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陆权时代”

2016-08-25 06:40朱子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8期
关键词:陆路海权运力

□ 朱子

“一带一路”与“陆权时代”

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包含“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部分。这一重大战略的一大亮点在于再次把眼光投向了欧亚大陆深处,力争重新恢复古丝绸之路失落已久的荣光。

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人类逐渐进入了“海权时代”。海洋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舞台,谁掌握了制海权,谁就站在了时代的潮头。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都先后凭借强大的海上军事和贸易实力一度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头号强国。海上贸易给这些西欧国家带来了巨额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可以说是海洋催生了人类的近现代文明。数百年间,重视海权的国家纷纷成为世界强国,而像中国这样闭关锁国、忽视海洋的国家则落后于时代,沦为列强瓜分的对象。随着数百年间全球海上贸易的增长,海权的重要性愈加凸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广泛采用的袭击海上运输线和海上经济封锁等战略都对各交战国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牢牢掌控了全球制海权,使得美国在两强争霸的冷战时代和一超多强的后冷战时代始终独占鳌头。

“陆权时代”的到来面临重重挑战

目前,全世界贸易总运量的70%是通过海路运输的,掌握制海权就意味着掌握了全球经济命脉。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陆路运输也取得了很大发展,陆运凭借可深入内陆地区、速度快效率高等显著优势,正在抢占更多的运输份额。有学者因此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以铁路运输为代表的陆路运输将超过海路运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人类文明也将从“海权时代”过渡到“陆权时代”。然而就目前而言,要迎接“陆权时代”的到来,使陆路运输得以与海运匹敌乃至超越后者,至少还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一是目前陆路运输的运力远逊于海运。铁路运输是目前运力最大的陆上运输方式,但中国目前仅有大秦线等少数铁路线开行了载重量超过一万吨的重载列车,即便是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也只是试验过四万吨级重载列车,并未大规模投入运营。这种级别的运力与货轮动辄十几万吨乃至几十万吨的载重量相比,差距甚大。随着时代的发展,铁路运输的技术瓶颈必然也会有所突破,铁路运能必定会逐步增长,但与此同时,航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或许我们很难预测运输业未来的科技发展,但一个已知的事实是:近50年来,投入实际运营的重载铁路每列车的运力始终在一万吨左右,而集装箱船的运力则从1000标准箱提升到了10000标准箱。当前,铁路运输的优势一是可以深入内陆地区,二是速度较快。前者是海运永远无法企及的,而对于后者,就要看未来提高铁路运输载重量和提高轮船航速,哪一个在技术和成本上更容易实现了。

二是陆路运输的成本依然高于海运。目前从中国东部沿海到西欧,海运运费约为铁路运费的三分之一,且海运运费并不会随距离增加而显著增长。此外,由于铁路设施条件的限制,铁路运输总是会趋向饱和,要想扩展铁路运能,需要通过修建铁路复线,扩建、新建车站设施等一系列大工程。而海洋的承载能力几乎是无限的,增加海运运力只需要增加船舶数量、扩建港口设施,所需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远低于铁路,何况目前世界各国远洋海运面临的都是运力过剩而不是运力不足。因此,如果算上基础设施投资的费用,欧亚之间海运成本较之陆运成本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更有利于海运。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条件的共同作用,亚、欧、非三个大洲的主要人口聚集区和经济发达地区都在沿海地带,尤其是欧洲,几乎所有工业区与主要海港的距离都在800公里以内,因此对深入内陆的长途陆路运输的需求并不大。此外,从东亚经陆路到欧洲和北非,无论是南线或是北线,都须经过青藏高原或帕米尔高原,沿途地理环境较恶劣,修建铁路、公路难度很大,且受高原高寒缺氧等不利条件影响,这些线路的运载能力也将受到一定限制,运营维护成本也会高于平原地区。

此外,不同于主要经过公海的海运,陆路运输需要经过沿途各国的领土,因此受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很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和西欧各国的铁路都是标准轨距,而原苏联加盟国都使用宽轨,列车需要换轮才能穿越欧亚大陆。由于各国不同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对于铁路、公路建设的政策也各不相同,中国要想顺利将运输通道延伸到这些国家的领土,也需要通过外交谈判解决。此外,由于当前中东、北非和俄乌地区政局相对不稳,不少地区还有恐怖组织和各种武装组织活动,因此这些陆上运输通道的安全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陆权时代”的到来创造无限机遇

尽管面临不少挑战,但古老的丝绸之路在21世纪仍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如果能扬长避短地加以利用,必然能给中国和全世界带来无限机遇。

首先,陆路运输有不可替代性。即使陆路运输短时间内还无法取代海运承担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任务,它依然可以作为海路运输的重要补充。大宗货物经过海运到达各主要港口后,依然必须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往内陆地区并实现点对点运输。因此,在内陆地区运输和短途运输中,陆运有着显著优势。如果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仍然可以占据相当大的市场。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经过亚、欧、非三大洲60多个国家,集中了世界近80%的人口,是一个极为广阔的舞台。这些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且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对各种产品也有很大需求,同时也蕴含着极大的生产潜力,既有巨大的市场,又有大量的生产。将这些国家通过陆上大通道连接起来,将形成一个空前庞大的、足以与任何国家和国际共同体相媲美的经济共同体。这一经济体中的各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即便不依靠欧美主导的海上贸易,也足以凭借其巨大的体量爆发出惊人的活力,何况向来嗅觉灵敏的其他欧美发达国家届时绝不会无视这块宝地,必然也将参与这些国家的未来发展。

再次,“一带一路”沿线经过的亚洲、中东欧和北非国家大都缺乏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支持。与此同时,中国正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在这些国家广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不失为一举多得的良策。由中国牵头,正在组建中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正是瞄准了这一机遇。此举既可提升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水平,又有助于中国化解过剩产能,还可以促进亚、欧、非三大洲陆上通道的建立并推动相关科学技术和国际机制的发展,在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同时,最终成为“陆权时代”到来的催化剂。

最后,促进国际间陆上通道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人类进入“海权时代”以来,产生了诸多保障海上贸易、维护海洋权益的国际公约和准则。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几乎没能参与这些国际规则的制定。随着亚欧大陆的陆上通道的建设和发展,必然也会产生一系列新的国际公约和准则,在此轮游戏规则的制定中,中国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陆权时代”的到来,将有助于促进中国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将随之再上一个台阶。

时代的发展总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成为时代的领头羊。“陆权时代”在今天也许还只是一个设想,但它同时也给在“海权时代”落后于欧美强国的中国提供了一个迎头赶上的契机。当前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正是我们抓住时代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一把金钥匙。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猜你喜欢
陆路海权运力
70年沧桑巨变 中国陆路交通的壮丽变奏
梅炭运力为何紧张
我有一个秘密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孙中山的海权思想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
一枚紫贝壳
真相
马汉及其『海权论』
海洋观·海权意识·《河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