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教师自身教学资源的六个角度

2016-09-10 09:04洪敏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昆山特长教学资源

洪敏,江苏省昆山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苏州市教育学会世界遗产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理事,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为学校多项省级立项课题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承担者之一;曾在《人民教育》《教学与管理》等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四十余篇:先后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二等奖、江苏省“新世纪园丁”和“五四杯”论文竞赛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资源的使用者,也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而且教师要注重开发自身教学资源。所谓教师自身教学资源,是指教师自己动手,直接开发蕴藏于自己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工作学习、爱好特长、经验教训、日常用品之中的教学资源。开发这样的教学资源,可以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而且有利于形成课堂教学的个性特色。同时,由于学生天然具有“向师性”及“亲师性”的特点,因而这样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2014年8月,笔者应邀赴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在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主办的“2014全国高中特色课堂展示交流研讨会”上开设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下面,结合此课谈谈教师如何开发自身教学资源。

一、从方言中开发教学资源

方言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教学资源,可为教师授课所用。如今,由于多种原因,有许多学生已经不能流畅地说自己家乡的语言了。

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中,为了说明口语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不规范、易失真、多样多变等不足,笔者以昆山方言为例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使他们对这一道理有了直观的体验和感受。

【案例一】说出以下昆山方言的意思。

嫩阿是迪为格?(你是不是故意的?)阿是要吃生活?(是不是想挨揍?)我们来猜东里猜(我们来类似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小明,不许讲张!(小明,不许讲话)

课堂上,尽管学生大声地学说、热烈地讨论、认真地猜测,但还是搞不清这四句话的确切意思。在这样的探究和体验中,学生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方言差异对文化传播的不利影响,而且明白了“文字”等其他文化传播手段对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自然过渡到了下一个知识点。

在开发方言教学资源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紧扣主题,既要让学生感受方言的独特魅力,更要让方言为教学服务,而不能喧宾夺主,冲淡教学主题;二要紧贴生活,尽量选用活态的方言表达;三要引导学生重视方言,使他们懂得方言既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文化价值,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文化发展多样性的体现。让学生学方言、讲方言不仅是对方言的弘扬和保护,也是对地方知识、智慧、记忆、特色的弘扬和保护。

二、从人际交往中开发教学资源

任何人的阅历、知识都有一定的限度,教师也不例外。这时,从他人身上尤其是自己的同事、亲朋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和资源,无疑是一条便捷而又可靠的途径。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强调,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教科书通过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说明其对文化变迁的影响,虽然令人信服,却缺乏生活感和亲切感。在备课过程中,我家饭桌上的一碗熏肠给我带来了灵感。熏肠正来自贵州,是不久前,我的一位在昆山打拼多年的贵州朋友送给我的。于是,我将这一碗肉拍下来,放进了PPT中,成了信手拈来却又自然贴切的教学资源。

【案例二】熏肠是怎么来到我家的?

请大家看这张照片,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让我来告诉你们,这正是你们贵州的熏肠,而且这张照片是在我家餐桌上拍的。我待在昆山的家里,为什么能品尝到贵州的关味佳肴,感受到贵州的饮食文化呢?大家肯定觉得这没什么稀奇,因为我们刚刚知道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其实不然。在此之前,我没有来过贵州:当然,这也不是我在昆山的商店里买的。那么,它是怎么来到我家的呢?它是我的一个从贵州到昆山落户多年的朋友送给我的。而且,这个熏肠还是他自己在昆山做的。所以,贵州熏肠这门技艺已不是贵州独有了。请大家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通过思考和议论,很快就得出了“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的结论。

人际交往方面教学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借鉴交往对象的人生经验和教训;二是借助交往对象的知识、技能,包括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三是利用交往对象的职业;四是使用交往对象直接提供的与教学有关的物质资源。

开发和利用教师人际交往方面的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前者是让教师的交往对象走进课堂,包括交往对象本人直接走进校同、登上讲台。后者主要是让学生走进教师交往对象的生活、学习、工作场所,使学生获得更直接、更真切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这“一进一出”,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开拓教学时空,增加实践环节,提升教学品质,同时也能使学生结交新的良师益友。

三、从工作经历中开发教学资源

教科书强调,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做法、成果以及教师在其中所做的工作,一定能更加生动地说明教育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三】在校园中传播江南水乡文化。

首先,笔者对学生说:“老师工作的学校叫江苏省昆山中学,这所学校地处江南水乡,为了传承江南水乡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学校正在建设江苏省级的江南水乡文化课程基地。”

接下来,笔者利用PPT,向学生展示了昆山中学已建成的江南水乡文化展览厅的图片,校园内江南园林和江南水乡文化专用教室的图片,专业团体到校表演并教唱昆曲这一发源于昆山的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图片,以及《江南古建筑》校本课程的图片。

最后,播放了一段笔者的学生介绍昆山古镇周庄的视频,引起了六盘水三中学生的浓厚兴趣。笔者觉得,这段视频至少具有三个作用:一是说明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二是鼓励学生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三是推介江南水乡文化,使文化传播产生实际效果。

教师在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工作内容和工作业绩开发为教学资源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要有机渗透,二要恰如其分。

教师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取得的工作业绩,是教师日常生活的主体部分。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方便、快捷地引入课堂教学。而且在此过程中,还有利于实现教师对自己承担的角色和工作的反思。

四、从爱好特长中开发教学资源

健康积极的爱好和特长,能丰富教师生活,塑造教师的气质、素养、胸怀,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同时,如能善于开发和运用那些爱好和特长,就会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笔者平时很喜欢古典诗词,尤其喜欢唐诗。于是笔者便在教学设计时,着力寻找与文化传播相关的唐诗,如用其设置情境等,产生较好的效果。

【案例四】用唐诗印证教科书的观点或结论。

为了快速而又有趣地引入口语这一传播媒介,笔者让学生阅读了下面这首浅显易懂的唐诗。

逢入京使

岑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学生阅读后,笔者问他们,这首诗说明口语这一传播媒介具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诗,很容易就看出了口语快捷方便的特点。同时.也有学生由此看出了口传信息在传播效率、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此外。在这节课中,为了印证“烽火狼烟”在传播中的作用,笔者引用了王建的《赠李想仆射二首(其一)》: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由于长年坚持读诗,笔者也有了写诗的特长。于是,笔者便开始摸索将自己的这一特长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一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编成一首或一系列的数首诗歌。在展示给学生时,将关键概念或结论留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整理、填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笔者通过自编诗歌总结《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了课堂小结的学习任务。

鉴于教师个人的爱好特长对自身及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应积极主动培育和运用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一要培育健康向上的爱好特长,摒弃不健康的爱好特长,减少缺乏积极意义(如打麻将)的所谓爱好特长。二要有意识地培育与学科教学有关的、能满足学生需要的爱好特长。三要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培育新的爱好和特长。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由于开设了水乡文化方面的校本课程,许多教师便主动根据这一需要调整方向、认真钻研,很快就对水乡文化有了较多较深的了解。四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爱好特长,使之在拉近师生距离、优化课堂生态、形成教学特色、发展学生特长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从经验教训中开发教学资源

教师在为人、处世、读书、做事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无疑是教师本人的宝贵财富。同时,教师如能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介绍给学生,又会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宝贵资源。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注重将自己记忆知识的方法告知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执教“矛盾的基本属性”时,由于“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一观点较难理解,所以有些学生老是搞不清哪一个是相对的,哪一个是绝对的。于是,笔者便将自己独创的方法教给学生——用“相同”和“决(绝)斗”两个词来记忆,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文化传播的问题上同样如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播者。因而,每个人都要注意传播优秀的文化和有用的信息,努力提高传播的效果。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如能有意识地将自己在文化传播中的表现、做法、经验和教训展示给学生,一定会让学生形成传播文化的意识,提高文化传播的能力。

【案例五】在传播文化时,应该怎么做?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笔者告诉他们,在上课前,笔者已经将六盘水三中的美丽景致发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笔者在昆山的同事、朋友们,几乎与笔者同时欣赏到了你们校园的美丽。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文化传播中的责任意识,笔者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在传播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爆炸事件相关信息时的做法:只传播真实的、具有正能量的信息,不传播明显虚假的或搞不清真假的信息,不传播起副作用的信息。

为了提高学生文化传播的能力,笔者将自己发布微信的经验拿出来跟学生分享:尽量确保发布的内容真实无误:及时或适时发布:适当留白或设置竞猜,造成悬念;图文并茂:及时回应他人的评价,等等。

教师在开发自身经验教训方面的教学资源时,要注意经验的适应性,即教师引入课堂的经验要与学生的年龄、能力等相适应;要注意经验的多样性,即教师提供给学生借鉴的经验应包括做人、做事、做学问等多个方面;要注意经验的清晰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即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经验能够讲得清楚、做得出来,而且最好是有组织、成系列的;要正视自己的教训,与学生一起剖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一起讨论避免产生同样错误的措施。

六、从日常用品中开发教学资源

日常生活用品虽然普通,但却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和方法,如能巧妙运用,一定能使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次上课,笔者根据一位初中物理教师的课堂实验,设置了一个命题让学生判断:一个生鸡蛋经过甩动后能够较容易地竖立起来。起初,绝大多数学生不相信这个结论,或表示说不清楚。于是,笔者便拿出两个生鸡蛋,请学生尝试,但未能成功。这时,笔者拿出了一块布,铺在桌上,让学生再试。这次终于成功了。据此,大家得出如下结论:在硬桌面上要将鸡蛋竖起来难度很大,但加上一块布后,就容易得多。这使学生明白了实践是认识来源和检验标准的道理。

【案例六】拍卖奥灶面。

奥灶面是昆山人的日常面食,又具有昆山地方文化特色。为了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笔者首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了奥灶面的特点并配上诱人的图片。其次在于该面浇头有考究,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卤鸭则以“昆山大麻鸭”用老汤烹煮。奥灶面还注重“五热一体,小料冲汤”。“五热”是碗热、汤热、油热、面热、浇头热。“小料冲汤”是指根据来客现用现做,以保持原汁原味。

当学生的“胃口”被调动起来后,笔者突然说:“其实,笔者今天把奥灶面带来了。”闻听此言,学生一阵欢呼。笔者接着说:“不过,笔者带来的是具有奥灶面特色和味道的方便面,不知道大家想不想品尝?”此时,学生依然表示想要品尝。笔者便问他们:“僧多粥少、供不应求怎么办?”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道:竞拍。于是,一场热火朝天的拍卖开始了。不知不觉地,奥灶面文化便通过一个普通的生活用品和一次模拟的商贸活动留在了六盘水学生的心目之中

开发日常用品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作用:一是简单方便、成本低廉;二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知识来自生活、知识用于生活的道理;三是有利于增强高中政治课的实验性和操作性,改变课堂上只有想和说,只有理论论证的“空对空”局面;四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五是有利于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到实处。

此外,教师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都可以成为课堂上的有效资源。教师一个和蔼的微笑,可以在无形中化解学生的紧张心理;—个善意的眼神,可以悄悄地阻止学生的不认真、不投入;一句幽默的或鼓励的话语,可以快速地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充分挖掘自身宝藏。因为,留心处处皆学问,留心处处有资源。

(责任编辑 罗登廉)

猜你喜欢
昆山特长教学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老板的特长
昆山之路为何震撼人心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特长
钱就是特长
黄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