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村”里的另一片天地

2016-09-06 03:46文/韦
北方人 2016年16期
关键词:菜市投币宗族

文/韦 星

“诚信村”里的另一片天地

文/韦星

摘菜、洗净、捆成一把把放在菜篮里,然后拎到集市上,吊挂在一棵树下或摆在路边售卖。

卖菜的农民不需要守摊,他们只需在菜篮旁标注菜价,并放一个用来装钱的袋子,就可安心回家或下地干活。收市时,农民再去把菜钱收回。

也有人粗心,忘了收回。不过,第二天,当他们去查看时,钱袋里分文不少……这不是童话世界里描述的美好生活,而是存于我们的现实世界——广西横县罗凤,这个“卖菜不需守摊、村民自助投币”的“无人菜市”,已有上百年历史。

“无人菜市”不只出现在罗凤,广西容县、龙州等地的农村,这种现象已有不小市场,且存在不短的年份。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一信任体系在乡土社会的健康运转?

罗凤由来

罗凤是广西横县百合镇下属的一个行政村,由葛麻、罗凤(圩)、俄眉3个自然村组成,三千多人口,其中罗凤圩一千二百多人。

从罗凤出发,无论到丰塘,还是到百合,都有十几公里距离,但只需二十多分钟车程。不过,在过去,这地方显得很偏僻——无论到前述哪个镇政府所在地,都需要踏着泥泞的土路,走上两三个小时。榃朴是丰塘镇下属的一个行政村,和罗凤隔着一条不到十米宽的河道。

这两个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的村庄,命运十分相似:都是所在行政区划的边缘,在交通不便的过去,亟需一个可以从事物物交换或商品货币化的场域,集市应运而生。

率先成为集市的是罗凤圩。罗凤圩由鸡利村演变而来。鸡利村那条只有30米的“巷道”,成了最初商品交换的“街道”。随着街道不断扩散、迁移,集市已由过去不足两米宽的“巷道”,变成今天二十多米的“街道”。

很多地方集市的形成,要么是人员的大量聚集而生,要么是村庄地处乡镇政府等行政中心所在地,而由政治中心诱发出经济中心。

但罗凤圩,是因过去地处偏僻,亟需形成集市,在现实需要下催生出的小集市,并由小集市吸引周边的经济能人加入。在不断加入的过程中,扩张了集市原有的规模和影响力。

罗凤形成集市是一个缓慢自发的过程,所以这里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和很多集市村民姓氏单一或只有几个姓氏不一样,罗凤圩上居住着二十多个姓氏。罗凤圩村长温复明介绍,过去罗凤圩有24个姓氏,但计划生育实施后,一些只有女丁的家庭在女儿出嫁后,其姓氏在当地断层了,目前村里还有22个姓氏。

来到罗凤前,在和一些社会学者接触中,他们预测,“无人菜市”的出现,很可能是和这个地方封闭、落后、姓氏单一、宗族势力十分强大有关。但现实不在预测之内。相反,罗凤圩、榃朴等自然村落形成的集市,甚至比一些镇政府所在地的集市,还要繁华,且流动性很强,姓氏复杂、宗族势力普遍弱化。

为什么是罗凤?

过去,即便是罗凤圩的大姓,也不过二三十人,除去老人、小孩,剩余的青壮年很少。这样,要办喜事或丧事,注定单个宗族无法完成,只有不分宗族、彼此同心协力才能完成。

不断互助协作中,不同宗族的村民情感得到强化,也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互助中形成的诚信氛围,因此延续至今并影响到其他村庄。

在罗凤圩,小孩放鞭炮,不能只放三响。因为放三声响炮,暗示着这家死了人,他的家人正在向邻里发出求助信号。

即便凌晨突然听到三声炮响,邻居也会竖起耳朵听听是否传出哭声,或亲自去探个究竟。如果当夜不能赶抵现场察看,第二天早上彼此也打听“昨晚三声响炮是谁家传出?”当核实有人过世了,村民就不分姓氏地提着米、油过去探望逝者家属并给予帮忙,同时给逝者家属封礼金。

如今,一些姓氏宗族的成员不断扩大,但互助往来的传统依旧存在。比如,在一些商铺门口,如果刚好有进货归来的车辆在卸货,一些没有血缘、宗族关系的村民,也会上前主动帮忙卸货;有村民在打扫自家门前时,也顺带扫了邻居家的屋前或公共巷道,这是很自然的行为。

一些传统村落间的村斗或宗族派系斗争,也没在罗凤出现过。“几十年来,从没出现过。”陆尔泉说,一直以来,不但没出现村斗、宗族斗争,反而是村里人到附近的村庄义务帮忙。

陆尔泉不知道如何归纳这种现象。他说,小时候,父母就告诉他“要团结,不要分裂,不要拿别人家的东西”。

罗凤圩的“无人菜市”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并代代延续。不过,每隔3天一个圩日,在罗凤圩赶圩的人有几千人,除本地外,还有很多外地人,但他们在“无人菜市”买菜时,也很自觉地投币,更不会偷拿钱,“或许受整体环境的影响吧?”村民也解释不清这种现象。

如果真有人偷拿“无人菜市”的钱或买菜不投币,会是什么结果?这要分情况:如果是小孩,由家长教育并带小孩去菜农家道歉、偿还,如果是大人偷,他在村里将受歧视、被看不起。

陈本志说,大人偷拿的话,他将会被群众“评论”,后果很可能是:他被孤立、被排挤。这样,这家人家里办事就没人去帮忙,相当于他被村民抛弃了,所以菜篮子里的钱,别人是不敢碰的。

他们的世界

一个从都市突然被投放到这个淳朴乡村的人,畅行在“无人菜市”里,会有种被充分信任的释放感、轻松感。

媒体报道后,城市里,常有一些人特意驱车到“无人菜市”的摊点前好奇地打探着。然后,他们投币、买菜,还在现场拍上几张照片,这才满足地离去。当地人对此早已见惯不怪。

1月17日是罗凤每隔3天一次的圩日。

大城市里,早上5时,饮食店里就开始活跃着小商贩的身影了。但在罗凤圩,早上8时,公鸡一遍遍啼鸣,也始终唤不醒沉睡中的山村和村民。尽管是圩日,但直到中午11时,太阳爬上了树枝头,临街铺位的村民才慢悠悠地抬椅子、扛木板、拉电线—用以搭建售卖衣服、鞋子、水果和日用品的平台。

一切都在安详有序和不紧不慢之中进行,没有催促声,更没有谩骂和指责声。

中午12时饭后,附近村庄的人,才挤上三轮车,从山的那一边,朝集市慢慢驶来。三轮摩托车的轰鸣声,在坡谷里盘旋,久久无法散去。

下午2时左右,罗凤圩的集市,才迎来人流高峰。这时,卖老鼠药、卖蟑螂药、介绍包治百病中草药的外地商贩,开始用高分贝的喇叭、永无休止地播放着“神药”的激情……对种种纷扰,在集市上不断来回晃悠的农民们,见惯不怪,他们或津津有味地围观,或若无其事地斜身别过。

罗凤圩的老人,则搬着一个木凳子到屋前晒太阳。不过,这是在他们将自己家种的菜拎到“无人菜市”,并挂好钱袋后,才享受着的惬意时刻。

罗凤圩村民之间的关系融洽,也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既是邻居,又是亲家”的关系。

因居住在罗凤圩的有20多个姓,很多不是宗族关系,这为彼此的婚嫁往来提供了可能。而作为集市所在地,相对周边村庄而言,“街上的人”的优势,也还是很明显。所以,罗凤圩婚嫁本地化的情况很突出。

君从都市来,感觉罗凤圩的一切,恍如隔世——无论是赶集日的喧闹、嘈杂,还是平时里的宁静村庄。这一切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繁杂而纯净的小世界,谁也带不走、装不来。

猜你喜欢
菜市投币宗族
巨頭圍剿 菜市場能否借「上線」殺出重圍?
买半斤齐白石的虾
摄影作品选登
投币畅饮(图片故事)
我是白骨精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菜市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一个汉族宗族的认同符号——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个案研究
放飞诚信的白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