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016-08-23 07:18李秀苹
考试周刊 2016年60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李秀苹

摘 要: 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学生学会阅读并提高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高中历史 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策略

古人云:以史为鉴,读史使人明智。然而在当今处处充满功利性的社会中,对不少人而言成了一种奢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多数人眼中的阅读,认为是语文课才需要培养的能力。在家长和学生传统意识中的历史学科,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经常考试前碰到学生问我,有没有背诵提纲及测试重点,说明学生学习历史的观念和方法有待改进。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要想教给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学习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从特定历史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经过加工整合,形成较为科学、准确的认识史料的能力。如《必修二》中“中国古代商业”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古代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内在关系;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理解”、“分析和概括”等字眼中可以看出其强调对历史学习能力的考察。

高中历史教学虽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实际经常出现课程任务紧张,课堂上不能过多给学生讨论和思考时间,最终回到老师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由于不具备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变得非常困难,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教育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学中注重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师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重要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我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应贯穿于平时训练中。学生做题往往从材料中的时序、关键词等获取有效信息,做出判断,而忽视对材料中的每一句的充分理解。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有意识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归纳,是培养学生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好途径。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设置问题,限定时间,把教材中的正文当成材料阅读,通过材料找到答案。如学习《必修三》“百家争鸣”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儒、道、法不同学派的思想主张,在学生阅读中进行一些方法指导,用笔做好记号和批注,使学生阅读时思想集中,提高阅读效率。通过找关键词关键句提取有效信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也可以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如今各个版本的新教材可谓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以高中人民版教材为例,除了正文外,通常配一些插图如文物、地图体现历史真实感,同时设计了“资料卡片”、“知识链接”等采用大量原始资料、诗歌、民谣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图示和表格等多种表现手法,培养学生横纵向历史思维能力。另外配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思考”、“自我测评”及“材料阅读与思考”题。

二、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平台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外,将历史课外阅读引进历史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到有趣实用的历史课堂,拓宽中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方法。随着网络、多媒体等新信息平台的出现,历史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把更多课外资源引进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增加历史学习乐趣。如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材料创设情境,在学生阅读教材之前,适当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节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打出一张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照片,然后在PPT上打出周恩来外交史上的幽默故事,设置问题:有人说,周恩来是典型的谦谦君子,他的外交风度与机智令无数人折服,你同意吗?为什么?为讲授新课创设一个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远比直接设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灵活有效,符合如今考试问题设置多样化的特点。

三、进行适当的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结合课外练习,引用一些典型高考题目,结合不同题型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观近几年高考历史考试,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试题常常以“大跨度、高概括”、“小切口、深分析”等材料题型出现,具有“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特点,且形式多样化(文、表、图),问题具有创新性,重视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考查形式来说,文字性材料居大多数,可分为叙述性文字材料和原始性文字材料,参考答案是对材料的高度概括,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把历史材料概括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对学生和老师而言,这都是一种能力的挑战。以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40题为例,根据所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本题利用中国古代和近代海洋利用的相关史料,综合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及辨证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明清之前的相关史实可以提炼出其“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的特点,利用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等史实提炼出“海洋意识不足”的特点。而有些考生没有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找不到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停留在泛泛而读的层面,从而得不出答案。从实际教学和平时改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材料阅读缺乏兴趣,阅读理解能力比较有限,浏览完材料后无所适从、不知所云。或找不出重点句和关键句,答案变成照搬原文,抄原文不能抄到重点。所以课堂上进行实战演练,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有必要的。

常言道:“读无定法,读贵有法。”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师和学生在阅读上多下工夫,提高阅读效率,掌握方法。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阅读能力,将远比死记硬背来得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1]朱丽昕.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J].太原科教园地,2007(3).

[2]中学历史教学大纲[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能力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巧用图式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