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军事思想略论

2016-09-10 07:22梁华君
党史文苑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叶剑英

梁华君

[摘 要] 叶剑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本文分别从四个方面剖析叶剑英的军事强国思想: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丰富发展军事理论体系,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以国家建设为基础,带动国防建设步伐;以培养军事人才为目标,健全军队建设体系;以打赢现代化战争为最终目标,大胆创新开展军事科学研究。由此可见,叶剑英对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军事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叶剑英 军事思想 军队现代化

叶剑英坚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军队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一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地分析各个时期的主客观条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国防军队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军事领域,对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丰富发展军事理论体系

如果说经济、政治、文化这些领域的发展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那么作为一个国家的“护卫”的军事国防,更是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方向。叶剑英非常重视学习、研究与发展先进的军事思想。早在1941年5月,叶剑英就指出:革命军人“不懂马列主义,不能成为革命的军事家,等于不懂军事不能成为革命的战斗的政治家一样,可能会成为‘半吊子’的革命军事家。”[1]p70其意在于号召当时学习热情不高的延安军职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他结合毛泽东先前的军事科学研究理论,把辩证唯物论与军事理论和技术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于军队国防建设中。

唯物辩证法是叶剑英军事谋略的精髓。作为一代军事大师的叶剑英,在认识和判断战争形势时,都是从与军事相联系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战略资源等各种因素,全面、客观地判断其走向。1941年的苏德战争,叶剑英就如何判断日军的动向问题,领导军委一局的全体同志从各个方面进行调查,对整个形势反复研究,准确地判断了其进程[2]。叶剑英不仅在大战役中善于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而且在他独立领导一个部门时,更是善于辩证对待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例如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大反攻,需要后方各解放区力量的支持。正如毛泽东所说:“走一步看一步的指导方式,对于政治是不利的,对于战争也是不利的。”[3]p222时任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的叶剑英就此强调指出:“战争是全面的,要配合作战,甚至集中作战,我们要有全面的观点,要有牺牲局部、顾全大局的精神。”[1]p82-83叶剑英就是这样妥善地谋划战争,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以最大力度配合支援了刘邓大军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认为,科学的预见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预见。善于预见,也正是叶剑英军事工作的一个特点。他在指导战争中,调查研究“敌、我、友”的基本情况同时,探索敌军的特点与规律,善于迅速掌握中心情况,作出科学的预见。1943年2月,日军欲集结大量兵力对我方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进行大“扫荡”。叶剑英分析当时苏德战争全局及其战果对日军的影响,认为日军在德国惨败后,欲通过调用兵力加强对中国正面战场的进攻,同时为防后背被袭击,对八路军后方战场进行大“扫荡”,从而为太平洋作战取得南部和沿海的控制权。于是,叶剑英将其判断结果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后不久,日军果然对正面战场发起的进攻,对华北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由此可见,指导战争中,正确的军事预见是制定成功军事战略的前提。为了给中央提供决策参考,叶剑英组织同志们昼夜加班,先后编写了一系列专题总结材料,例如《六年来敌我战术之研究》等[2],对1943年的反大“扫荡”起了重要作用,也证实了叶剑英正确的判断与科学的预见。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对未来战争性质特点的预测与判断,为我国军事理论界所普遍接受,并对国防军队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先导作用,让人不得不叹服他的预见之高明。

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加快国防建设步伐

物质资料生产是物质世界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作为国防建设,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就是它的物质基础。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进行国防军队建设的首要前提。早在党的八大上,叶剑英提出的八个关于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建议,其中明确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重要性[4]。叶剑英多次重申,国防建设费用支出应当控制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适度水平上,不得片面强调盲目发展军事,超越国家经济建设的速度。但是也建议国家经济发展适当配合国防建设,叶剑英强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者并不矛盾,只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者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富国强军。

叶剑英在《正确估计战争的两种可能性,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这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年代,不因目前的稳定和平而安逸,不放松警惕,充分利用这个期间的时间,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以积极的态度去进行国防建设。正如他所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了,技术也尖端化了,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国了。当我们取得政治和军事技术上的压倒优势时,那时敌人想打也不敢打了。”[5]这样就可以真真实实地去维护和平。叶剑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更加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好经济,给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最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是基础、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三、以培养军事人才为目标,健全军队建设体系

国防建设依靠是军队,精密的军事训练锻造强大的军队。1950年,叶剑英曾明确提出,提高军队质量,是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军事训练是任何一个军队最基础的技能培训。叶剑英根据毛泽东新时期的军事思想,提出将海、陆、空三军合成,共同作战的军事战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这也是叶剑英三军联防的城市国防计划。他还要求部队以“练为战”作为根本目的,根据实战需要,在最困难复杂的境况下进行各列形式的近战、夜战训练。同时根据三大兵种的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还实行了“精兵主义”,减少保障部队和普通兵员,加强特种兵的锻炼培养。叶剑英就是以“兵贵精不在多”的要求,去提升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最终达到“四个结合”的目标[4]。但不是军队训练好了,就能百分百的胜战。毛泽东强调过,“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我们军队是服从党的意志,是“党指挥枪”,加强军队政治建设是中心任务。对于部队内出现的军权至上,否认党在军队建设工作关键作用等倾向,叶剑英强调,我们中国军队是政治领导军事,是执行政治任务的革命武装,决不允许军队凌驾于党之上。

叶剑英深入分析军队现代化建设,军械设备的科技化需要更多科学头脑操控装备的军事指挥人才。他提出“人才先行”的思想,要将军队牢牢掌握在最可靠的人手里,提高军队干部队伍的现代化,即军事、政治和科技专业知识的培养。一个优秀的现代化军队干部,不仅要有先进的军事理论知识的头脑,而且要在实际指挥操作中走向现代化,这就需要加强部队以及军事院校的教育。叶剑英在建设全军院校的工作中,始终坚持把毛泽东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思想作为方针。他强调,干部训练不仅要抓好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严格进行战役训练。他主张实行“两股绳”的训练方式,重点解决军队干部的深造与提高问题。叶剑英将军事训练与院校教育两者巧妙结合的培养方法,是实现军队干部具有现代战争知识,熟练运用军事技术设备,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

四、以打赢现代化战争为最终目标,大胆创新开展军事科学研究

叶剑英指出:我们要建设国防现代化,发展先进的军事技术,改善武器装备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仅掌握现代化的军事手段,没有正确的军事指导方向,是不能有效地对付敌人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军事科学研究。作为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叶剑英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军的实际情况,建立现代军事科学体系。首先,叶剑英强调,要以军事需要与军事实践为目的,确立军事科研的方向和方法。他提出“统一规划、全军动手”的科研工作设想,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在军事科学研究中,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原理,总结我军的战争经验,研究出适合我军在未来战争中所需要的战术、战役的指导思想及作战方法。其次,加强军事科研队伍建设也是叶剑英一直关注的问题。叶剑英非常注重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要求研究人员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军事思想。他还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要求科研人员在红、专、健三方面全面发展[6]p441-442,努力做到思想红、业务精、身体好。他反复耐心进行思想教育,指出军事科研工作关系未来战争的胜败,不得放松研究工作。1972年,他还在对军事科学院工作的指示中提出,要有计划地培养研究干部,采用军队院校互相交流的方法,更新研究者的知识。再次,叶剑英多次强调军事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强调抓住科研资料的重要性,要求大胆创新。他还指出,学术研究不是简单地整理资料,把原材料翻版,而是根据自己的推理、判断对原材料加工制造,进行科学的概括,提到理论的高度,创造出新的成品。这是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没有这一步,就不可能解决任何学术问题,也不可能完成学术研究工作的任务[1]。叶剑英对军事科学研究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一整套关于军事科研的理论,为军事科研建设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叶剑英认为,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终目的是打赢现代化战争。因此,必须要研究现代战争的特点,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打赢现代化战争。叶剑英用全面的观点,坚持战争有可能爆发、也有可能不爆发的两点论,深刻分析未来战争的五个特点。1960年,他进一步对未来战争进行了分析,在《现代战争与军事训练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做好打的一切准备。叶剑英根据毛泽东人民战争的理论,结合现代国际条件,准确把握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以打赢现代化战争。首先,要全面把握人民战争的规律特点,运用复杂多变实战训练形式做好战争准备;其次,按照叶剑英的观点,坚持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这种战略上的防御性、战术上的进攻性的方法,是能够有效地粉碎敌人的武装力量,达到战争的目的;再次,叶剑英认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仍是现代战争的根本目的。于是,他进行了多次模拟实战的演习,把唯物辩证法正确运用在军事领域中,采用几种不同作战法相结合,形成合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正确进行军事科学研究建设,把握未来战争的规律特点,是立足于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关键一步,也是军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叶剑英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2]丁家琪.叶剑英军事谋略初探[J].军事历史研究,2007(1).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范硕.叶剑英关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主张[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2).

[5]庞世伟.叶剑英的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J].党史文苑,2008(6).

[6]范硕.叶剑英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陈 洪

猜你喜欢
叶剑英
叶剑英的港澳情
叶剑英(上)
叶剑英与军事科学院的创建和发展
纪念叶剑英诞辰100周年
记叶剑英元帅的一次垂钓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
叶剑英平定香洲兵变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叶剑英的参谋工作实践及其卓越贡献
叶剑英的军事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