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

2016-09-08 23:24尤静
读者欣赏 2016年9期
关键词:唐三彩

尤静

唐三彩的发现纯属偶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开始修筑陇海铁路,途经洛阳和邙山。邙山横卧黄河之南、洛阳城北,是汉唐以来著名的墓葬区。墓葬出土了数量可观的唐三彩随葬品,引起金石学家王国维、罗振玉的重视,由此进入考古学者的视线,继而成为盛唐的象征。

三彩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3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彩釉,是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常用于随葬,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国力雄厚,经济发达,统治阶级生前极尽奢华,也影响了当时的丧葬习俗。唐朝中央政府设“门下省”,下辖的“甄官署”专门负责皇亲国戚陵墓所需的明器(即冥器)。古人笃信灵魂不灭,“事死事,如生事”,厚葬成为生者寄托哀思的主要手段,这也极大地刺激了唐三彩的生产。唐典明文规定,不同等级的官吏,死后可领取大小不等的三彩陶器陪葬,这就为唐三彩的生产开了绿灯,三彩作坊成为优先发展的“企业”,唐三彩的“成长”和壮大亦在意料之中。

唐三彩器物包罗万象,大致可分为器皿类、俑像类和动物类。

唐三彩是折射唐人生活场景的一面镜子,种类繁多,涉及水器、酒器、饮食器、文具以及建筑模型等,样式新颖,色彩绚丽。在造型上借鉴了我国唐代金银器、铜器、漆器、藤编器的式样,特别是参考了丝路沿线波斯、阿拉伯等国生活用具及宗教器具的造型特点,把唐文化的特征与西方文化融为一体,佐证了昔日丝路文化交流的繁荣。为优先发展的“企业”,唐三彩的“成长”和壮大亦在意料之中。

三彩载乐伎骆驼俑

唐 高58cm 长41cm 1959年出土于西安市西郊中堡村

骆驼引颈长嘶,驼背上的驮架为一平台,铺有色彩斑斓的毛毯,共有8名男女或坐或站,其中7名男乐手身着汉服,手持不同乐器,面朝外盘腿坐着演奏,一位女子站于乐手之中,正在引颈歌唱。唐代工匠用浪漫的艺术手法将舞台设置在了驼背上,可谓匠心独运。

三彩天王俑

唐 高65cm 1959年出土于西安市西郊中堡村

这件三彩天王俑形体高大,威风凛凛,身穿铠甲,头戴鹖冠,怒目圆睁,露齿若吼,左手叉腰,右手握拳,脚踏一手握长蛇的恶鬼,是当时人们心目中嫉恶如仇、镇妖驱邪的正义之神。

唐三彩凤首壶

唐 高31cm 口径4cm

1972年12月出土于甘谷县新兴镇杨家庄村 甘肃省博物馆藏

胎呈白色,直口,细颈,口颈相交处作一凤首,凤眼圆睁,啄张噙珠,神姿英发。椭圆腹,高圈足。凤冠长伸至腹为柄。腹部两面的中央雕塑着凸起的四瓣形团花,圈形器座上还雕塑着垂莲瓣纹,并且精细地刻画出头部额下的毛羽、花瓣的脉络。器身各部位交错地施绘鲜亮的赭红、黄、青3种釉色,流光溢彩。三彩凤头壶的造型受波斯萨珊王朝的影响,而三彩釉工艺和凤鸟形象则是唐文化的特征,融合中西文化风格于一体。整个壶形体庄重,落落大方,特别是细颈溜肩,降低了前代饮酒器皿的重心,外形更加稳重大方,可以说开创了执壶器皿的先河,这种器形一直影响到后世的执壶造型,是唐三彩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瑰宝。

三彩女立俑

唐 高44cm 1959年出土于西安市西郊中堡村

此俑面庞丰润,双眼微眯,红唇微启,下颌微抬,站姿优雅,轻薄的衣裙与丰满的体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甜美的微笑中似乎充满着对生活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遐想。

三彩“三花”马

唐 高72cm 长88cm 1972年陕西省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马为棕红色,膘肥体壮,颈项高耸,神气十足。马鞍上浓绿色绒毯障泥垂至腹下。马首辔饰齐全,马头饰镳和绿色杏叶形垂饰。马鬃被精心修剪出三缕堞垛状鬃毛,故称“三花”马,是当时来自西域的名贵马种。

三彩镇墓兽

唐 高130.2cm 宽58.8cm 甘肃省秦安县叶家堡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此兽采用陶胎,质较松,施赭、黄、绿色釉。头生角,耳竖立,头、背喷火焰,双目圆鼓,昂首挺胸,前肢支撑,后肢屈蹲。兽首面目狰狞,獠牙龇露,凶猛异常,有很强的威慑力。镇墓兽一般置于墓门口,起镇魔辟邪的作用。

彩绘胡人力士骑马俑

唐 高30cm 1960年出土于陕西省乾县永泰公主墓

此俑浓眉深目,阔嘴高鼻,满腮浓髯,上身袒露,双臂曲举,肌肉发达。坐骑耳如削竹,长颈丰臀,比例匀称,是一匹具有西域血统的良驹。

三彩绞釉骑马射猎俑

唐 高36cm 1971年出土于陕西省乾县永泰公主墓

马鞍上的武士年轻英俊,腰间佩挂长剑和箭囊,侧身仰望,两手抬举作张弓搭箭仰射状,胯下坐骑双眼圆睁,两耳高耸,神情机警。整体造型正是唐人“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诗句的生动写照。

张掖大佛寺卧佛 摄影/吴健

张掖大佛寺卧佛,塑于建寺之初,历经西夏、元、明、清近千年的维修补塑,保存至今。佛像通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4米,脚长5.2米,现为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塑像木胎泥塑,金妆彩绘,是古代建筑技术与塑像艺术完美结合的一大创举。

猜你喜欢
唐三彩
浅谈陕西唐三彩的艺术手法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流光溢彩唐三彩
“唐三彩”是哪三彩
中原美术现当代的传承
中原美术现当代的传承
试论唐三彩中的色彩形成与运用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
唐三彩大举布局华中地区武汉20家门点正面对抗屈氏
莲花世相 佛性禅心
千年遗韵绘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