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中的温暖

2016-08-25 06:40郑天然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8期
关键词:羊肉汤汤圆归属感

□ 郑天然

仪式中的温暖

□ 郑天然

我们能随时相见,而永未再见。

因为冬至,晚上约了好友出去开开荤。今日隔壁的饭店格外热闹,平时一贯保持聚餐圣地形象的小饭馆聚集了兄弟、闺蜜、情侣、同学、师生各色人等,老板和仅有的几个服务员忙得不亦乐乎。无一例外,每桌都点了饺子。

这几年的冬至一直是在外面过的,以前在家时对这个节气并不怎么上心,完全没当作一个节日。在家母亲都会包饺子,絮絮叨叨说着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小时候的我却常以没吃饺子而耳朵也没冻掉为骄傲,后来懂事了也不过是当成家乡的一种习俗,跟着父母一同遵守。反倒是最近几年每年冬至都在外面,竟然格外认真地过这个节,总要去找了饺子才算圆满。

开始时候因为身在南方,周围朋友多是吃汤圆,就自己去找,后来渐渐熟识一些同样北方来的朋友,都要一起三三两两地找家饺子馆,成了一种仪式。

第一次对冬至日的印象由地理书上的南北回归线转为传统节气,是在刚上大学的那年冬天。大概因为想家,又或是北方人初到南方不想被同化的赌气一般,舍下三位南方室友自己去了食堂找饺子,本以为只是自己的一点偏执,却发现竟然有为数不少的人为了同样的原因同样独自出现在这里。似乎是那个瞬间,冬至这一天不仅仅是一个名称了。

人们在不属于自己的地方用习俗来寻觅一种归属感,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反倒成了一个仪式。这一天没有相互祝福的礼节,也无须过得繁琐,最虔诚的姿态大概就是吃顿饺子,吃碗汤圆,喝口羊肉汤。因为遥远,因为天寒,我们把遵循传统当作离家的慰藉,逃离短信与电话过节的轰炸,安安静静享受怀念。

我们其实是一群在冬天里寻找一丝热气的人。

这大概就是冬至之于我的不同,在一直对冬天提不起什么兴致的时候,唯独想念一口饺子、一碗羊肉汤。于是寒冷里有了温度,而天一凉我的身体又总是违背我的指令去寻求温暖。

冬至把冬天划分成两半,前一半和秋天告别,后一半迎接新春,时间段切割开,我们在最漫长的黑夜里从一边走向另一边,温度和夜晚的长度一起降低,提醒着人们一直如履薄冰。

可即便如此,冬至日在科学上最典型的特征,对于在夜里沉睡的我们来说,仍是难以察觉的。反而人为赋给它的天涯路远或拥炉取暖最是被记得。传统是自古流传,古人行路多难,远行人独饮一杯的心情尚未可知,今天的距离却不仅仅是相见遥遥无期了。庸碌而无常的生活把我们裹挟其中,权衡着个人利弊得失,偏居一隅,忙于荒废或独自安顿。这个世界最大的荒诞大概就是人把转身即视的距离活成了天涯。

也许我们真的需要一种仪式,就像在某一个节气一定要去寻找某一种味道,失眠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睡觉了”,要忘掉一个人总要下定决心。在行动的那一刻,这些事情就好像变成了使命,接受虔诚的努力然后予以某种回报,比如归属感、睡意或解脱的错觉。不论最终是何种回报,总会有一丝安慰。往前看感觉无路时,就往后看,看看迄今为止的一生中曾经让自己下定决心的那些日子,都是怎么过的。也好给自己个理由,做个寻求温暖而需要慰藉的人。

猜你喜欢
羊肉汤汤圆归属感
高皇羊肉汤
元宵VS汤圆
一碗羊肉汤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汤圆来卖萌
“天下第一碗”——羊肉汤
“天下第一碗”
——羊肉汤
Listen and Number 等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