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为什么要进行水电开发?

2016-09-02 18:56张建新
中国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怒江水电发电

张建新,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作为“知识青年”下农村插队,后当学徒工。197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曾任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指挥部总工程师、中国华电集团云南怒江水电开发公司副总经理等职。

怒江水电开发的决策过程

怒江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设想源自1958年新中国第二次水能资源普查;并在1988年全国第三次水能资源普查时,由能源部水电规划总院下属的昆明水电设计院提出了(一库六级)资源利用初步规划(见公开出版发行的能源部1991年《中国水力资源图集》)。

而怒江水电开发的动议,则首先来自云南省人大少数民族代表的多批次多人次提议和全国人大第七、第八届代表的议案。

1994年、1996年的人大代表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民主党派人士、昆明水电设计院教授级高工、今年已88岁的青长庚综合自己在怒江沿线和当地群众座谈调研的意见,分别起草了《将怒江流域水电开发规划补列入“八五”计划》议案和《请将怒江水能开发规划工作列入“九五”计划的建议》议案。这些议案受到云南省历届政府和国务院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遂责成水电规划总院、昆明水电设计院等单位进行前期专业调研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1999年原国家计委根据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办理意见,安排水利水电规划总院牵头正式开展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并由国务院所属电力、水利、农业、林业、环保总局等部门,多家规划设计和科研单位人员组成联合考察团深入怒江大峡谷进行现场调研考察,仅在2001年就有原水利部副部长何璟、原规划总院院长罗西北带队的联合考察团两次考察怒江,从而开始了怒江水电开发规划的实质性进程。

怒江水电开发规划在水能资源普查过程中,已经就开发条件、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等进行了初步调研;并依据1984年水电部组织编制的《河流水电规划编制规范(初稿)》(简称《规范》)进行。此前的一些有关文件和这本《规范》,均在总结建国后河流开发规划和实施方面的各种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河流规划编制的内容篇目、原则规定、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对各个时期的河流规划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水力发电作为一种利用水力推动发电机发电的现代能源,是不可多得的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为一体的优质可再生能源,也是被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能源种类之一。

国家电力部于1995年7月正式颁布《河流水电规划编制规范》;水利部于1997年6月正式颁布《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并实施执行至今。

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的河流开发利用规划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政府(或政府授权)主导,而不是社会团体或企业行为。因为根据国家《宪法》,(领土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都是“全体人民所有”,是国家的。国家授权国务院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按照分级管理权限管理各类自然资源。江河河流作为水电资源的载体,其开发利用规划工作当然应该由政府部门来组织进行。

在环境保护和移民方面,中国水电行业也是做得最早的行业之一。早在1981年,水利部即已颁发《关于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规定》;1985年,水电部颁发了《水电工程淹没处理设计规范》;1988年编制了《大中型水电工程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并且从1981年起开始实行从全国水电站发电量中每度电提取一厘钱作为库区扶助维护基金;在“环保人士”津津乐道、奉为至宝的“规划环评”方面,其实水利部、能源部也早在 1992年就发布了《江河流域规划环境评价规范》;比提出和增加“规划环评”内容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法》整整提前了10年。

国家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总院在牵头开展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按照上述一系列法规和规范要求,从2000年至2003年,组织各部门各专业的一百多位专家和科技人员进行了大量考察、调研、勘测和实地踏勘活动,查阅了大量地方人文、历史、地理、民族、文化文献和方志,走访和听取了地方政府、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头人后裔、地方知名人士关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意见,对《规范》规定的各重要专题(如地震、水生物等)委托权威科研院所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专题报告,至2003年7月完成《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规划报告》,同年8月按法定程序报国家发改委组织审查。

优先发展水电势在必行

继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之后,怒江干流中下游水电开发今年极有可能再次被列入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是什么原因使得怒江水电开发在几经阻击、反对声浪从未停歇的情况下,一再被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提上议事日程、上升为国家意志?

要说清楚国家为什么一定要进行怒江水电开发,就必须先要给“水力发电”正名。

水电作为一种利用水力推动发电机发电的现代能源,是不可多得的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为一体的优质可再生能源,也是被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能源种类之一。“一不小心”成为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云南省昆明市郊区的石龙坝水电站,就是在大清王朝时期(1910年)建设投产并点亮昆明市第一盏电灯的“文物电站”,至今仍在正常发电运行。

煤炭石油铀矿石等化石能源,挖一吨就少一吨,迟早有挖完的那一天。我们这一代人总不能把地球资源都吃干榨净,总还得给子孙后代留一点吧?!水电其实并不消耗水,它只是利用了水的势能(即落差),发电过程也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由于江湖河流永远流淌,水电理论上是可永续利用的能源。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恶果之一就是环境污染,北京的雾霾越来越严重,其实主要是烧煤烧油闹的。由于中国化石燃料消费居高不下,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中国遭到了很多国家的攻击,受到巨大的国际压力。后来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个减排压力是极大的!

在所有能源种类中,水电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小的清洁能源。判断某种能源排放大小,不能只看它的发电过程有无排放或者排放多少,还要看它的“全生命周期”内的排放情况,例如风电,它的发电过程的确没有排放,但是从它的“全生命周期”考虑,在生产风电设备过程中它是会产生排放的,制造叶片的主要材料是化工原料,化工原料生产过程排放是很严重的。当然水电设备生产、大坝施工、水泥等原材料生产也存在同样问题,所以也不是“零排放”。再加上风电设备有效寿命较短,一般小于20年,而水电是大于80年;风电单机功率较小,目前主力机型1.5万千瓦,最大5.0万千瓦,而水电已投产最大机型为800万千瓦。综合比较,风电的“单位电能排放系数”要比水电大很多;太阳能发电“单位电能排放系数”比风电更大,其他种类的能源就更不能与水电相比了。

此外,水电的能源收获率(获得电量与开发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之比)也是所有能源种类中最高的。由于并不消耗任何燃料,所以发电成本最低,还有其他很多附加价值,确实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规模工业化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所以优先发展水电势在必行。

搞水电就要建大坝、修水库,目的就是把水蓄积起来形成落差,它虽然有淹没,有损失,但实际上也形成了另外一种重要的资源——水资源。中国地大物“薄”,水非常宝贵,我们的人均水资源只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27%,并且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夏秋水多、冬春水少。如果做不到“呼风唤雨”,那就只能修水库了,夏秋水多的时候蓄一点,留在冬春水少的时候用。“南水北调”就是将蓄积的南方的水向北方调。

怒江水电开发将创造巨大的环保效益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约1050公里,地跨弗吉尼亚、密西西比、田纳西和肯塔基等7个州。

在1920年代和30年代,该流域地区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只有少量采掘工业和农业加工业;田纳西河谷由于此前森林的破坏而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洪水泛滥成灾,交通闭塞、水运不通,自然环境恶化,疾病流行,文化落后,1933年,该流域人均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45%),62%的农业人口生活尤其贫困,是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1935年,美国国会立法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缩称TVA),开始了规模宏大的田纳西流域水电综合开发工程;TVA提出多目标梯级开发方案,在田纳西河干流上规划建设了9座梯级水电站,支流上规划了30多座中小电站;在水电开发过程中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流域内动植物品种数量增加,水域中有125种淡水贝类、96种蜗牛以及319种鱼类,是北美地区生物多样化最丰富的河流之一。由于控制了洪水,扩大了灌溉面积,改善了航道及流域内交通,进而加速了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又为当地居民直接间接提供了10余万个就业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正是从水电工程建设开始,带动了田纳西流域农业、林业、渔业、煤矿开采、旅游业全面发展,田纳西流域的自然资源得到了综合和合理的开发,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修复和提升,经济得以振兴,到1977年,全流域平均国民收入比1933年增加了34倍,把一个以农为生的贫穷的田纳西,建成了以工业为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田纳西,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贫困落后、环境恶劣的面貌,创造了举世赞誉的田纳西奇迹。

怒江流域的现状与开发前的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怒江州98%以上的土地为高山峡谷,生存条件的恶劣超出了一般人想像,少数民族比重达92.2%,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人背马驮等原始生产方式。全州49万人中有22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有12.7万贫困人群需要通过易地安置搬出不宜生存地区。

怒江干流中下游至今未建任何水电站,但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十分严峻。怒江河谷两岸由于过去砍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等落后生产方式导致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急剧下降,生物多样性和以森林为主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两岸原始植被早已毁害殆尽,更没有什么原始森林,怒江群众迫于生计至今仍然不时在60多度的陡坡上刀耕火种,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及旱灾也日趋频繁。

尽早开始怒江水电开发对于当地老百姓脱贫解困来说是“雪中送炭”,对修复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而言也是“当务之急”。

怒江水电开发作为一个生产电能的项目,它的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负荷也应该予以客观评价,并与其它生产电能的方式(或项目)相比较,最后得到环境评价结论。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中国发电行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及成本分析》。报告对发电行业的各种发电方式,特别是新能源如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等,按全生命周期法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及成本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水力发电全生命周期法温室气体排放系数最低,为20~25克CO2e/kwh ,单位减排成本为-104.3~-104.8 元/tCO2e。即水力发电每减排一吨当量二氧化碳,就能得到约104元人民币的环保效益。怒江水电如果全部开发,按年发电量900亿千瓦时计,在40年内发电减排当量二氧化碳可达36亿吨,即怒江水电如果全部开发,其环保效益可达约3614亿元人民币!如按水电工程正常寿命80年计,更可高达7228亿元!

怒江水电开发的环保减排效益是实实在在,是客观存在的!

《京都议定书》建立起的联合国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得到国际公认。在国际市场(主要是欧盟市场)上,2010年每吨二氧化碳的市场价格是8到10欧元!随着联合国碳排放规定的刚性越来越大,现代工业减排的难度越来越大,未来的碳交易价格还会逐渐上升!

中国这几年通过小水电和风电项目已经在联合国有关机构拿到了差不多20亿美元“CDM补贴”。

相反,不搞怒江水电开发,又必须去完成大幅增加的减排指标,那就需要掏出真金白银去向别的国家购买同等数量的“碳排放权”!

猜你喜欢
怒江水电发电
“发电”
弃水电量及调峰弃水电量计算方法研究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子空的诗
民间方言的弦外之音
会发电的“大风车”
幸运
怒江水电搁浅十年将“复活”
我国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
找只老鼠来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