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卧冰求鲤”之地考辨

2016-08-22 05:54王中明信应君吴向东
关键词:王祥

□王中明 信应君 吴向东

王祥“卧冰求鲤”之地考辨

□王中明 信应君 吴向东

王祥庙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行孝的故事,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材的图案。《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其中,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被推为“二十四孝”之首,影响最为深远。王祥“卧冰求鲤”之地,在山东临沂和河南洛阳、遂平等地都有“卧冰求鲤”的遗址,但究竟哪里才是王祥“卧冰求鲤”之地,却众说不一。笔者不揣浅陋,对有关文献作了辨析考证,认为河南省遂平县和兴乡金刘村王庄的万泉河才是王祥“卧冰求鲤”的发生地。

一、王祥“卧冰求鲤”的传说

“卧冰求鲤”讲的是晋人王祥在严冬季节卧冰求鲤奉母至孝的故事,最早见于晋人干宝的《搜神记》。《搜神记》卷十一收录三则鲤鱼自动破冰弹跳的故事,主角有王祥、王延、楚僚等三人。《搜神记》记载:“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房玄龄等编撰的《晋书》亦收录此事。《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载:“王祥,字休徵,琅琊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祖仁,青州刺史。父融,公府辟不就。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其笃孝纯至如此……汉末遭乱,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虔委以州事。于时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三国志·卷十八·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列传》吕虔传记载:“文帝即王位,加裨将军,封益寿亭侯,迁徐州刺史,加威虏将军。请琅琊王祥为别驾,民事一以委之,世多其能任贤。”从上述文献考证,王祥,琅琊人(今山东省临沂市),性至孝。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从此,每到寒冬腊月,无论王庄附近的河面结多厚的冰,万泉河上王祥卧冰求鲤处再也没有结过冰。这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奇观。为避战乱,王祥带着后母及其弟隐居庐江30余年,后徐州刺史吕虔请王祥为别驾,治理州界。荐举王祥为秀才,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二、王祥“卧冰求鲤”发生的时间

王祥出生于哪年,并无确载。《晋书·王祥传》只对其卒年有记:及疾笃,著遗令训子孙曰:“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泰始五年薨。”泰始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0年(公元265年-274年),泰始五年即公元269年,王祥活了八十五岁,卒于公元269年,由此推算,当是生于公元184年,即生于汉灵帝光和七年,也即中平元年。这一年东汉发生了张角领导的“黄巾之乱”,这次暴乱虽然被平定,但是破坏性极大,给病入膏肓的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从此东汉王朝名存实亡。王祥正是出生于东汉末年战乱之际,历汉、魏、西晋三代,也就是说王祥所处的时代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个时候,正是三国鼎立之时。

那么,王祥的兄弟王览的生卒年是何时呢?《晋书》载:“览字玄通。母朱,遇祥无道。览年数岁,见祥被楚挞,辄涕泣抱持。至于成童,每谏其母,其母少止凶虐。朱屡以非理使祥,览辄与祥俱。”“……咸宁四年卒,时年七十三。谥曰贞。”咸宁是西晋晋武帝司马炎第二个年号,共6年(公元275年-280年)。咸宁四年即公元278年,王览享年73岁,其出生年在公元206年。王祥生于公元184年,王览生于206年,二者生年相差22年,也就是说王祥22岁时其后母朱氏才生下王览。由此推断王祥“卧冰求鲤”之事当是发生在王览出生之后。王览出生后,其母开始对王祥虐待,才有一系列王祥至孝、王览劝其母的事情发生。

王祥的父亲王融,《晋书》仅记:“父融,公府辟不就。”其生平履历及生卒年没有记载。据山东临沂孝友村《琅琊临沂王氏宗谱》载王融生于汉桓帝永兴二年,也就是公元154年,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212年,享年五十八岁。生于公元154年的王融,与生于公元184年的儿子王祥之间,整整相距了三十年。说明了王融在三十岁的那年才生的王祥。王览生于公元206年,由此推算,王融是五十二岁时生的王览,王览六岁那年王融即已辞世。那么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从时间推断也就是发生在王览出生后,王融辞世前这个时间段,即应该发生在王览成童之时,也就是发生在王祥25-30岁这个时间段。

三、王祥“卧冰求鲤”发生的地点

探讨王祥“卧冰求鲤”发生的地点,就要推断王祥在25-30岁即“卧冰求鲤”发生的这段时间内王祥生活在哪里。

据《临沂县志》记载,位于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中部的孝友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王祥的故里,王祥卧冰的故事就发生在孝友村前的孝河。《晋书》说王祥是琅琊人,是否就说明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呢?显然不是。这与古代文献的记载方式有关,在记录人物生平时只记载祖籍,而不记载出生地。《晋书》说王祥是琅琊人,并不是说王祥就出生在琅琊,生长在琅琊,而是说王祥的祖籍是琅琊,也就是说王祥的血脉和琅琊王氏的血脉是一样的。这从《王氏琅琊祖金陵祖世表》中也能得到进一步考证。

《太原王氏渊源》记载:王氏一族迁路线:太原—琅琊—吴房—金陵—开闽—台湾—港澳及全国各地、东南亚各国华人王氏、世界各阜华人王氏。《太原琅琊祖—临沂祖—金陵祖世表》载:“二十五世,吉,字子阳(公元前100-前48年),初仕汉昌邑王刘贺,为中尉。昭、宣二帝时均被拜为谏议大夫,匡教时弊,裨益甚多,是西汉著名的清廉官吏。初家于虞,后徙居临沂,是为琅琊‘临沂祖’。生二子,菘,骏。”“二十八世,遵,字守业,少豪侠,有辨才,初仕隗嚣麾下为大将军,后嚣将背汉光武帝西自立。公数谏不听,乃携眷归洛阳。光武帝嘉其忠义,拜太中大夫,封义乡侯,拜国老。生二子,百、音(仁)。 ”“三十世,融,音(仁)公四子,字巨伟,居吴房,官至南康尹。初娶贾氏,生子祥(三十一世也,以卧冰求鲤,二十孝之一),继娶朱氏,生子览。”

从以上可知,王祥先祖王吉后 “徙居临沂,是为琅琊‘临沂祖’。其四代祖王遵乃携眷归洛阳”,说明已经在洛阳居住,琅琊已经不是主要活动地。那么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也就不可能发生地山东临沂。

之所以说“卧冰求鲤”的故事发生地在洛阳新安县,是因为文物工作者在洛阳新安县磁涧镇老井村王祥祠堂旧址发现了一块石碑。碑阳面刻“晋太保孝王祥之碑”几个大字;右下方刻有 “至正三年五月河南府路总管梁宜、达鲁花赤伯答罕等立石”小字;左下方刻有 “嘉议大夫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副使崔帖谟尔普化书”小字。碑阴面有古诗一首:“为母卧冰希世有,龙天遗鲤感精诚。寄言天下为人子,永继王祥万古名。”据此认为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发生地应该在洛阳。事实上,西晋的都城是洛阳,根据《晋书》等史料记载,王祥在西晋担任太保之职。已近晚年的王祥在洛阳做官,已经过了卧冰求鲤的时间。元代时官府在洛阳为王祥立碑,是为了宣传孝道,教化统治,这也是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行孝故事的历史背景。

王祥祖籍山东临沂,在都城洛阳居官,所以两地都有纪念这位先辈的遗迹和遗址,但这并不能说明“卧冰求鲤”之地就发生在这里。

《王氏琅琊祖金陵祖世表》载:“王融,字巨伟,居吴房。”说明到王祥的父亲王融时,已经居住在吴房,即今天河南遂平县。王祥很可能就出生在吴房。虽然家谱上没有说王祥一定出生在吴房,但由于这时的王融居住在吴房,那么幼年的王祥一定跟着自己的父亲居住在吴房,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吴房是王氏的郡望,而《王氏琅琊祖金陵祖世表》又记载了王祥的父亲王融在这里居住,况且三十岁时才生的王祥,五十二岁时生的王览。时间相隔这么久,与王融多变的婚姻是一致的。

三国时期,属汝南郡的吴房治所基本处于魏国和吴国的交界地,是兵家常争之地。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这里战争连年不断,民不聊生。大概在公元212年,在这里还发生了一场史上很有名的战争——灈水之战。这场战争是在魏国和荆州牧刘表之间进行的,魏国大将徐晃依荀彧之计,在灈水以少胜多大败荆襄名将蔡冒。灈水是遂平(吴房)过去对石羊河和汝河的总称。

正是这段时间,居住在吴房的王融继室朱氏生了王览,朱氏由于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便渐渐对王祥进行责骂、殴打,处处刁难王祥,以至于在大雪纷飞的冬天,也要吃鱼,致使二十多岁的王祥卧冰求鲤;在王览六岁的时候,其父王融去世。王融去世的时候,在吴房之地,也正是三国交战最吃紧的时候。父亲的去世,再加上连绵不断的战火,望着还小的弟弟王览,王祥只好扶母携弟到朱氏的老家庐江避乱。据《晋书》及有关资料记载,王祥扶母携弟到庐江后,一住就是二十年(也有说三十年的)。由此可以推算,王祥从庐江避乱到被举孝廉,当上徐州的别驾,此时已五十岁左右。

这段时间,回到庐江的朱氏,由于其夫王融已故,儿子王览尚小,生活上必须依靠王祥。每每想起自己在吴房时对王祥的百般刁难,风雪之天让王祥到河里捉鱼,便心生愧疚,也为了真心忏悔,于是逢人便夸王祥如何好,如何孝顺,大冬天自己有病了,王祥如何冒着风雪到河里捉鱼给自己治病,这样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逐渐被传开来,以至于朱氏死后,王祥被举孝廉当上了别驾。特别是在王祥当上别驾后,王祥的孝行,不仅在吴房和庐江得以流传,而且在全国各地也渐渐广泛流传开来。

我们知道,在那个以孝为尊的时代,王祥的孝行渐渐被当时的统治者知道,为了树立榜样,一是给王祥加官晋爵让王祥官至大司农,位列三公;二是将王祥的孝行在全国大为推崇;三是为了影响后人,在王祥死后,还给王祥赐谥号元,册封了睢陵公。

四、王祥“卧冰求鲤”之地发生在遂平县

遂平县和兴镇金刘村王庄和刘店村有一条河流叫万泉河,村西有一座桥叫王祥桥,王祥桥西侧就是王祥“卧冰求鲤”之处。遂平作为王祥“卧冰求鲤”故事的发生地,不仅有许多传说故事和文史资料,还有王祥墓和王祥祠遗址可以互相印证。

发生在遂平县的王祥“卧冰求鲤”救母故事,最早是以民间口头传说的形式相传的:“二十四孝数王祥,王祥是孝子郎;他娘身上得了病,一心要喝鲤鱼汤;王祥慌得不怠慢,一气跑到河沿边;浑身衣服都脱净,一骨碌卧到冰凌上;一哭惊动天和地,二哭惊动海龙王;两条鲤鱼跳出来,王祥喜得了不得;继母喝罢鱼鳞汤,大病痊愈笑开怀。”“二十四孝有王祥,高堂本是继母娘。不幸继母身染病,终日卧病在榻床……净光身子寒冰卧,喜得红鲤精一双。继母喝下鱼汤后,病情见轻喜心上。王祥卧冰一段事,万古千秋美名扬。”这两首由民间艺人传唱的《王祥卧冰歌》在遂平县广为流传。它门集民间风土人情、方言为一体,像一段段的历史资料记载,将遂平久远的生活习惯、民间习俗,生存环境包容其中,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

清代《遂平县志》及1997年再编《遂平县志》对王祥“卧冰求鲤”传说发生在遂平县金刘村王庄一事都有记载。另据福建省泉州市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闽王氏族谱》及《遂平王氏族谱》记载:晋朝初年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就出生在和兴镇金刘村王庄。现在遂平县和兴镇金刘村王庄有王祥坟遗址和 “孝子祠堂”遗存。“王祥坟”位于王庄村南一百米处,背靠万泉河,坐西朝东。墓前原存有两块石碑(现已移到孝子祠堂内)。孝子祠坐落在王祥坟的东北侧,坐北朝南,由前庭后庭组成。祠堂正中央供有王祥像,像高约三米,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左右两侧墙壁上各有一幅图画,分别是“卧冰求鲤图”和“加官晋爵图”。祠堂正厅呈长方形,中央突起,房梁檩条笔直排列,上面雕有祥云和游龙,画工精细,色彩鲜艳,与高大的雕像相映生辉,为整个祠堂增添了庄严神圣的气氛。

庭内祠堂右侧竖立着原来竖在王祥墓前的两块石碑。两块碑中的一块据考证是隋朝时期,统治者为纪念王祥,也为了让后人记着王祥“卧冰求鲤”这个故事,专门镌刻的一块石碑,立于王祥墓前。碑的正面,上面镌刻着一只鹤叼着一条鱼,下面刻有王祥的画像。另一块石碑是“民国”三年留下的“重修王氏祖祠碑”。碑文上记载吴房王氏“始祖休征公讳祥,司马晋人也”,称王祥“世代虽远,其孝思培植百世不替”。“王氏祖祠不知始修于何时,至清朝道光三年,王氏同族继为重修”。碑文由后代裔孙前清大学士玉树撰并书。

王祥坟是不是真葬有王祥,有待考古工作者进一步证实,但经文物勘探知墓葬为多室砖室墓,墓道朝东。这种墓葬布局可能与王祥在洛阳居官,其祖籍山东琅琊,因此死后墓葬方向特意朝向祖先居住地有关。另外,王祥晚年在洛阳为官,死后为何要从洛阳移柩葬于遂平?我们认为这与当时孝治天下的社会背景分不开。前文已述,王祥的父亲王融居吴房,王融死后,王祥扶母携弟去庐江避乱。这里虽然没有记载王祥的父亲死后葬在哪里,但根据风俗习惯,王融死后一定葬在了吴房,也就是现在的遂平。另根据史料记载,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时,王祥已是一位八十一岁的老人,四年后王祥便离开了人世。虽然《晋书·王祥传》记载王祥在将死之时曾对自己的儿孙们说过“西芒上土自坚贞,勿用甓石,勿起坟陇”。但却不足以说明王祥死后要葬在哪里。我们知道,王祥是个大孝子,还是通过举孝廉当上官的,所以王祥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自己的名声,关乎着国家的利益,自然会活着尽忠,死了尽孝。死后孝怎么尽,只有把自己葬在父亲的墓前,以此表示对父亲的孝行。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这种观念导致的习俗,王祥一定会在自己死后,把自己葬于吴房,以此来陪伴葬于吴房的自己的父亲。由此足以说明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发生在遂平,而现在和兴镇金刘村王庄的王祥墓极有可能是真正的王祥墓。

清代:重修王氏祖祠碑

隋代:王祥画像石碑

五、“卧冰求鲤”故事的现实意义

王祥“卧冰求鲤”的传说,原本是为了宣扬忠孝。孝道是古代封建帝王社会宗法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二十四孝》的最初目的也是维护礼教,但民间则将其相传为忠孝、忠义、尊老爱幼,情节也发生了变化,从简单的口传演绎成曲折的故事,寄托着人们对尊老爱幼、和谐相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时至今日,这些思想观念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998年3月,王祥“卧冰求鲤”遗址被遂平县人民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3月,王祥“卧冰求鲤”传说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王祥“卧冰求鲤”传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不久的将来,围绕着万泉河两岸,一片文化园区将建成使用,古老的传说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大的文化推动作用。王祥“卧冰求鲤”作为崇尚孝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将被广为传颂、继承和发扬。

(作者单位:王中明,遂平县作家协会;信应君,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吴向东,遂平县文化馆)

[责任编辑 孟昭勇]

猜你喜欢
王祥
浅谈西乡琴书《王祥救母》的艺术特色
王祥卧冰
“卧冰求鲤”难道不怕冷?
读《卧冰求鲤》有感
卧冰求鲤
踩水车定媳妇
回归分析中相关系数和相关指数的概念剖析
关于导数解法
卧冰求鲤
王祥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