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荣耀

2016-09-10 07:22李丹
时代报告 2016年1期
关键词:安格斯高铁旅行

李丹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高速铁路上,“和谐号”列车如白色的蛟龙满载着便捷、高效,更承载着许多人的梦想和希望穿行。高铁改变的不仅是中国人的出行,而且在快速运输区域带动和衍生了一系列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不唯如此,高铁还改变了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地位,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

高铁,蕴含着充满艰辛的中国智慧,带来了属于中国的荣耀时刻。

乘着高铁去旅行

2013年12月,在郑州刚刚工作没多久的何耀君想到千里之外的西塘古镇旅行。假期只有三天,最后她选择动车出行,与卧铺相同的票价,却节省了近一半的路上时间。这三天的假期过得美好而充实,当别人问起她这趟西塘之行,她都强烈推荐这条线路。第二年的冬天,她又乘坐相同的交通工具到达了她喜欢的古镇周庄。她告诉时代报告记者,最近一次从郑州乘高铁到北京的经历让她对高铁的好感度倍增。那天她到达郑州东站时,离发车时间只有十分钟,已经来不及取票。而这时工作人员告诉心急如焚的她,凭二代身份证就可以通过检票口上车。此时,何耀君第一次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和高铁结合后给普通人带来的便利。

因高铁受益的还有爱旅行的“银发一族”。浙江丽水60多岁的戴阿姨虽然喜欢旅行,但自从上了年纪,就再也不能出远门了,只能在市区活动。因为坐上车,她便可能呕吐,甚至会浑身抽搐。她本来心脏就不太好,心跳速度有时会降到50次/分钟以下。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她就必须得去医院。而当地的高铁开通之后,因为运行平稳,让老人少了许多顾虑,她决定乘高铁去外地走走,看看她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姐妹,也看看那些她心仪已久的大城市。

安全、平稳、高效,不必担心离地飞行的恐慌,不必担心各种原因的延误,使高铁成为许多人出门旅行的第一选择。

2015年夏,一张用多种颜色绘制的“全国高铁线路图”在微信朋友圈悄然走红。这张高铁图的原创者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一位80后的大学老师、中科院地理学博士陶岸君,他花了半个多月时间,修改了三版才绘制成功。在这幅线路图上,陶岸君用制图软件绘制了77条高铁线,各个高铁线还使用了不同的颜色——京广深港专线是大红色的,哈大客运专线是浅蓝色的,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是浅紫色的……不仅如此,他还清晰地标注了换乘火车站、线路名称、起始点、停靠站点、站间距等信息。同时,这个高铁线路图还参照东亚地区制图习惯,贴心地给出了英文、日文、韩文版,方便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朋友进行参考。

绘制高铁线路图是陶岸君在欧洲和日本旅游,看到这些国家清晰美观的高铁地图时突然闪现的念头。回国之后,他开始收集国内每条高铁线路的站点信息。把一个个站名标注在地图上的时候,他觉得有一种在旅行的感觉。让陶岸君没想到的是,这幅高铁线路图免费在网上发布之后,受到众多网友热捧。有的网友表示,这张高铁图像地铁图一样清晰明了,让人想直接翘班,把各个线路连起来都走一遍。而关于这幅地图的评论则充满了网友们对旅行生活的各种畅想:“从南京一路向西,途中经过合肥、汉口、重庆,最后到达成都,这条线路简直就是为吃货准备的!”“从杭州一路南下到厦门,就是小清新看海之旅。不过之前也可以先绕到南昌吃碗粉再出发!”

当大家纷纷感叹高手在民间时,官方也有了行动。2015年12月2日,京沪高铁旅游推广联盟在济南成立。纵贯南北交通的京沪高铁线,长达1380多公里,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8个省市,最远只需5个小时就能抵达。8个省市携手构建高铁沿线旅游合作平台,借助高铁线路,串联起沿途20多个大中小城市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感受中国各个城市的魅力,使“快旅慢游”成为常态。可以想见的是,越来越多旅游联盟的出现能让高铁的服务越来越全面、细致,并且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

1小时经济圈

2015年11月25日上午11时,李克强总理带领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16位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乘坐从苏州到上海的高铁。上午11点22分,17位领导人安全到达目的地。

99公里,22分钟。正是由于高铁无与伦比的行驶速度,长江三角洲1小时经济圈得以形成。

早在7年前国务院发布的《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就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将以高铁为枢纽,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辐射圈,加速与其他城市的交往。在《长三角地区高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评价》一文的测算中,2008-2012年高速铁路对长江三角洲区域GDP的平均贡献率为5.64%,而在2012-2015年间,这个比率上升至18.9%,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

在2013年7月之前,以往上海、杭州、南京形成的黄金铁三角中,宁杭之间由于没有直达的高速铁路而相对落寞,黄金三角也因少了一条高铁线而逊色许多。宁杭高铁开通,打通黄金铁三角的最后脉络,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形成。

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新干线带来的人流与货流,在车站周边地段形成了众多商业中心区,聚集了大量商业项目如办公楼、商店、购物中心等。商业的发展同时提升了当地房地产的吸引力,进而引进了学校、图书馆、医疗中心等机构,最终带动了建筑、贸易、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了著名的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城市圈。而在今日的中国,因高铁形成的经济圈比比皆是,不但如此,环渤海经济圈、中原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圈等经济区域还因为高铁的连接,形成极强的联动作用。

在无锡从事销售工作的王燚,一周乘坐高铁到上海达五次之多,45分钟的路程,59.5元的票价颇为公道。他这样的“双城”生活已经持续了10个月。高铁和地铁的无缝对接,使得他在下高铁十几分钟之后,就已经舒舒服服地躺在家里的沙发上看上电视了。他告诉时代报告记者,长江三角洲方便的高铁网,让他周围的同事和朋友已把高铁视为日常必备的交通工具。

在快速区域运输所带动、衍生的一系列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以高铁为纽带的“城市圈”和“城市带”,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正是因为高铁颇为明显的经济效应,中国各省份几乎都在争取能够于“十三五”期间在省会间修建更多的高铁线路。有研究机构曾预测,我国高铁在“十三五”期间将增至数万公里的规模。

“高速列车把中国变小了”

2013年11月,伦敦市长约翰逊在访问中国之后,在英国本土的《每日电讯报》专门发文说:“中国高铁的速度超过最快的玛莎拉蒂,它的噪音和震颤几乎和猫咪喘息的声音一样小。从北京到上海的高铁项目历时多久?两年!朋友们,是两年!这是我们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进行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估的时间。”话语中的“羡慕嫉妒恨”溢于言表。

而在当年的10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泰国时亲自“推销”起了中国的高铁技术,试图促进中泰铁路合作。这是媒体所报道的李克强总理“推销”高铁之路的起点。在此之后,李克强成为国民眼中的“高铁代言人”,被称为“最强高铁推销员”。

在中国领导人的“高铁外交”进展得如火如荼之时,中国高铁也成为境外记者观察中国发展的一扇窗口。

2015年6月底,澳大利亚的金融记者安格斯·格里夫坐上了中国高铁。几乎在同一时刻,安格斯的姐姐在澳大利亚乘火车旅行。两人以不自觉的行动对比了中澳两国铁路系统的差异。“从上海到北京,普通的火车要十几个小时,而高铁仅用了不到5小时。那天的雨一直在下,但我乘坐的高铁时速一直在300公里以上。”安格斯的姐姐从布里斯班到悉尼的火车之旅却有些缓慢。那段距离安格斯的旅程少280公里,耗时却长达16小时。“姐姐乘坐的还是特快客运列车!这哪里看出来是‘特快’了?”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列车因为在梅特兰撞上了两头牛而延误了一个多小时。安格斯因此觉得很沮丧:“我和我姐姐,到底是谁在发展中国家?”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汤姆·切斯希尔也曾乘坐高铁从北京出发去西安,再前往武汉,之后是南京和上海,最终返回北京。他认为,这是游览中国的最佳方式,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这是一个大开眼界而且有趣的过程”。

从北京到西安的1100多公里,汤姆仅用了5个多小时。之后,他又登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全程4小时。在武汉住了一夜后,他又登上开往南京的高铁,花费4个小时。随后,“我们在铁轨上一路向前,花了1小时40分钟抵达上海”。最后,汤姆又自上海北上,花了不到5个小时抵达北京。在浮光掠影式的旅行中,汤姆乘坐高铁走过了4万多公里。他发自肺腑地感慨,“高速列车把中国变小了”。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奥斯汀·拉姆齐(中文名为王霜舟)在中国采访时曾写下关于中国铁路的相关报道。他认为在中国这个奋发进取的国度,基础建设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对铁道系统的改造,“1981年,中国铁路总长仅有5.4万公里,如今这个数字差不多翻了一倍”。王霜舟还对比了中美铁路系统的差异:“美国只有一条在运营中的高速线路,就是‘美铁’所经营的沿美国东北走廊‘阿西乐快线’,平均速度只有116公里/小时。这样的速度,中国人早已不屑一顾。”

乘坐高铁,何耀君获得了一次完美的旅行,王燚得以感受便捷的双城生活,汤姆·切斯希尔得以了解1.8万公里高铁与中国发展之间的关联。通过高铁这个工具,他们都平安、迅捷地到达了目的地。而对于正在腾飞的中国来说,她亦希望借助高速铁路完美抵达自己的希冀之所在。

高铁把中国变小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变好了。而一条条白色的蛟龙在未来不只会在中国的版图上游动,它将会携着“Made In China”的字样飞向世界。高铁,将成为未来中国值得骄傲、感到荣耀的新名片。

猜你喜欢
安格斯高铁旅行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酋长的答谢礼
山上有座高铁站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安格斯和鸭子
回眸
夏日旅行
24美元的“冷漠”罚单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