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制定“互联网+养老”行动计划

2016-08-31 02:43田俊学
中国民政 2016年1期
关键词:候鸟居家服务业

田俊学

黑龙江制定“互联网+养老”行动计划

田俊学

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黑龙江省政府的部署,为促进互联网技术与黑龙江省养老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全省养老服务业成为高成长性产业和全省经济发展新动能,黑龙江省特别制定了“互联网+养老”行动计划。计划要求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主旨,以提升全省养老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为着力点,通过建设全省统一的“养老服务云平台”和客户服务子模块,推动互联网技术在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式养老、候鸟式异地养老、老年产品开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实现养老服务“供应商、客户端”线上有效对接和老年群体“生活照料、健康医疗”需求线下有力保障,以“三严三实”精神推动养老服务业成为全省战略性主导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18年底全省养老服务业产值占到全省GDP总值的10%以上,占到第三产业产值的25%以上。

主要任务

(一)推进“互联网+机构养老”,力求增量增效。利用新媒体技术,突破传统养老观念对机构养老产业的制约;建立机构养老医疗保障资金统筹使用、便利结算以及补贴等制度,进一步释放中高端机构养老需求。在此基础上,一是开发建设全省养老服务云平台,汇集养老“大数据”,掌握市场“大需求”,扶持建设一批社会资本投入的养老机构,实现增量扩大、结构优化。力争到2018年,全省机构养老床位达到每千名老人33张,民办机构养老床位达到总床位数的65%以上;二是利用全省养老服务云平台客户端,实时发布全省各类养老机构服务供给信息,实现机构养老“供需见面、市场调节”。同时,将省“乐活”休闲旅游养老中心等一批提供“定制养老服务”的高端养老机构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在竞争中形成品牌效应,引领全省养老机构盘活存量、优胜劣汰,建成相对完善的机构养老市场供给体系;三是制定全省养老机构信息化服务标准,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养老机构服务与管理全过程。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家庭成员对机构养老老年人享受服务状况的实时查询,力争到2018年,全省机构养老产值达到150亿元左右。

(二)推进“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提升服务消费。一方面,推动“社区养老”与“养老社区”高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分散式社区养老服务整合为规模性产业,并积极打造“智慧养老社区”,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在继续推进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室)建设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力量,构建以省养老服务云平台客户服务端为主干、以“智慧养老社区”为分支的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体系,使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深度嵌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养老服务和志愿养老服务衔接配套,扩大服务消费规模。另一方面,推动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与“互联网消费”有机衔接。在省养老服务云平台上搭建老年消费电子商务子平台,并在全省推广使用“12349”公益服务热线,使之与智慧养老社区平台、老年电商平台有机衔接,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等高效便利的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老年人医疗护理完善、物质保障丰富、精神生活安逸。力争到2018年,在全省建成750个城市智慧养老社区,75%的社区居家老年人加入互联网消费群体,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消费达到约500亿元。

(三)推进“互联网+健康养老”,加快资源整合。一是在“医养结合”上推覆盖,建成全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力争到2018年底,全省所有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都内设有医疗机构。不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都与医疗机构形成签约合作,建成一批以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为样本的医疗机构领办“养老机构”。二是在“康养结合”上推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省生态、中医优势,大力推广以漠河北极村张仲景养生院设计开发的“森林氧吧、养生、绿色食品食疗、中医中药治未病”为代表的健康养老产品套餐,打造黑龙江中医养老养生品牌。三是在“居家医养”上推普及,推进建设全省社区居家老人电子健康档案,并实现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的交换共享,开发、推广具有紧急救援、自动报警等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呼叫终端,通过在线实时监测,为居家老人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上门或者在线健康管理服务。力争到2018年,全省医养、康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业产值达到220亿元以上。

(四)推进“互联网+候鸟(旅居)养老”,扩大外部需求和消费。一方面,依托养老服务云平台,大力宣传推介全省整体生态、绿色食品等养老优势,将互联网营销手段和各地旅居式养老服务咨询有机结合,提升全省候鸟式养老知名度。另一方面,完善黑龙江天鹅颐养联盟信息平台,为来黑龙江省候鸟式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住宿、旅行、休闲、维权等全方位、一键式网上服务,推动候鸟(旅居)式养老进一步擦亮品牌。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候鸟养老小镇”“候鸟老人之家”服务,提高候鸟式养老接待服务能力。力争到2018年,来黑龙江省候鸟式养老的老人达到20万人以上,老年旅游和旅居养老收入达到170亿~180亿元。

(五)推进“互联网+老年产品开发”,壮大相关产业。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企业,利用3~5年时间,建成一处“老年生活用品、老年辅具用品”等老年系列用品产业园区,增补全省专用老年产品开发制造的空白,形成集群效应。大力开发和网上销售老年专用系列绿色食品,力争到2018年全省老年产品、老年专用食品销售产值达到200亿元。另一方面,支持开发“互联网+消费养老”模式的养老金融保险产品和网络型养老基金,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推进福利彩票网络销售等。力争到2018年,全省老年金融服务产值达到170亿元左右,用于养老服务业的福利彩票销量达到30亿元。

保障措施

(一)掀起头脑风暴,引领发展理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组织相关部门、养老行业人员围绕“互联网+养老”的目的意义、实现路径及前景进行深入探讨,用“开放、协同、创新、市场、产业”的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传统养老服务业。突出“形成竞争性机构养老市场、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消费、构建‘医养结合’产业体系、打造候鸟式养老品牌、提高养老产品供给能力”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政策制度、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创造创新,为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插上互联网翅膀,提升创新力。

(二)突出市场培育,扩大市场竞争。深刻把握“互联网+养老”的市场化本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参与主体,在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养老服务机构等方面,依靠市场“找资金、找队伍、找服务、找效益”。特别是围绕资金难题,引导养老服务实体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变“找政府、找银行”为找“资本市场”。树立“互联网营销”理念,利用在线广告、即时通讯、网络口碑、定制服务等网络营销模式,打造“卖点”求效益,把握机遇求发展。

(三)抓好典型推进,引导人才生成。在全省选择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市(县),在2017年底前,打造10个“互联网+养老”示范城市、培育100个养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信息化养老机构、建设1000个智慧养老示范社区,牵引全省养老服务业在“线上线下”实现融合式发展。同时,以示范城市、示范企业、示范社区为先导,在抓好相关人才队伍在养老服务业中创新创业培训的基础上,采取校企、院企合作办学等办法,加快培养、引进一批既懂互联网技术,又熟悉养老服务行业的急需人才,为推进“互联网+养老”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协作机制。依托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组,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研究解决“互联网+养老”实现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互联互通、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相互衔接等关键性问题,建立相关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消除资源壁垒、打破部门界限,为“互联网+养老”的顺利推进扫清阻碍,铺平道路,形成推动合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民政厅)

猜你喜欢
候鸟居家服务业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微生高的往事
“洋候鸟”回闽过年
“0”与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