研究基地或文化研究所,对海南本土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和传承,丰富海南的文化内涵。比如:海南师范大学的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海南大学的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和黎锦工艺研究所等。再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高校的人文学科优势,培养大学生的学科自觉,例如:文学、历史、音乐、美术、新闻传媒、体育等人文学科,都可以和海南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更丰富的文艺作品,如文学著作、历史丛书、影视制作、音乐绘画作品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南文化。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创造不能没有传统,没有传统就没有了生命的基础;同样,传统也不能没有创造,因为只有不断的创造才能赋予传统生命。”

海南地方高校文化自觉的实现途径

知识分子的文化先觉,海南地方高校是全省知识分子集中的重要阵地之一,理应自觉地站在时代前沿,关切整个文化现状,主动引领文化走向,并将文化自觉辐射到全省各个角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灵魂。海南地方高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挖掘海南历史文化宝藏,整合中华民族和海南本土的文化资源,创造优秀的先进文化,进一步丰富海南的文化内涵,主动传播海南本土文化,积极参与文化产品研究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

第一,充分调动海南地方高校的文化自觉主体的积极性,实现大学人的全面自觉。大学文化自觉的主体是大学人,既包括办学者和领导层,也包括广大教职员工和全体的大学生。首先,大学的领导层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使命感,努力做一个有文化、有公德、有素质、有境界、有胸怀的好领导,要起到表率和模范作用,带动和引领大学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次,广大教职员工要成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积极推动者,自身要树立严谨的学术自觉、高尚的道德自觉和博爱的育人自觉,以自觉的意识去激励人、培养人和成就人。再次,海南地方高校的每位大学生都应该争当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模范践行者,在价值追求、勤奋学习、人文修养和言行品德上实现高度文化自觉,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社会和带动社会,引领国际旅游岛公民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树立国际旅游岛文明公民的好形象。

第二,崇尚学术自由,守望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以全面人才教育为使命。首先,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社会关怀,使其自觉担负起国际旅游岛的文化使命,积极参与海南省的精神文明建设。其次是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树立生态文化价值观,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铺平道路。再次,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勇于创新、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促进更多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使大学成为新知识、新思想和新理论的重要摇篮。

第三,打破单一的思想政治课的方式,将文化教育和通识教育结合起来,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课,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除了开设中国文明史、经典国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基础的通识教育课程,还应增加中西方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海南本土文化、美学和艺术等课程,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和海南本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增强其对外来文化的辨识能力和选择能力,使其在中华民族文化、海南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认识上真正具有自知之明,既有高度文化自觉,也充满了文化自信。

第四,海南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自觉担负起文化强省的使命,培养大学人的文化整合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高等教育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文化强国首先在思想文化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用“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高度概括了文化创新的具体内容。大学人富有创新精神,其文化创新的重要成果表现为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这正是大学对社会文化创新的重要贡献。

第五,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开发和培育优质的校园文化资源,构筑具有海南地方高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理想的大学不仅要有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和自由独立的学术环境,还要有优雅高尚的人文环境。大学文化作为社会的精英文化一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支撑,但是,大学文化已进入多元文化的时代,出现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并存的局面。大学生应该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不断提升文化品位,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格调,尊崇高尚,追求高雅,远离低贱和媚俗,远离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各高校可以通过树立校风、践行校训来宣扬大学之精神;通过学校网站、图书馆、文化展示牌、文化橱窗、报刊栏、学校的校报和广播等多个渠道传播优秀文化;通过大学社团(如东坡论坛、天涯诗社、琼剧社团等)、知识竞赛、读书活动日等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活动。大学人在先进校园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成为文化自觉的倡导者和践行者。H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海南大学旅游
“留白”是个大学问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砥砺前行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