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步惊心

2016-08-29 08:14林特特
中外文摘 2016年12期
关键词:计步监测器步数

□ 林特特

计步惊心

□ 林特特

这哪里是软件,这是监测器;这哪里是计步,简直步步惊心。

朋友推荐给我一款APP,计步用,可将自己的运动结果通过微信发布。

此前,我已见过有关截图:谁谁谁今天成了“封面人物”——他走的路最多;谁谁谁出门溜达了一圈,回来步数猛增3000步——他用脚丈量了从家到面包房的距离。

我迫不及待地加入。

走了几天,数据却均为零,我再看说明——手机型号不符。说实话,挺失落的,觉得自己白走了。我再看排行榜,看几日来熟人们的步数,忽然发现,细心点儿,通过它们,就能推测出一个人一天都干了些什么。

比如,单位的一对青年男女,这几天一起出差。前天,他俩步数差不多;昨天,不一样,男士,778步,女士,15500步。

我猜,他们第一天用来处理公事,第二天各玩各的。男士嘛,大概待在房间里,顶多在宾馆周围活动;女士呢,则去四处逛了吧——我翻她贴出的照片,果然,有景点的,有美食街的。

他们出发前,同事们都打趣:“别浪费这难得的相处机会。”

可现在,我几乎可以断定,他们之间没有故事。

又比如,某姐姐连续几天荣登榜首。

她头像上的照片是戴着绒帽的,和去年冬天我们见面时她戴的那顶一样。当时,她伤心地对我说她离婚了。

如今,她每天的步数超过两万步。是有了新的爱人,“女为悦己者容”,还是将走路当做发泄,通过塑形达到塑心?

我约她见面,只见她精神抖擞。我问她:“最近好吗?”她答:“搬了一次家,换了一份工作,发展了许多新爱好。”

想必,走路也是其中一种吧?

不必再问,她一定过得不错。

不知为何,她让我想起亦舒笔下的子君,一场婚姻的结束,带来脱胎换骨。

我更有兴趣了。

一有空,我就刷新计步软件,还选取了几个重点对象观察、印证、验算,一段时间后,我公布了研究结果——

“一天走1000步以内的人,一般在室内,极有可能在家里;走3000步左右的,在单位;走3000至5000步的,有点儿忙;5000步以上,很忙;1万步,那是有意识地在运动;2万步,减肥中。两个人有相近的步数,而他们又认识,他们可能今天一直在一起。一个人在数天的相似时段,步数均有大幅度提高,那是他的锻炼时间……”

“朋友圈”哗然。

有人佩服:“你猜得好准,可以做特务了。”

有人交流经验,说她早就通过步数,观察领导在做什么。“上周日,他一共走了48步,我想,他可能病了。周一,领导果真没来。”

有人将我的研究结果学以致用。比如,发完短信后若对方不回,便去查他步数的变化——若有大变化,“看来在忙,不是不理我”。

有人一反常态,步数飞速增长,他先是很得意,继而委屈:“大家都问我,是不是把手机绑小狗腿上了?”

这哪里是软件,这是监测器;这哪里是计步,简直步步惊心。

我不禁畅想:历史上那几桩公案,如果当时有类似的软件,会是什么状况?

垓下,一片楚歌,刘邦监测着项羽和虞姬。项羽的数据一直没变,虞姬的步数增加再增加,在某一时刻,戛然而止。刘邦刷新再刷新,从那一刻起,再没看到她有数据更新。

须臾,探子报:“虞姬舞完剑,自杀了。”

我最想监测的,是一对兄弟。

他们在一条乡间小路上大步行进,路两边是沟渠和村舍。他们20岁出头,一路说笑,内容可能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也可能是“沉默的大多数”。

日后,这对兄弟中的哥哥王小平在祭奠弟弟王小波的文章中,写到此次步行,“看远处旷野的浮动岚气,伴随着步伐的节奏,一道感觉的流水在心里流淌……”

如此灿烂,如此美好,我想做监测者、见证者。

我把以上畅想发布在“朋友圈”,应和者众。

有想替梅妃监测杨玉环和唐明皇的;还有人比较了古往今来的大英雄,最后定了“封面人物”是夸父……

还有人计算了宝玉结婚时,大观园内诸多人等的步数,“宝玉和宝钗都在100步之内,黛玉是零”,“荣登榜首的是王熙凤,居第二的是李纨,她俩一个忙红事,一个忙白事”。

我抓着手机走在街头,看着这些评论,哑然失笑。

一抬头,满街人步履匆匆。

他们带着计步工具吗?他们今天走了多少步?和谁一起?去了哪里?被谁监测?又想做谁的监测者?

(摘自《读者·原创版》)

猜你喜欢
计步监测器步数
套筒灌浆饱满度监测器工程应用研究*
楚国的探索之旅
基于G-senor和步频的运动强度分析系统设计
移动手环的设计与实现
微信运动步数识人指南
国人运动偏爱健走
健身监测器
基于手机加速度传感器的波峰波谷计步算法研究
谷歌研发可穿戴糖尿病监测器
基于手机加速度传感器的高精低采样计步算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