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纺服产业政策进入深耕细作阶段

2016-09-09 08:13李晓慧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自治区纺织

本刊记者_李晓慧 文/摄

新疆纺服产业政策进入深耕细作阶段

本刊记者_李晓慧 文/摄

上半年成绩亮眼,“八项优惠”政策继续细化完善

梁勇

近日,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新鲜出炉,其中,新疆多项数据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尤其是纺织服装产业的后发赶超速度令人瞩目。

今年年初,新疆推出八项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这些涉及资金、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的扶持措施,吸引纺织服装产业“西移”,提高对纺织服装企业的服务水平,增强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和带动新疆就业。可见,党和国家在政策上的指引与扶持,开始充分释放正效应。

“新的政策和规定越来越多,中央对新疆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自治区的任务就是不断去解决新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梁勇接受本刊记者专访,谈新疆纺服产业政策下一阶段的特点与方向。

梁勇着重指出,国家始终关注新疆的建设与发展,对新疆的支持和帮助持续不断,并且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当前,新疆正专注于发现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不断进行修订完善。

8月末,自治区政府会根据最新情况对“八项优惠”及相关产业政策进行新一轮修订与完善,而最新的政策修订主要体现了三个显著特点:

特点一:简化流程,缩短时间,方便企业。

过去,优惠政策需要层层申报,历经一年半载才得以落实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在新的修订案中,大大简化了流程,缩短了政策落实的时间。

政策修订后将更加接地气,更符合在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将企业所有的政策性补贴用一个政策覆盖,只需填写一套表格,就可以完成各项政策性补贴申报。以社保为例,原来政策要求,只有与企业签订了6个月以上用工合同的员工才能获得社保补贴。但目前新疆正处于少数民族农牧民转型产业工人的初级阶段,由于观念、语言、习俗不同,流动性比较强,合同意识不强,还不能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要求,因此,相当比例的企业就业人数没有被纳入到补贴范围之内。

对此,在修订方案中,自治区将社保补贴的标准降低,而且,补贴周期从一年缩短到一季度,进一步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特点二:实现责权下放,责权统一。

以往对企业的审核需要层层报批,大约要经历15~30天左右。截至6月底,全疆注册备案的纺织服装企业已经达到1719家,从年度补贴调整到按季度补贴,工作量非常庞大。

新政策的落实采取专项资金预拨制度,将资金预拨到县市,以县市为责任主体,负责审核,强调联审,联审符合要求就可及时拨付企业资金。因此,在最新修订方案中,自治区将审批责权下放,由各个县乡、县市来审核,审核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税收、就业人数、用电量、产品销量,相关数据分别由财政、国电、税务、人事、经信等部门协同审核,综合评审,将数据进行汇总和综合比较之后得出结论。

一旦发现企业弄虚作假现象,除取消企业各项优惠资格,还要向审核部门追责。这样一来,责任下放,权力也下放,地方县市成为政策申请、落实和监督的主体,实现了权责统一。

特点三:创新机制,引入第三方审核。

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审核审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此,自治区创新工作机制,每年邀请专业的会计事务所,以第三方形式对全疆所有享受政策的主体进行全覆盖式跟踪审核。在此基础上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经信、财政、人社、国税等部门,建立全疆纺织服装企业运营监测系统,对企业用工人数、用电量、销售额、缴税额和出疆(出口)运费等数据进行动态监管,对上述数据不符的企业委托会计事务所或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核,防止弄虚作假,确保优惠政策真正落地、实施。

梁勇表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政策已经进入深耕细作阶段,除了政策制定要求更加精确、精准,更要强调最后的结果是把产业和就业拉动起来,使来到新疆的企业都有钱赚;保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整体结构更加优化,更具国际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自治区纺织
澳洋纺织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征分析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