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乔口相逢诗情画意

2016-09-03 09:39湖南长沙市明德中学姚一夫
初中生 2016年14期
关键词:杜甫家乡

湖南长沙市明德中学 姚一夫

责任编辑:吴新宇

在乔口相逢诗情画意

湖南长沙市明德中学 姚一夫

由于父亲曾在乔口主政,茶余饭后总听他聊起乔口的美丽。就这样,我虽与乔口未曾谋面,但乔口在我印象里早已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鲜明。她就像我生命中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正慢慢朝我迎面走来。她带来的是拂面的江风、摇曳的乌篷船、清逸的诗人、古老的街道……

由于学业紧张,脑中的弦一直绷得紧紧的。上周,几个同学特地相约,骑自行车前往乔口透透气。我很高兴即将见到这个熟悉的陌生人。一路上,清风相随,歌声相伴,不到半小时我们就来到了鱼形的门楼下——乔口渔都,以鱼跃龙门的形态来设计门楼,真不失为上佳的创意。我们在门楼下稍事休息后,就沿着老街行走,街两旁的房子都是白墙黛瓦,脚下麻石铺就的道路在我和同伴面前徐徐展开。

走进渔都,仿佛就是走进了一幅乡村水墨画中。我们沿着正街缓缓骑行,沿途观赏着应接不暇的商铺,这些略带古朴的房子整齐而又素雅地站立在水岸边,就像两排高低不同、模样各异的秦俑,在微笑地迎接我们。因为是周末,天公也作美,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不一会儿我和我的骑行伙伴纷纷脱下外套,于这秋光中信步前行。大街上人潮如涌,而我们也化身为 “鱼儿”,在其间欢快地穿梭着。一会儿,这边摊贩吆喝着“芝麻姜盐豆子茶咯”,那边酒楼又传出兹拉兹拉的煎鱼声……几乎每间商铺路旁都支着一张张小桌子,上面铺满了酥黄香脆的火焙鱼,还有一些烘烤过的个头较大的咸鱼。好客的商家看你心动的样子,会爽快地让你先尝尝鲜,因为都是本地出产的鱼儿,因此送入口中倍感香醇。整个中午,我们都被这种热闹的氛围和浓浓的鱼香味所包围。

沿着街道继续前行。“快看哪!”一个同学兴奋地指着前面叫到。我们抬头望去,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栋非常漂亮的清式建筑,正中间的门楣上架着一块黑色底边的书匾,上面雕刻着三个简洁遒劲的大字——“三贤祠”。整个祠堂为三间三进、砖木结构,檐角高高翘起,屋顶错落有致,黛瓦白墙显出一种孤傲之气。跨过中间的大门往里走,有一间宽敞的厅堂曰:三贤堂。堂内正中是屈原、贾谊、杜甫三位大师的雕像,他们或站或坐或背手吟诵,仿佛活生生地在我们眼前继续着他们未完成的大作。

其实对于三贤祠,我在父亲平时的言谈里早已有所了解:两千多年前,屈原在创作《九歌》等诗作的过程中途经乔口,这个山水秀美、人杰地灵的地方为他的诗歌创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面对当时的国事民生,诗人的心该有多么愁苦,想必这一方水土曾浸润、舒缓过他那颗忧国忧民的疼痛之心。几百年后,又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贾谊,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他一支如椽之笔针砭时弊,摧枯拉朽,怎奈势单力薄,终究敌不过那黑暗的寒流。于是乎,其辛酸与愤慨全然化为笔下惊人醒世之篇章,其中就有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时,逆宿乔口感怀屈原而发的绝世之作《吊屈原赋》。贾谊慷慨激昂地悲呼:“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是啊,一位旷世奇才的怀才不遇,又有谁能懂得和珍惜呢?千多年前,晚年的杜甫也乘一叶孤舟来到了乔口码头。在这里,他暂时系起了漂泊的心,在乔江客栈里就着温暖的茶水细听店家娓娓道来种种世态人心,一如窗外的暴风骤雨不停地拍击他那颗受伤、敏感的心。名篇《入乔口》就在这一灯如豆之下喷涌而出……久久沉浸在这三位伟人的事迹里,听到伙伴们在认真朗吟墙壁上刻着的诗词歌赋,我才回过神来。

虽说每个地方都会建筑不同的祠庙,用以缅怀、敬奉那一方山水养育出来的历史名人,但是在我的心里,这里的和那里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无论是家乡的伟人还是别处的伟人,他们都是文明史上的巨擘,是民族文化的栋梁,只要我们这些后辈能将他们的故事代代相传,将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那他们就会永远鲜活地浸润、滋养我们的心灵。乔口三贤祠,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深深地记得你。带着你的厚重与寄托,我们一定不会重现历史之痛……

今天的旅途没有终点,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我不禁想起居里夫人说过:“我的人生,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而我的父亲似乎也在无形中给我树立了这个榜样。看着崭新洁净的大街、绿柳红花的园圃、游人如织的闹市,那衣衫朴素的乔口老乡们不再步履沉重、满面尘灰地为生活而劳作,我们的所见没有旧蓑衣没有黑汗水也没有泥草鞋,只有一张张对未来生活充满热情与希望的笑脸,平凡中那么质朴,质朴得如此厚道。他们感激政府给家乡带来的伟大变化,感激社会让他们每一天都在向着中国梦靠拢。此时,我明白了父亲的心:作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既然在家乡工作,家乡人民的发展就是他的发展,家乡人民的梦想就是他未来必须坚定承载的中国梦。想到这里,我不免从心里生出一份自豪,我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父亲哟!

离开古朴的街道,我们骑行在与水相连的柳林江岸风景带上。一路天蓝水净、绿柳如茵,金色的波光借着风势在湖面上翻腾,连不远处那引人注目的鲤鱼雕塑也被它的余晖晕染。江边还立着一尊铜像,走近一看是一个垂钓翁在奋力拉起鱼竿,被钓着的鱼儿还在拼命地摆动求生哩。两组雕塑结合在一起,成就了一份最圆满生动的生活画卷!

临近傍晚,我们将自行车停靠在杜甫码头,倚着江风,看夕阳渐落。想起早前帮父亲整理的与乔口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里面,有一首杜甫的《入乔口》,不过现在只记得前面几句:“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面对这夕阳下的柳林江面,似乎突然对杜甫当年的心境有了切身体会: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诗人也已到了衰病垂暮之年……假如时光倒退千年,立在这江畔的老者是否会被眼前的这番热闹与质朴填满,留居此地,收获另一个不一样的美好晚年呢!

我和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乔口渔都,带着满身汗水和被水波涤净的心灵各自归家。在这场体验父亲日常所说的旅程中,我满载而归,收获了意料不到的惊喜,也看到了未来为之奋斗的路。

乔口,我愿与你相约,在下一个季节,再次与你邂逅,再次体会你的——诗情画意。

编 辑 絮 语

把乔口的自然景色与人文风情描绘得相当出色。这篇文章有两个“联系”值得我们学习:一是把父亲与乔口联系起来,父亲曾在乔口主政,所以写乔口也是写父亲;二是把自己与乔口联系起来,乔口的诗情画意让我看到自己的未来,因此写乔口也是写自己。你能像一夫同学这样写写自己的家乡吗?欢迎发到酷咖网(kuka.hnjy.com.cn)与我们分享。

责任编辑:吴新宇

猜你喜欢
杜甫家乡
父亲最爱的杜甫,在中年等我
家乡一别四十年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家乡的早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