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蓝色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研究

2016-09-10 07:22郝昕
财经问题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

郝昕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必须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蓝色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结合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当前蓝色经济创新驱动的内涵、创新机制、驱动模式和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研究现状,探讨了蓝色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明晰了蓝色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蓝色经济;创新驱动;海洋科技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6)02-0012-06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同时,经济增长模式也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从诸多宏观经济发展指标观测值审视,中国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因此,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由过去的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此外,中国还需要依靠自身经济影响力,以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层面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和“蓝色经济”战略实际上都是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蓝色经济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海洋及其相关科技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从欧美发达国家看,发展蓝色经济已经成为上述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驱动已经成为蓝色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目前,中国的蓝色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已经存在较大差距,中国蓝色经济发展更需要创新驱动的推进,发展蓝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跟进的战略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力。当前,中国正处于“换档期、调整期”的关键阶段。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蓝色经济是具有引擎作用的新的经济体系,是一国经济升级的重要选择。目前,从理论层面看,国内学者关于创新驱动的大部分研究均着眼于内陆区域比较,而忽视了对蓝色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研究;从实践层面看,蓝色经济对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蓝色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对于提高中国蓝色经济创新能力、促进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蓝色经济创新驱动的内涵、机制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展开系统性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蓝色经济创新能力。

一、创新驱动与经济新常态

1创新驱动的内涵

哈佛大学熊彼特[1]首次提出创新理论,并建立了“创新”基础理论体系。技术创新学派强调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制度创新学派强调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则认为技术创新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国家创新系统不但是创新资源的配置主体,也是提高科技创新利用效率的行为主体。

洪银兴[2]认为创新驱动就是利用知识、技术、制度和模式等创新要素对现有有形资源等进行要素重组,以创新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创新型国家及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目标。从国家层面看,创新驱动是指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集约增长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企业层面看,创新驱动则是指企业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创新驱动既依赖于要素和投资驱动,同时又要超越要素和投资驱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模式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素驱动是指主要依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如说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要素驱动的关键是投资驱动,单纯的投资驱动是解决不了经济发展内在结构问题的。相对于创新驱动来说,要素驱动没有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中国对自主创新的愈加重视,要素驱动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显现。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增长”取代传统的“投资拉动增长”,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源。面对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工业革命的新形势,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需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积极在技术、制度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创新驱动的核心地位及创新型国家战略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从理论角度看,Rome[3]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技术进步外生性的假定,强调了创新是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从实践角度看,无论是英国经济的崛起,还是美、德、日经济的后来居上,创新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驱动,而不是创新驱动。郭庆旺和贾俊雪[4]、王小鲁等[5]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大量的资本、能源及劳动力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十分有限。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创新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继1995年提出“科技兴国”战略之后,2006年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计划到202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3创新驱动是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4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在经济新常态下,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将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以往的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条件正逐渐消亡。从劳动力供给看,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在,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能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已经接近上限,绿色发展成为时代要求;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从经济增长动力看,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乏力,急需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源;从产能角度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受到了一定制约,迫切需要新的市场来消化新的产能。上述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表明,要化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要素问题、资源约束问题和产能问题等,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驱动之路。

二、创新驱动与蓝色经济发展

“蓝色经济”一词最初出现在1999年加拿大“蓝色经济与圣劳伦斯发展论坛”,其后,蓝色经济的内涵得到不断拓展。Behnam[6]把蓝色经济定义为:“人类与海洋共存并与海洋形成可持续关系的生活方式。”Kathijotes[7]提出蓝色经济模式的目标是将社会从稀缺资源转到资源丰盈,进而解决资源、环境相关问题。中国学者则将蓝色经济视为海洋生态与经济、社会等子系统的统一、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从全球经济一体化视角看,蓝色经济实质上是“应对全球水危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和“创新驱动型经济”三种经济形态的有机融合,蓝色经济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经济理念。

从2004年开始,许多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海洋战略,如美国2004年制定的《21世纪海洋蓝图》,欧盟2006年发布的《欧盟海洋政策绿皮书》,中国2012出台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欧盟2014年欧盟委员会推出《蓝色经济创新计划》等。联合国提出的研究报告认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将由陆地转向海洋。从科技创新角度看,海洋及其腹地是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海洋及其腹地的科技创新将会创造更多可持续生态资本,从而有效保障蓝色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供给,促进蓝色经济区向“多元化、科技化、生态化”的多维融合一体化经济发展。

蓝色经济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经济发展思维,其本质是倡导“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海陆协同和可持续发展,其科技发展、产业构成及产业关联不仅决定着蓝色经济发展水平,而且是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源泉。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蓝色产业作为人才、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相较其他产业,其对科学技术呈现出更强的依赖性。在实践上,欧盟继2012年提出“蓝色增长”的战略构想之后,欧盟“蓝色经济”创新计划的提出成功推动了欧盟国家蓝色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8]。赵炳新等[9]认为,从区域视角看,蓝色经济是海洋和海岸带蓝色经济区相互协同所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从产业视角看,蓝色经济是由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的海洋产业以及依赖、支撑海洋产业的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群。蓝色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新兴产业的培育、主导产业的长远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进一步优化实质上就是科技的进步过程,所以,整个蓝色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发展。

国家海洋局2015年3月份发布的《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海洋GDP接近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等高附加值新兴业态已经成为“蓝色经济”的强力助推器,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海洋经济发展要尽快适应经济新常态,依靠科技创新,将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

三、蓝色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制度安排研究

Young[10]认为虽然目前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必将为全球能源带来巨大贡献。目前,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发展面临着诸多内在关联的障碍,如资源和用户冲突、管理复杂性、海洋治理挑战、对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认识不足等,都阻碍了蓝色经济的发展。 Maria[11]提出,蓝色经济是一个专注于自然,并鼓励公司和企业家模仿自然的过程和创新产品的过程,因此,绿色经济应该和蓝色经济有效融合起来。韩国庆熙大学的崔英镇[12]对黄海和东海沿岸的主要蓝色海洋产业做了比较,分析了多层治理,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海洋政策针对海洋开发和寻找建立海洋区域治理的可能性,倡导把蓝色经济及其管辖权从地方上升到国家层面。Bogdan等[13]通过绿色经济和蓝色经济之间的桥梁与实例,研究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农产品和气候危机的重大社会影响,针对世界各地的贫困和饥荒问题,提倡基于创新社会生态系统集成,创新世界蓝色经济。在国内,秦宏和谷佃军[14]提出蓝色经济区是生态相互协调、科学发展的综合经济功能区,是开放的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相协调且海陆一体统筹发展的区域及系统创新体系。冯瑞[15]则探讨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蓝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港口发展需求做了分析。中国海洋大学的Ding 等[16]分析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各省的海洋经济竞争力,对各省的海洋政策和产业重点做了比较研究,发现中国海洋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向重工业。地方政府关注土地复垦但经常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和政策功能失调。从国内外蓝色经济发展实践看,蓝色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金融支持,张晓燕[17]提出,蓝色经济区应该强化“蓝色金融、绿色金融、高端金融、普惠金融、外向金融”五大特色,加快蓝色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优化蓝色经济金融资源配置,实现蓝色经济金融资源集聚功能。

四、蓝色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及其机理研究

1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互动发展

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演化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方面。科技创新着眼于整合创新资源,优化科技创新投向,鼓励产学研合作,激发技术创新的内原动力。

马吉山[18]认为蓝色经济和科技创新之间存在互动发展关系,科技创新是蓝色经济发展的内原动力,而蓝色经济发展又具有反哺效应,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王珍珍[19]根据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内涵,认为创新驱动战略系统具体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投入产出体系;二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支撑体系。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互动发展,需要建立协同、高效的互动机制,推动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协同发展。 李增刚和兰志红[20]认为实施蓝色经济战略需要制度和技术的双重创新。制度创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创新”,通过制度激励蓝色经济战略的有效实施;二是微观个体推动的诱致性制度创新”,是在推动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制度创新。实施蓝色经济战略,需要在融资制度、产权制度、科技创新制度、税收支持制度、人才用工制度和产业发展支撑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创新是蓝色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蓝色产业和优化蓝色经济都离不开科技创新。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粗放的要素驱动模式。从中国三十多年的蓝色经济发展实践看,在大多数阶段,蓝色经济发展仍在沿袭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中国海洋及其腹地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得到了飞速增长,但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惨痛的,海洋渔业资源锐减、生态环境过度破坏、产能过剩、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等负面影响,已经制约了中国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粗放型要素驱动发展方式已成为制约中国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要实现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实现一个关键转变,即由原来的“外延式增长”转向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挖掘潜力、提高生态环境和经济综合效益而实现的“内涵式增长”,而这种转换必须依附科技创新才能实现。质量提升、升级换代、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都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

2创新驱动促进蓝色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

魏守华等[21]则将区域创新因素分为创新基础、创新环境、产学研水平和溢出环境等四个方面,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不仅受到创新基础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创新环境、产学研水平的影响。王萍萍和王毅[22]研究了技术创新驱动经济长波的机理,包括主导产业更迭机理、投资周期作用机理、范式转变作用机理和综合作用机理。主导产业更迭机理为技术创新—主导产业更迭—经济长波;投资周期作用机理为技术变革—投资周期—经济长波;范式转变作用机理为技术创新—范式转变—经济长波;综合作用机理为技术创新驱动的综合模型,Papenhausen[23]在技术创新驱动经济长波的大框架下提出了多层次的整合模型,从不同层次来看,影响经济长波的因素有:范式搜寻、制度变革、委托—代理冲突、范式代。曾繁华和王飞[24]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跃迁的本质是当产业内升级达到较高水平后,企业通过开辟新的技术渠道突破特定经济发展阶段的核心技术束缚,实现产业全球价值链从低增值环节向高增值环节的转移。

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在三个层面逐次传导的,即企业、行业和产业,是从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同时进行横向和纵向扩散和转移的,由此形成特定的内在机理。 马吉山[18]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科技创新是如何推动蓝色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一是海洋科技创新促成了涉海企业规模的扩张;二是海洋科技创新引发整个行业的发展;三是海洋科技创新带来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海洋科技创新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的内生性主导动力,在蓝色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张银银和邓玲[25]提出,多个转型中传统企业形成联系紧密的创新联盟,并在空间上不断集聚,逐渐形成创新的生态系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蓝色经济战略性新型产业应该以海洋为依托,重点培育生物制药、海水淡化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并逐步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以及海洋生物工程等高端战略性重点产业。

五、中国蓝色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近年来,中国蓝色经济发展迅猛,海洋新兴产业逐步壮大,但仍存在海洋科技创新不足、高端海洋人才匮乏、海洋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海洋是蓝色经济区最大的自然资源,从稳定经济增长看,迫切需要加快发展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海洋战略。在实践层面,中国应该有效搭建海洋人才教育平台,提升海洋科研创新能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刘堃和刘容子[8]分析了欧盟的“蓝色经济”创新计划,归纳了蓝色经济创新计划的三大要点,结合新形势下海洋强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应建立国家海洋数据共享平台,加强国际海洋科技交流与合作,着力培养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工程技术、科技服务和产业化人才队伍等建议。陈晓文等[26]通过对青岛市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以及对各大类主要出口商品结构的剖析,提出发展科技支撑下的可再生海洋资源依赖型海洋渔业、打造青岛服装引领的全球产业链分工、环境约束型产业的服务转型以及扶持青岛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具体建议。郑木龙[27]认为,蓝色经济区外向型经济发达,利用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多层次、全方位推进国际合作,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陈超贤[28]认为,蓝色经济升级的动力来自海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开放合作,蓝色经济升级需要把创新活力、改革红利、合作潜力叠加起来,形成最大的合力。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使蓝色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敖玉兰[29]在考察域外蓝色经济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蓝色经济发展的四个经验:一是蓝色经济发展需要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二是蓝色经济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三是蓝色经济发展必须树立经济、生态友好的和谐发展观;四是加快蓝色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蓝色经济区核心技术的创新与转化。

中国在发展蓝色经济的进程中,坚持陆海统筹、开放合作原则,以科技创新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同步发展。中国的蓝色经济发展必须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相衔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各异,套用一种理念、规划或合作模式不现实,应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点与合作点,进而制定共同规划,实现发展战略对接,项目和企业对接,机制对接等。

六、国内外蓝色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研究述评

从国内外涉及蓝色经济、海洋经济和创新的大量文献梳理可以看出,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蓝色经济的内涵、经济贡献、测度方法,内在机理、发展动力、科技创新和发展策略等方面,几乎涉及了一个经济系统研究的方方面面,国内外上述研究成果为中国创新蓝色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借鉴。但是,现有文献对蓝色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稍显不足,更鲜有文献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国家创新系统三个角度研究蓝色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策略。

目前,中国地区之间的海洋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沿海省份对新投资和海洋项目的无序竞争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区域产业同构和海洋生态恶化。中国的蓝色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海洋科技水平、海洋科技产品、海洋信息水平和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创新理论看,科学创新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但科学技术只有和物质生产相结合才能实现其价值。从中国蓝色经济发展现状看,海洋科技创新并没有对区域蓝色经济发展形成强大驱动力,主因在于缺乏蓝色经济和创新驱动的协同运行机制,导致了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发展的脱节。

一个国家的蓝色经济发展道路既具有绿色、可持续、全球福祉的共性,同时又具有自我特性,不同区域、不同阶段,一个国家的蓝色经济发展模式应有不同的自适应性选择。要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区域经济必须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在发展方式上,应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在发展方向上,应从GDP至上转向智慧增长、绿色增长、包容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发展蓝色经济、高效生态经济为主导,建设重要经济增长极。”在中国现阶段,“一带一路”规划和发展“蓝色经济”已成为国家战略,而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驱动”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将经济新常态和国家“一带一路”规划衔接起来,从创新驱动角度分析“一带一路”规划点上的区域蓝色经济发展将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其研究结论将为国家“一带一路”和“经济新常态”建设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探究[M]杜贞旭,郑丽萍,刘昱岗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2] 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创新型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J]群众,2011,(8):31-33

[3] Rome, P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 71-102

[4] 郭庆旺,贾俊雪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8—2004 [J]经济研究,2005,(6):51-60

[5] 王小鲁,樊纲,刘鹏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1):4-16

[6] Behnam,A Understanding the Blue Economy[A]East Asian Seas Congress, Building a Blue Economy: Strategy,Opportunities and Partnerships in the Seas of East Asia[C]2012

[7] Kathijotes,N Keynote: Blue Economy-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ural Aspects towards Sustainable Coastal Development [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101(22):7-13

[8] 刘堃,刘容子欧盟“蓝色经济”创新计划及对中国的启示[OL/BD]http://www cnki net/kcms/detail/ 113525 P201501050954015 Html

[9] 赵炳新,肖雯雯,佟仁城,等产业网络视角的蓝色经济内涵及其关联结构效应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5,(8):115-147

[10] Young, M Building the Blue Economy: The Role of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in Facilitating Offshore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ne & Coastal Law, 2015,30(1):148-174

[11] Maria,B A Blue Economy for Aotearoa New Zealand?[J]Environment, Development & Sustainability,2014,16(3):459-470

[12] 崔英镇A Study on Blue Economy, 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Ocean Governanc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Yellow Sea Rim and East Sea Rim[J]Journal of Maritime Business,2013,(4):109-145

[13] Bogdan,A,Istudor,N.,Gruig,R.,etalNew Holistic Approach of Bioeconomics and Ecoeconomics Theories, Practical Bridging from the Green Economy to Blue Economy, trough New Integrated and Innovative Paradigm about “Bio-Eco-Geo-Economy” [J]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4,(8): 83-90

[14] 秦宏,谷佃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实证分析[J]海洋科学,2010,(11):17- 19

[15] 冯瑞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6] Ding,J.,Ge,X.Q.,Casey,R ‘Blue Competition’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J]Marine Policy, 2014, 44(2):351-359

[17] 张晓燕金融资源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公司金融研究,2015,(1):121-131

[18] 马吉山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19] 王珍珍“十二五”以来中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成效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58):33-39

[20] 李增刚,兰志红实施蓝色经济战略需要制度和技术的双重创新[J]理论学刊,2010,(10):40-42

[15] Krammer, S Drivers of National Innovation in Transition: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J] Research Policy,2009, 38():845-860

[21] 魏守华,吴贵生,吕新雷 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中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J]中国软科学,2010,(9):76-85

[22] 王萍萍,王毅技术创新驱动经济长波的机理:文献综述[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

[23] Papenhausen, C Causal Mechanisms of Long Waves[J]Futures, 2008,40(9): 788-794

[24] 曾繁华,王飞 技术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跃迁机理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2):51-55

[25] 张银银,邓玲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机理与路径[J]经济体制改革,2013,(5):91-95

[26] 陈晓文, 曾睿,李泽伊 蓝色经济战略下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研究——基于青岛市的数据分析[J]东方论坛,2015,(1):28-36

[27] 郑木龙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5,(1):73-74

[28] 陈超贤山东蓝色经济升级版的衡量标准与动力机制[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5,(1): 25-32

[29] 敖玉兰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蓝色经济发展模式[J]理论探讨,2015,(1): 99-102

(责任编辑:杨全山)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