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有功能与拓展之路

2016-09-03 15:01刘新庚陈微微
湖湘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生态文明

刘新庚 陈微微

摘要:通过社会结构理论的学术分析,特别是通过对绿色湖南建设的实践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生力军的作用,而生态文明建设则可为社会组织拓展自身功能提供新的契机与实践平台。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内在本质与绿色湖南建设的客观要求,共同决定了社会组织在绿色湖南建设中具有绿色生产、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绿色管理等四大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其功能的实现与拓展,主要可选择四条路径,即促进绿色资本增值、彰显绿色信任度、强化绿色规范意识和完善绿色功能政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湖南建设;社会组织;功能拓展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6)05-0055-04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强化社会组织功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加强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1]P17“绿色湖南建设”是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为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而提出的重大举措,是加强我国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客观需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功能。[2]因此,探讨绿色湖南建设中社会组织的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意义。

一、社会组织与绿色湖南建设的关联性

分析探索社会组织在绿色湖南建设中的功能,首先必须明晰社会组织与绿色湖南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中的社会组织概念,是指与政府、企业相区别的非营利性且具有很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的群众团体,包括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公益组织,等。[3]

绿色湖南建设的实质,是指通过综合运用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着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增强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动绿色增值,从而实现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4]

社会组织是绿色湖南建设的生力军和重要保障。社会组织已经在各个领域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发展社会组织、强化社会组织的功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从绿色湖南建设视角看,社会组织能够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践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等。事实上,政府和市场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和失灵,正好需要社会发挥其功能与作用,保障绿色湖南建設的顺利实施。可见,社会组织是绿色湖南建设的生力军和重要保障。社会组织既有对自身及其成员的内部功能,一些发展良好的社会组织在对组织内部的管理中体现了“绿色管理”、“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等等,又有对社会发展的外部作用,如运用其特有的影响力引导人民群众走向“绿色湖南”。

另一方面,绿色湖南建设是社会组织功能发挥与拓展创新的新型平台。《绿色湖南建设纲要》中着重强调要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性,要求绿色湖南建设重视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为社会组织发挥其功能提供平台,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组织,也使社会组织更加贴切地服务于人民。

二、社会组织对绿色湖南建设的应有功能

依据社会结构理论,社会组织内部固有的效能,是由社会组织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功能能够满足使用者的现实需求或者潜在需求,能满足需求的任何一种属性都称为功能。据此理论分析与绿色湖南建设的实践调研,我们发现,社会组织对绿色湖南建设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⒈ 绿色生产功能

社会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志愿性的特征,使其能够更加灵活地贴近社会、服务于社会。例如,有的社会组织能够作为绿色生产的领头羊,主动生产出绿色的可循环的产品,带头到市场中推广并使民众逐渐接受绿色产品,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利用。有的社会组织可以帮助地区加强花卉苗木、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等特色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绿色生产的社会普及。所有的社会组织成员都可积极发挥自身的服务精神和贡献精神,用参与服务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倡导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湖湘特色旅游。诸如以洞庭湖为中心的江湖产业集聚发展,以张家界、凤凰古城为中心的山水旅游产业链发展等,都精彩展现社会组织在绿色生产方面的特殊作用。

⒉ 绿色文化功能

社会组织的绿色文化功能非常独特。有的社会组织充分依托传统假日和生态环境类纪念日,举办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湿地日、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观鸟节、野生动植物保护月、白鹭节、杜鹃花节、竹文化节、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等节庆活动,综合利用各种媒体,如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积极开展各种生态文化宣传,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有的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具有绿色思想的文化活动,例如举行一些代表湖南水准、具有湘湖特色的生态文学、影视和艺术作品比赛,既丰富和陶冶组织成员的思想情操,又通过他们影响自己的亲朋好友,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绿色文化建设活动。有的社会组织还通力合作,除了省级生态文化协会之外,还成立了近百个贴近民众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协会,积极主动地引导民众走绿色文化的道路。有的社会组织在全省进行“绿色组织”的评选,通过典型创建和宣传推广,形成绿色示范引导效应等等。其绿色文化功能不胜枚举。

⒊ 绿色消费功能

我国有许多绿色社会组织,在全国各地城市倡导绿色消费,例如北京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天津绿色之友、绿色潇湘组织。绿色潇湘组织又名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是由热心环保的志愿者于2007年2月自发组织成立的环保公益社会组织,致力于湖南生态环境保护,提倡有价值的环保生活。其活动中始终做到发动公众一起参与绿色建设,诸如“湘江守望者”活动、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活动、长沙自然大学行动、绿行家活动等。2012年春节该组织倡导“过年必须要做的几件事”:一是维护蓝天。口号是“为了蓝天,请减少燃放烟花鞭炮”。号召不燃放或少燃放鞭炮烟花,降低雾霾,并将节约下来的支出捐赠环保;二是提倡“光盘行动”,倡导在日常生活中按需准备;三是劝导低碳出行。口号是“少开车,新春路路顺利”;四是拒绝过度包装。倡导年货不用“装”,礼轻情意重,减少白色污染。调研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该组织具有很强的“绿色消费”功能和“强化绿色规范意识”理念,他们还利用网络,积极开展生态消费宣传。此外,湖南省的许多社会组织在周末人多之际,到各类公共场所倡导垃圾分类回收,倡导循环利用资源。许多社会组织还和政府达成协作,协助和监督各级政府积极实施绿色采购,建设节约型政府,共同引导大众绿色消费。

⒋ 绿色管理功能

在绿色湖南建设中,湖南省各级政府十分注重吸纳企业和非盈利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绿色管理之中。一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绿色意识建树方面的作用。社会组织与人民大众具有天然的亲密关系,其绿色培育功能是其他组织所无法比拟的。二是加强社会组织成员绿色素养的培育。通过专业理论培训、社区体验实践、绿色管理活动三个环节,尽量使每个成员掌握较多的环境知识,形成自觉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场所都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并将成员的绩效审核引入环境指标,实现社会组织绿色管理内外对接,“一条龙”实施。三是进行绿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既在全社会颁行绿色管理制度,对绿色管理的实施予以有力支撑;同时还注重社会组织内部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诸如在社会组织内部设置绿色环保部门和职位,全方位负责绿色管理,通过绿色行为准则,促使每个社会组织及其成员都有潜力实现绿色管理,真正有效地服务于绿色湖南建设。

三、功能的实现与拓展之路

⒈ 促进绿色资本增值

如何利用绿色资本的增值促使社会组织在绿色湖南建设中发挥它的各项功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只有当绿色资本增值到一定程度,绿色湖南建设才能指日可待。目前,社会组织得到的资源总体还比较匮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不足,资源提供者如企业和公众对组织存在一些偏见和猜忌。因此,社会组织要努力实现绿色资本增值,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加强自身的功能品牌建设和维护,如加强形象设计,尤其重点宣传组织的宗旨和使命,组织的创新公益项目等。社会组织还可邀请名人或者名企参与绿色公益项目,提高公益品牌的知名度。此外,社会组织要建设属于自己的特有的组织文化,培养成员的志愿精神和服务精神,吸引政府、企业、公众的关注,使政府部门愿意提供政治资源,企业乐意提供市场资源,公众和其他基金会积极提供社会资源。

⒉ 彰显绿色信任度

社会组织功能实现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以及组织内部成员对它的信任度。因此,为了发挥社会组织在绿色湖南建设中的功能,社会组织要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努力彰显绿色信任度。公众对绿色工程信任的增加,会促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参与。只有逐渐增加全社会对绿色建设工程的信任程度,方能使公众深入其中,积极践行。若是全社会对绿色建设丝毫不信任,人类任意践踏绿色,那么人类社会就将走向灭亡。正因為如此,《绿色湖南建设纲要》中明确要求,要引导发展民间绿色组织,壮大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发挥其在绿色湖南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社会组织作为与政府相对应的民间组织,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平等、信任、自由、诚信是社会组织成功运行的基本原则,要牢记和弘扬这些因素,促使社会组织与公众的距离更加亲密,努力当好民众的绿色诉求代言人。

⒊ 强化绿色规范意识

绿色湖南建设离不开绿色意识的支撑,绿色意识需要规范养成。强化公众的绿色意识是绿色湖南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社会组织发挥其功能的先决条件。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但绿色意识的提升则相对滞后。如今,虽然国家已经对绿色建设高度重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公民仍然没有绿色规范意识,为所欲为,各种毁坏生态环境与生态奢侈消费的行为依然严重。今年湖南群众的信访中,因生态问题引发的上访有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人民群众环保维权意识增强,对生态绿色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原来不在意的垃圾分类等问题,现在已经引起群众的关注和关心,这也是人民对绿色湖南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最好支持。因此,社会组织应当配合政府,加强绿色规范的制定与践行,积极组织公众参与绿色活动,彰显绿色行为的重要影响力,有意识地引导公众实现绿色规范养成。[5]同时,社会组织自身也需以身作则,在绿色生产、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绿色管理的各个方面,模范践行绿色规则,亦可促进公众对绿色工程的信任与自觉。

⒋ 完善绿色功能政策

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和方针政策,引导着社会生活走向生态化,也为社会组织提升绿色功能、促进绿色湖南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导引和制度保障。但是,社会组织在绿色湖南建设中的功能拓展尚需进一步优化绿色政策:一是基础性政策尚需进一步打牢,以利于社会组织在进一步开发湖南省的绿色资源优势中不断拓展功能。湖南省具有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地理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湖南省14个地州市121个县市区,共有旅游资源3036处。[7]湖南省的社会组织数量在日益增多,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组织比重已占20%,且还在逐渐升高。因此,特别需要完善促进两者结合发展的基础性政策。二是激励性政策尚需大力完善,以利调动和保护广大绿色志愿者与绿色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吸纳更多的志愿者加入绿色组织和绿色行动中来。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表彰积极参与到绿色湖南建设的社会组织和民众,宣传和弘扬其服务于绿色湖南的精神。社会组织如果通过激励政策将那些对“绿色行动”充满热忱的志愿者纳入到组织中来,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三是保障性政策尚需大力完善,确保社会组织的绿色功能不断稳步增长。当前尤需大力加强对社会组织发展与活动的保障性政策。我国现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组织管理格局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组织的发展而言,则需进一步完善“一口审批、分类规范、政府监管、扶持发展”的政策,完善其工作机制与管理体制,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促进政府单一社会管理主体模式的改变,可从绿色社会组织方面实现突破,创造更多的机会,开辟更多的途径,更多地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绿色湖南建设”亦应立足基层,从舆论支持、人员编制、精神嘉奖、资源配置、物质装备等各个方面,提供切实而有效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绿色湖南建设纲要[J].林业与生态.2012,(5).

[3]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6).

[4]胡长清.准确把握绿色湖南建设的内涵[G].绿色湖南建设资料汇编(2011—2012).

[5]徐守盛.在绿色湖南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N].湖南日报,2012-12-19.

[6]段小莉.实施湖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4).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生态文明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