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作乾坤窃禄人”

2016-09-10 07:22沈栖
检察风云 2016年15期
关键词:现职俸禄字号

沈栖

唐末诗人杜荀鹤在《自叙》一诗中云:“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杜氏出身寒微,又生值农民战争高潮期,对世态浇漓、黎民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体察,故诗作多讽时刺世,描述国家和人民的惨痛境遇。他的《唐风集》足以证明其并非无聊的“宇宙闲吟客”。杜荀鹤官至翰林学士,能有“怕作乾坤窃禄人”的心虑,这在贪官污吏盛行的封建社会委实难能可贵。

“禄”者,俸禄也。韩非子在《奸劫弑臣》中云:“事富贵,为私善,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故奸私之臣愈众。”一部封建社会的历史,充斥着大大小小的“窃禄”的“奸私之臣”。

封建社会的寿终正寝,并不能说明“窃禄人”的绝迹。在反腐斗争中频频落马的那些以权谋私、收受贿赂、吞噬公款者,均属此类。其共同特征便是:利用公权力,“蚕食”甚或“鲸吞”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犹如窃贼一般,岂止是“窃禄”,还是在“窃国”哩!

在现实社会中,还有一类“窃禄人”也必须查一查。他们白拿纳税人给予的俸禄,却没能为纳税人办事谋利,相反,还乱缴“学费”,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蒙受重大损失。据《经济参考报》载:东北某市城东有一座化工厂,投资6亿元人民币,而且每试车一次就需要再投入500万元,结果该厂“烟囱巨大不冒烟,机器成堆不出声”。

时下,似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惩治腐败,就是要追查那些中饱私囊的“窃禄人”(这固然必要),而对那些乱缴“学费”的“窃禄人”则因不入个人腰包而予以宽恕。这一误区的存在,替某些好大喜功者热衷于“形象工程”留下了巨大空间,导致国家财政空耗。

记得西汉刘向的《说苑》在谈到为官之道时,把所有的官员分为十二类,列为“六正六邪”,“六邪”之首乃是“安官会禄,不务公事,此为‘庸’”。这类“庸”字号的“窃禄人”,我们平时见得还少么?不学无术、追名逐利者有之,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者有之,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者有之,罔顾民生、只图私利者有之,优柔寡断、议而不决者有之,决而不行、搞“花架子”者有之,无功邀赏、有过推诿者有之……

“庸”字号的“窃禄人”堂堂然居位,暂且先不论唐末诗人杜荀鹤在《自叙》一诗中云:“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杜氏出身寒微,又生值农民战争高潮期,对世态浇漓、黎民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体察,故诗作多讽时刺世,描述国家和人民的惨痛境遇。他的《唐风集》足以证明其并非无聊的“宇宙闲吟客”。杜荀鹤官至翰林学士,能有“怕作乾坤窃禄人”的心虑,这在贪官污吏盛行的封建社会委实难能可贵。

“禄”者,俸禄也。韩非子在《奸劫弑臣》中云:“事富贵,为私善,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故奸私之臣愈众。”一部封建社会的历史,充斥着大大小小的“窃禄”的“奸私之臣”。

封建社会的寿终正寢,并不能说明“窃禄人”的绝迹。在反腐斗争中频频落马的那些以权谋私、收受贿赂、吞噬公款者,均属此类。其共同特征便是:利用公权力,“蚕食”甚或“鲸吞”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犹如窃贼一般,岂止是“窃禄”,还是在“窃国”哩!

在现实社会中,还有一类“窃禄人”也必须查一查。他们白拿纳税人给予的俸禄,却没能为纳税人办事谋利,相反,还乱缴“学费”,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蒙受重大损失。据《经济参考报》载:东北某市城东有一座化工厂,投资6亿元人民币,而且每试车一次就需要再投入500万元,结果该厂“烟囱巨大不冒烟,机器成堆不出声”。

时下,似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惩治腐败,就是要追查那些中饱私囊的“窃禄人”(这固然必要),而对那些乱缴“学费”的“窃禄人”则因不入个人腰包而予以宽恕。这一误区的存在,替某些好大喜功者热衷于“形象工程”留下了巨大空间,导致国家财政空耗。

记得西汉刘向的《说苑》在谈到为官之道时,把所有的官员分为十二类,列为“六正六邪”,“六邪”之首乃是“安官会禄,不务公事,此为‘庸’”。这类“庸”字号的“窃禄人”,我们平时见得还少么?不学无术、追名逐利者有之,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者有之,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者有之,罔顾民生、只图私利者有之,优柔寡断、议而不决者有之,决而不行、搞“花架子”者有之,无功邀赏、有过推诿者有之……

“庸”字号的“窃禄人”堂堂然居位,暂且先不论其个人问题,诸如能力、素养、品行等,就机制而言,我认为在两个环节上明显存在着瑕疵:一是任用选拔。按理说,干部的任用选拔必须是德才兼备,如果说,“德”是干部防“贪”的前提,那么,“才”便是干部防“庸”的要义。现如今,各层级的干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庸官,这显然在干部任用选拔的标准上出现了偏差,“德”降了格,“才”虚了位。二是监管考核。作为干部监管的一项程序,如今政府部门每年都会对机关单位的绩效进行考核,它对领导干部也是必过的一道坎,除了表明其清廉与否,还考量着“胜任”与否。

如何对待“庸”字号的“窃禄人”,无疑是当下吏治的题中之意。山西省近来重拳治吏,对139名在岗位却不在状态的官员或降级,或免职,或调离;从去年开始,贵州省黔西南州尝试推出“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迄今已有1334名不胜任现职干部被召回,其中包括处级干部59名。该州对存在12类“为官不为”情形的干部进行召回,对庸官先给一个“回炉淬火”的机会,如仍不“成器”,将退出官场,绝不姑息!

其个人问题,诸如能力、素养、品行等,就机制而言,我认为在两个环节上明显存在着瑕疵:一是任用选拔。按理说,干部的任用选拔必须是德才兼备,如果说,“德”是干部防“贪”的前提,那么,“才”便是干部防“庸”的要义。现如今,各层级的干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庸官,这显然在干部任用选拔的标准上出现了偏差,“德”降了格,“才”虚了位。二是监管考核。作为干部监管的一项程序,如今政府部门每年都会对机关单位的绩效进行考核,它对领导干部也是必过的一道坎,除了表明其清廉与否,还考量着“胜任”与否。

如何对待“庸”字号的“窃禄人”,无疑是当下吏治的题中之意。山西省近来重拳治吏,对139名在岗位却不在状态的官员或降级,或免职,或调离;从去年开始,贵州省黔西南州尝试推出“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迄今已有1334名不胜任现职干部被召回,其中包括处级干部59名。该州对存在12类“为官不为”情形的干部进行召回,对庸官先给一个“回炉淬火”的机会,如仍不“成器”,将退出官场,绝不姑息!

猜你喜欢
现职俸禄字号
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擦亮晋字号特优农业品牌
规范“消字号”产品 增强用药安全
俸禄的标准
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难”在哪?
领导干部出现哪几种情况会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
关于企业字号权及其保护的法律思考
古代官员“俸禄”有多少
碧江区着力疏通干部“下”的渠道
《种松山庄藏书目》负字号书目标注——周广业父子著述考略
俸禄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