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卡式菌和维氏气单胞菌并发引起太阳鱼死亡一例

2016-09-03 10:44雷燕
当代水产 2016年3期
关键词:维氏病鱼培养皿

雷燕

(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诺卡式菌和维氏气单胞菌并发引起太阳鱼死亡一例

雷燕

(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1 发病养殖池塘基本情况

图2 发病太阳鱼体表溃烂,有脓肿

图3 病鱼鳃上有大量白色结节

图4 病鱼肝脏、脾脏有大量白色结节

图5 病鱼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图6 两尾鱼真鲷虹彩病毒检测结果

1 病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一太阳鱼和黄颡鱼混养池塘,面积10亩,水深2m,4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图1)。2015年4月底存塘蓝鳃太阳鱼约3.8万尾,平均规格约200g/尾;存塘黄颡鱼约1.5万尾,平均规格约200g/尾。

2015年4月中旬太阳鱼开始出现死亡,刚开始每天死亡10多尾,之后每天死亡70~80尾,4月22日后每天死亡100~150尾,同池塘的黄颡鱼仅少数几尾死亡。内服抗菌药物效果不明显,调水、改底有一定的效果。

4月27日中午到现场测定水温28.4℃,用简易测试盒测得水质指标:pH值8.4,氨氮0.2mg/L,亚硝酸盐0.8mg/L,当天蓝鳃太阳鱼死亡130尾。现场观察发现病鱼上浮,反应迟钝,眼球突出,食欲下降。抓取两尾正在游水的蓝鳃太阳鱼,检查发现体表有溃烂出血,严重者鳞片脱落,形成较大的脓肿(图2)。解剖见病鱼鳃上有大量白色结节(图3),腹腔有少量腹水,肝脏、脾脏有大量白色结节(图4),其它组织器官无明显病变。镜检鳃丝无寄生虫。分别从两尾病鱼体表溃烂处、肝脏和脾脏接种TSA培养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取肝脏、脾脏和肾脏用95%酒精固定做病毒检测。

结果:经25℃培养72h,肝脏、脾脏接种的培养皿上长出淡黄色、不规则、形似沙粒的菌落(图5),经16SrDNA测序鉴定为诺卡氏菌(Nacardia);体表溃烂处接种的培养皿长出灰白色不透明的菌落(图5),经16SrDNA测序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两尾鱼的肝脏、脾脏和肾脏均没有检测出真鲷虹彩病毒(图6)。

之后池塘中的蓝鳃太阳鱼每天继续死亡,直到6月卖鱼。卡氏菌病的症状相一致,从内脏器官上也分离出诺卡氏菌,初步诊断太阳鱼发生了诺卡氏菌病。

(2)从病鱼体表溃烂处分离出维氏气单胞菌可能为继发感染,这在其它鱼类诺卡氏菌病引起体表溃疡后继发气单胞菌的情况很常见。水体氨氮、亚硝酸盐高可能诱发发病和加重死亡。

2 分析

(1)蓝鳃太阳鱼的诺卡氏菌病在国内未见报道,本病例病鱼体表出现浅表性溃疡,内脏组织和器官上出现大量白色结节,这与已报道鱼类(杂交鳢、加州鲈、尖吻鲈、海鲈等)诺

3 建议防治措施

(1)诺卡氏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活性淤泥、水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水质恶化(如氨氮、亚硝酸盐过高),鱼体自身免疫力下降,就会感染发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一些水质及底质改良剂,调控底质,改善水质,保持水体稳定。(2)科学投喂,控制投喂量,尤其在发病期,减少投喂量。(3)适当降低养殖密度。(4)防止缺氧,水中氧不足,容易导致鱼抵抗力下降。(5)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增强体质。(6)发病情加重。

诺卡氏菌病是一种传染性的慢性病,诺卡氏菌感染,病程长,一般不会造成大量死亡,在养殖过程中,适当降低养殖密度、科学投喂、科学管理,就能很好的控制该病的发生。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一些抗生素,外用一些刺激性小的消毒剂,预防其他细菌继发感染,防止病

猜你喜欢
维氏病鱼培养皿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维氏气单胞菌的smpB、tmRNA及hfq敲除菌株减毒活疫苗筛选
一种用于药物抗菌试验纸塑料培养皿
裂唇鱼
卫宝香皂:培养皿告诉你细菌真相
论维特根斯坦对哥德尔定理的评析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对锦鲤免疫效果评价》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