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中的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

2016-09-02 20:20孙鸿雁张天星
中国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怒江州公园资源

孙鸿雁+张天星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区位重要,知名度高;资源条件优越,原生态特色突出;拥有原生态特色突出的人文资源,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在该区域,自然资源保护的高度重要与社区发展的极端落后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亟需探讨保护与发展协同共进之路。

孙鸿雁,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高级工程师;现任设计院自然保护规划设计所所长。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等领域规划设计研究工作。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三江并流核心区域,处于世界著名的东喜马拉雅、中国西南山地、印缅山地3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汇地带,是我国的重要的生态战略要地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有着无可比肩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然而,这样一个资源富集的区域却又是云南省乃至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全州贫困人口近17.3万,占全州总人口的32%。

2009年,《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中将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列为其中的一个国家公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于2014年启动了怒江国家公园的申报工作,初步计划依托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怒江国家公园。按照云南省国家公园申报要求,2015年4月,拟建怒江国家公园的“申报书”“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初步规划方案”等申报材料顺利通过了云南省国家公园专家委员会审查。2015年12月,李纪恒书记在六库召开的怒江州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会上指出怒江州要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将怒江州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实现生态脱贫。2016年2月,怒江州政府积极响应李纪恒书记2015年12月“将怒江州规划为一个或多个国家公园,用足用活国家公园政策”的讲话精神,重新研究部署怒江州国家公园建设。经过深入研究及广泛咨询,怒江州政府决定按照生态地理单元分别规划和建设怒江大峡谷和独龙江两个国家公园,构建起特点突出、布局合理的具有怒江特色的以国家公园为龙头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在“生态补偿脱贫一批”中发挥核心主力作用。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贫困发生率高达38.65%,贫困人口达到17.3万人,是云南省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要战场之一。在该区域,自然资源保护的高度重要与社区发展的极端落后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保护与开发矛盾非常突出。

建设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通过开展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对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的生物资源、森林生态景观,建设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保障怒江流域的经济持续发展和促进当地多个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等方面,均有深远的战略影响与积极作用。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的规划依据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构想为怒江州的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怒江州政府立足州情,做出了建设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促进怒江州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纲领性文件的总体部署,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为首要目标,以“保护自然、感受自然、传承自然”为宗旨,贯彻“保护优先、特色突出、政府主导、管理统一”的建设管理理念,加强对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区域这一所有形式生命生存繁衍乐园的保护,充分展示怒江州世界级的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把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化自然景观复合型峡谷国家公园,使其成为自然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分享地,国民生态文明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体验地,从而为我国国家公园探索和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在范围确定上充分调查了大峡谷区域的资源和管理现状,广泛听取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社区公众、专家学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通过3s技术将保护物种、生物多样性、社区、管理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国家公园范围。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位于怒江州的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境内,由怒江大峡谷西岸的高黎贡山和东岸的碧罗雪山组成。国家公园西起缅甸与保山市,北至藏族自治区的察隅县,南临保山市,东部边界分别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维西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南坪县,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县相接壤,总面积约35万公顷。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以《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DB53/T300-2009)为依据,以其资源特点为基础,将大峡谷国家公园规划为4个分区,分别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其中严格保护区是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核心资源集中分布,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约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约38 %;生态保育区是国家公园内维持较大面积的原生生境或已经遭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而需要修复的区域,约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30%;传统利用区是国家公园范围内现有社区生产、生活和国家公园开展多种经营的区域,约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27%;游憩展示区是国家公园范围内景观资源优势突出,可以展示大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且具备开展与保护目标相一致的生态旅游活动的条件的区域,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4.9%。通过分区管理,实现以较小面积的有限利用实现更大面积的有效保护目标。

为什么要申报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

生态区位重要,知名度高:怒江州所在区域是全球3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居世界大陆区系前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和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

资源条件优越,原生态特色突出:怒江州拥有世界罕见的纵向高山峡谷地貌,受横断山区特殊地质构造控制,地表强烈褶皱、断裂发育、起伏巨大,形成了密集排列的纵向高山峡谷地貌,怒江大峡谷长度居世界第一,深度仅次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居世界第二,是我国峡谷地貌最为集中的区域。

怒江州所在区域是横断山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素有“动植物王国的明珠”“世界物种基因库”之美称。已知有野生维管束植物3152种,占云南维管束植物的18.85%和中国维管束植物的8.88%;记录陆生脊椎动物626种,占云南脊椎动物的29.61%和中国脊椎动物的10.25%,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其成为横断山区物种基因库的重要组成。

怒江州所在区域游憩资源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规划的两个国家公园范围内游憩资源丰富,游憩资源基本类型齐全,资源单体数量众多,丰富的游憩资源为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游憩、宣传教育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怒江州拥有原生态特色突出的人文资源,该区域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与传承,如傈僳族的刀杆节、阔时节、江沙埋情人,怒族的鲜花节、千脚落地房、石片屋等至今保存着其原生性,人文资源的原生态特色突出。

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的建设不仅受到了国家、省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得到当地群众、投资商、旅游公司、游客、专家学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进一步规划及意义

2016年4月21日,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在昆明组织召开了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独龙江国家公园设立评审会,怒江大峡谷、独龙江两个国家公园申报材料顺利通过评审。2016年5月1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复[2016]33号》文件批复同意怒江州建立怒江大峡谷、独龙江国家公园,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经过对怒江州两个国家公园范围、功能区划、管理体制等原则性问题进行多轮论证,开展了怒江州两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的建设在国际上和国内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在国际上,怒江州将国家公园这一全球通行的保护形式引入对横断山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必将获得国际自然保护界的赞赏和支持,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建设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生态保护形象,促进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同时,怒江又称萨尔温江,是东南亚重要的国际性河流,通过建设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有利于保障萨尔温江流域及东南亚生态安全,能够使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得以加强,有助于我国乃至东南亚生态安全的维护。

在国内,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建设是推动怒江州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怒江州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国家公园建设指导精神,改革创新,勇于承担云南省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排头兵重任的具体举措。

目前,怒江州两个国家公园的总体规划已经初步完成,正在组织上报。

猜你喜欢
怒江州公园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在公园里玩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开车去公园
资源回收
补齐两大短板激发脱贫动力
怒江青年“五四”用朗诵助力脱贫攻坚
怒江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