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恳请“别再捐了”莫让爱心变为负担

2016-08-31 02:43
中国民政 2016年1期
关键词:莫让衣物爱心

校长恳请“别再捐了”莫让爱心变为负担

近些年来,网站、微信上经常能看到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衣物的帖子,人们也非常热衷转发和捐献。但是谁又会想到这沉甸甸的爱心可能变成一种负担呢。据《京华时报》报道, 2007年,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在网上发帖,希望能为孩子们募捐一些御寒衣物。很快,爱心衣物就从四面八方寄来。此后8年,爱心捐献一直没有停止,越来越多的衣物让学校犯了愁。近日,得石镇中心校校长付忠请媒体帮助呼吁,希望爱心人士不要再捐衣物了。这种反常的述求引发了媒体的兴趣和调查。

《华西都市报》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学校面临的问题确实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首先是学校发愁——衣物还剩两吨多。负责管理衣物的王老师说:“这些还是上周五我们给孩子们分发后剩下的。”他拆开一个包裹,里面除了孩子的衣服外,还有多件成人的,他拿起一件女士毛皮大衣,“衣服都很好,但孩子们穿不了,怎么办?”其次是邮局也发愁——两天就堆积一吨,营业厅被“霸占”。邮政工作人员介绍说,得石镇是一个小镇,快递也少,但是学校的包裹特别多,“基本上每天都有学校的包裹送来,虽然他们隔几天就用货车拉一车回去,但很快又堆满了。”最为尴尬的还是电话中谢绝捐赠反遭网友斥责。付忠介绍说,当年发出去的那条帖子,如今已不知道被转发了多少遍,至今仍然在网上不断传播,大家就是看到了转帖的内容,才将衣服寄到了学校,而地址上的收件人,还是当年校长的名字。前段时间,他接到一名网友的电话,询问是不是需要衣服,他告诉对方,说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婉言谢绝,没想到,这名网友在电话中骂了他,“他说,给你捐你还不要!不要你在网上发啥帖子呢?”

有网友可能会觉得物资多了还不好,自己消化不了可以转赠别的学校啊!可是现实却是无奈。《京华时报》记者调查后认为,多余衣物转捐成本太高。付忠说,学校曾经试图通过转捐的形式,将这些衣物捐给真正需要的学校。但是,这一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原因是成本太高。学校每年数十吨包裹,即使转捐出去一半,也需要好几万费用,一个山区学校也无法承担。而且通过联系米易县多个偏远的山区小学,对方都表示,孩子们不缺衣服穿。

凤凰时评发表评论认为,“别再捐了”是对爱心提升的呼唤。爱心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与时俱进”,应该根据爱心者的需要及时变化,莫让募捐成为了烦恼。校长恳请“别再捐了”也是爱心,而且是对爱心的更高层次的期盼,也是爱心提升的一种呼唤。

对此,米易县教育局一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样“爱心过剩”的尴尬和矛盾,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目前缺乏一个关于捐赠的相关制度和体系,如果有一个组织或机构负责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协调处理,并解决运输等难题,这一尴尬或许能够化解。四川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姚文忠表示,如今,各地扶贫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少地方随着经济发展不再需要捐赠,因此捐赠者的观念也需要改变。他希望捐赠者能重新认识这一问题,捐赠要有目的性,让爱心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莫让衣物爱心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爱心树(下)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莫让“说”“秃头”
保暖的衣物
动脑筋,仔细看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女人衣物寄存公司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