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探视行为管理的研究与效果观察*

2016-08-24 01:53徐雯谢超孙红果付娟杨琴燕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18期
关键词:危重症家属症状

徐雯 谢超 孙红果 付娟 杨琴燕



ICU探视行为管理的研究与效果观察*

徐雯①谢超①孙红果①付娟①杨琴燕①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探视行为管理对策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12月本院采用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的危重症患者22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14年1-6月本院采用常规ICU探视行为管理的危重症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清醒患者偏执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人际敏感性症状与强迫症状的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清醒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率与护理服务表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服务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有助于显著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重症监护室;探视;行为管理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un City,Yichun 33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8.026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治疗与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ICU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同时由于危重症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欠佳,导致获得性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1]。对本院ICU实施限制性探视行为管理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有助于降低医患纠纷的风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为医护人员集中精神抢救与监护危重症患者提供有利的条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原则为增加医护人员对患者人文关怀的重视程度[2]。但是,大部分时间医护人员缺乏与ICU危重症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缺乏对ICU危重症患者家属探视行为的正确指导[3]。最终导致ICU危重症患者家属在探视期间出现不理智行为与负面心理,严重影响ICU危重症患者的情绪与治疗依从性。同时缺乏对医护人员探视期间的行为规范制度,导致ICU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工作产生误解甚至纠纷[4]。为了改善上述情况的出现,本院ICU规范探视行为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准确引导并规范探视期间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的行为管理制度,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危重症患者22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14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ICU危重症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122例,女101例;年龄18~83岁,平 均(39.65±13.62) 岁; 清 醒134例, 昏 迷89例;脑血管意外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3例,颅脑外伤44例,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36例,失血性休克26例,中毒7例;住院时间5~36 d,平均(17.96±3.21)d。对照组:男118例,女94例;年龄18~77岁,平均(38.52±13.51)岁;清醒132例,昏迷80例;脑血管意外5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例,颅脑外伤42例,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39例,失血性休克20例,中毒4例;住院时间5~36 d,平均(17.96±3.21)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疾病种类、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探视行为管理,观察组采用ICU规范化探视行为管理。

1.2.1常规探视行为管理患者入院时详细向ICU患者家属讲述探视行为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定时探视,即每日上午10∶30-11∶00开放探视。探视期间由专人负责管理ICU患者家属,准确指导ICU患者家属于ICU病区门口更换鞋子,穿隔离衣,戴口罩后进入ICU病区,每次限制一人探视,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负责接待ICU患者家属,必要时向ICU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同时于ICU病区张贴“致ICU患者家属的一封信”,辅助ICU患者家属详细了解ICU探视行为管理制度,并取得ICU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

1.2.2ICU探视行为管理(1)加强ICU患者家属的探视行为管理与指导:大部分ICU患者家属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与需要承当昂贵的医疗费用,从而导致不理智行为或负面情绪。因此,在患者入院时应详细告知ICU患者家属需严格遵守ICU探视行为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同时向患者告知探视期间应注意的事项。(2)对探视人员的建议:由于限制性探视时间较为短暂,应向ICU患者家属建议每天探视人员≤5人,同时应以患者平日亲近的家属或亲友,避免过多探视人员,从而影响ICU患者的情绪与精神状况,探视人员应由患者的直系亲属负责把握与落实。(3)对探视行为的规范:入院时应向ICU患者详细告知不应携带易致敏性慰问品进入ICU病区探视患者,探视期间避免抱怨、大吵大闹等不理智行为。探视人员应充分避免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的任何行为。探视神志模糊或意识昏迷患者期间,应嘱咐ICU患者家属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与患者进行必要的身体接触,如抚摸额头,轻握手等行为,采用温柔的语言,从而安抚、安慰或刺激患者。探视清醒患者期间,应嘱咐ICU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轻松的交谈,内容可以涉及ICU患者日常关注的事与人,避免不良事件、不良信息、刺激性语言与过高声音传递至患者。探视前,应提醒ICU清醒患者家属在探视期间重视患者不愿向医护人员直接诉说的愿望或要求,探视结束时,由ICU清醒患者家属向医护人员转述,从而加强医护人员对ICU患者的重视程度。探视前,应告知治疗依从性欠佳的ICU患者家属,嘱咐ICU患者家属在探视期间进行针对性鼓励与安慰患者,提高患者治疗的自觉性与依从性,从而促进病情的早期康复。(4)探视前准备。①物品准备:探视前,应完善探视人员探视期间的快速手消毒液、鞋套、帽子、口罩与隔离衣等物品准备。②环境准备:探视前,应充分确保探视人员进入ICU病区的通道通畅,无障碍物,探视前5 min,由专门人员巡视ICU病区,确保医护人员并未进行或即将实施抢救性工作或侵入性操作,责任护理人员确认已经完成ICU患者的常规护理操作,确保ICU患者取舒适体位,床单整洁,管路固定妥当,彻底保护ICU患者的隐私部位,并告知ICU清醒患者家属或亲友即将探视。③病例准备:主管医师充分掌握ICU患者的病情状况与治疗方案,熟悉ICU患者近期检查结果,特殊用药情况,疾病发展进程与预后转归情况等,尽可能在探视期间达到ICU病区。责任护理人员在熟悉ICU患者前24 h内的一般情况(睡眠、痰液、进食、体温、神志等)与护理措施,探视期间,责任护理人员应准确将护理信息提供至ICU患者家属。探视前,主管医师与责任护理人员应完善沟通,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状况,两者在病情讲解内容中应尽量保持一致性,避免导致ICU患者家属产生异议。④探视行为管理规范:探视期间,工作人员不允许坐于工作椅中,必须站立于ICU患者床旁,采用主动热情的态度引导患者家属至床旁探视,及时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并负责探视时间提醒,对于情绪过于激动的患者家属,应加以提醒与控制,必要时将其送出ICU病区终止探视,探视前5 min,应采用委婉的态度提醒患者家属的探视时间,以提醒患者家属结束探视的准备。

1.2.3调查方法全部患者转出ICU病区时由责任护士发放调查问卷,清醒患者由患者自行填写调查问卷,意识模糊或昏迷患者由患者家属代为填写。心理状况影响调查仅限于清醒患者,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其完整性,其中心理状况影响调查表共发放266份,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共发放435份,均完整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清醒患者心理状况、患者家属满意度、护理服务表扬率(患者及其家属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至护士长的护理服务表扬事件)与护理服务投诉率(患者及其家属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至护士长的护理服务投诉事件)的差异。

1.3.1心理状况参照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标准[5],量表内容主要包括偏执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人际敏感性症状与强迫症状等5个方面,采用五等级评分系统,参照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与极重分别记1、2、3、4、5分,计算总分,总分越低,心理状况越佳,反之,心理状况越差。

1.3.2家属满意度采用自制家属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护理人员是否能主动留取家属电话、家属探视前护理人员是否详细告知探视注意事项,家属对医护工作是否怀疑或不信任,探视方式是否满足家属的探望需求等十四道题目,每题设3个选项,即满意(3分),较满意(2分),不满意(1分),总分38~42分为非常满意,30~37分为基本满意,<30分为不满意[6]。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清醒患者SCL-90评分比较研究组清醒患者偏执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人际敏感性症状与强迫症状的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清醒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清醒患者SCL-90评分的比较(±s)                 分

表1 两组清醒患者SCL-90评分的比较(±s)                 分

组别  偏执症状  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人际敏感性症状  强迫症状研究组(n=134) 1.75±0.25 1.72±0.19 1.62±0.25 1.71±0.24 1.62±0.31对照组(n=132) 2.71±0.42 2.53±0.51 2.49±0.39 2.39±0.38 2.78±0.52 t值 22.69 17.21 21.69 17.48 22.1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2.3两组护理服务表扬率与护理服务投诉率比较研究组护理服务表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服务表扬率与护理服务投诉率比较 例(%)

3 讨论

ICU是严密监测与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实行封闭式的ICU探视行为管理有助于预防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因此,对ICU患者实施规范化探视行为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有助于控制院内感染与确保各项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执行。由于家属可作为ICU患者的社会支持成员,有助于增强ICU患者的弹性防御能力,提高患者压力应对能力[7]。探视有助于满足ICU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重视ICU患者心理与情绪的改变。据文献[8]报道,100%ICU清醒患者非常希望家属或亲友探视。探视有助于增强ICU患者的安全感与舒适感,有助于减轻不良情绪,满足精神与情感方面的需求。因此,ICU探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期间,由于探视人员缺乏对疾病知识的足够认识,担心患者不良预后转归,缺乏对患者未来的预测能力与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决策能力,产生疾病不确定感[9]。因此,患者家属只能定时探视而不能承担直接照顾患者的责任。另一方面,由于ICU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病情变化较为急骤,抢救与治疗费用较为昂贵,导致患者家属在探视期间出现不理智行为或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治疗依从性[10]。因此,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探视期间主动为患者家属提供病情状况,解释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与预后情况,嘱咐患者家属应增强对患者的关怀与支持力度,加强患者家属探视行为管理,避免患者家属在探视期间出现的不理智行为或负面情绪,发挥患者家属探视在ICU患者治疗期间的积极作用[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的清醒患者偏执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人际敏感性症状与强迫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ICU探视行为管理的清醒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揭示了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有助于显著改善ICU清醒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组的家属满意率与护理服务表扬率明显高于常规ICU探视行为管理组,护理服务投诉率明显低于常规ICU探视行为管理组(P<0.05)。由于ICU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成为院内感染的危险人群。因此,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ICU患者家属的探视行为管理与指导有助于规范探视制度,避免患者家属不理智行为或负面情绪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状况,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12]。限制探视时间,探视人数有助于控制院内感染风险,同时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13]。完善探视前物品、环境与病例准备,最大程度增加患者家属与患者、医护人员的沟通时间,缓解医患纠纷[14]。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不仅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同时将探视对医疗护理功能与ICU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至最低,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符合优质化护理的原则[15]。

综上所述,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有助于显著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朱敏.视频探视在ICU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8):111-113.

[2]瞿静华,杨玉敏,沈孝峰,等.品管圈在重症监护室探视家属手卫生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0):58-59.

[3]张丽,岳志强,张宏.视频探视系统在ICU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9):85-87.

[4]陈芳.实例刺激法提高ICU探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常州实用医学,2014,30(3):182-183.

[5]张浩明,郭秀平,方敏.预约式探视结合限制性探视制度在综合ICU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19):2963-2964.

[6]胡守娥.ICU护士长陪同探视对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2,33(5):179-180.

[7]胡琴.定时结合预约探视制度在NICU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3,28(10):21-23.

[8]程晓丹,吕秀春,裴艳玲.ICU家属探视制度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25(7):860-861

[9]褚彦香.重症监护病房探视制度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3,27(1):99-100.

[10]顾岩,于水.视频探视系统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2):2193-2195.

[11]傅晟静.ICU家属探视制度调查及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12):390-391.

[12]尹彩霞.对ICU实行人性化探视制度的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26(5):615-616.

[13]连丽钦.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的探视需求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138-139.

[14]冯素萍,宿艳琴,方慧玲.ICU限制性探视结合预约探视制度的实施及安全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13-815.

[15]杨艳蕾,余炳方.完善ICU家属按需探视制度提升优质护理服务[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53-2154.

Research and Effect Observation of ICU Visiting Behavior Management

/XU Wen,XIE Chao,SUN Hong-guo,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8):089-092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CU) visiting behavior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its effects.Method:A total of 223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regulating ICU visiting behavior management from our hospital during July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ted as the study group,212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ICU visiting behavior management from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4 were sele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The paranoid symptoms,anxiety symptoms,depression symptoms,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symptom and forced symptoms SCL-90 scores of awak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awak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family satisfaction rate and nursing service prais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nursing service complaints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Regulating ICU visiting behavior management helps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nd improv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quality,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tensive Care Unit;Visit;Behavior management

江西省宜春市科技计划项目(JXYC2015KSB015)

①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徐雯

(2015-12-03)(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危重症家属症状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