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versation

2016-09-12 05:42
博客天下 2016年15期
关键词:韩红崔永元求助者

The Conversation

编 者 的 话 回 响

明星公益:爱有力 力有度

这些从事公益救助的明星需要时时面对的问题是:有限的金钱和无价的生命之间,到底该选哪个?

助人的尺度

方奕晗

本期封面编辑

韩红的故事让我想起几年前参加过的一次工作坊。

他说:“我反而更担心你,成为一个拯救者。”

助人为乐,这是我们从刚懂事起就被灌输的价值观。甚至都不用灌输,人的身体里总有一种莫名的力量,鬼使神差地牵着你对求助者施以援手。帮助别人,既在现实层面缓解了求助者一时的窘困,对助人者来说,也可以在心理上获得“我很重要”“我是被需要的”的满足感。

然而总有一些事情,是作为凡人的我们帮不了的。比如,在疾病和灾难面前,无论是求助者还是助人者,谁都难免陷入一种巨大的无力感之中。

在仅剩三四天生命的21岁女孩刘会云面前,韩红再一次崩溃,“我有钱,有专家,什么都有,也什么都做不了”。类似地,听到“600万尘肺病患者等着钱用”这个消息,袁立会歇斯底里,会失眠,会在发微博时频繁使用感叹号,会在走访尘肺病人期间捐出218万元……在这个被崔永元称为“公益最初的激动期”的状态中,我看到的是两个心怀善意的女人把自己当成拯救者的故事—她们像披着Superwoman斗篷的女战士,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就立刻冲上去,倾囊相授。

同样被当成拯救者的,还有韩红团队中的医生们。他们的到来,重新点燃了大山里那些看不起病的人活下去的希望。然而哪些人需要手术,哪些病有机会被治愈,有限的医疗资源该如何分配,这些看起来不算太复杂的选择题,会直接决定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这正是从事公益救助的人需要时时面对的问题:有限的金钱和无价的生命之间,到底该选哪个?

企业对于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的意识较淡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科研课题大多集中于理论层面方面,与解决实际问题有关的科研项目仍然较少,许多项目缺乏市场分析,容易造成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成果转化难度加深;另一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大多局限于完成结项验收,缺乏对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凝结与转化,导致科研项目成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应用和推广。

韩红、袁立、毛阿敏、蒋欣、袁泉、刘翔、邹市明……他们是明星,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可支配的财富,对等待帮助的人来说,他们带来的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线生机。但实际上,在无边的黑暗和残酷的命运面前,他们和我们一样束手无策。

如果仅凭一腔热血无节制地付出,不仅于事无补,更糟糕的是,助人者自己也会被拖入泥潭。

同为助人,心理咨询行业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设置,让助人者得以有界线地工作,比如严格限定咨询的时间和地点,来访者在咨询时间之外只能和助理联系,咨访关系结束后双方也不能发展私人关系等。

韩红尝试说服自己,必须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崔永元则告诉袁立,希望她不要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可以像往常一样出国旅行,去玩、去感悟、去思想,而不是把自己弄得凄凄惨惨。

公益从来不是只靠少数人的热情就可以做成的事。充足的钱、足够的管理人才、合理的运营方式,依靠系统和制度,而非个人的热情和道德感,帮助人的事才能做得长久。

冷静、体面、职业化,这是袁立的公益观,也体现了助人的尺度。

她不唯独有英勇

施展萍

本期写作《袁立:做公益也是与自己的一场和解》

写袁立的间隙看了一期许知远的《十三邀》,嘉宾是姚晨,采访前,许知远持有偏见,担心她“是空洞的”。

这种偏见符合人们对娱乐明星的一贯认知:他们的日常生活被高度保护,普遍缺乏真实的生活经验,因而对事件的认知可能浮于表面。

如果确为实情,那袁立就应该算是一个圈中异类。她离生活很近,散发着烟火气:没有助理,会去菜市场买菜、绕着西湖跑步,爱坐公交车,喜欢躲在角落观察车内各种各样的人。在杭州采访时,她就那样随意地走在大街上,并不遮遮掩掩。拍摄当天下着雨,她自己化妆、撑伞,一个人带着备选的衣服就来了。

她没什么明星架子,却又自带气场。刚开始,我把这种气场简单归于名人的气场,但随着谈话的逐渐深入,发现她的气场其实是天生的。她跟我讲述小时候的故事,这个姑娘打小就生猛。

如今袁立最让朋友们称道的是她的思考能力,这并不符合人们的刻板印象—娱乐明星向来是不善思考的物种。

如果你知道她十年前的状态,就会为她的进步感到惊讶。袁立2004年出过一本叫《正午时分》的自传,我用不到2小时翻完了。它就像一杯午后消闲的可乐,喝下去,打两个嗝,没了。

现在的袁立丰富多了,这很大程度上与她的阅读习惯和交往的朋友有关。她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不停留于表面,不会用一些虚头巴脑的概念将自己和他人糊弄过去。她是真想搞明白。观察生活,去书中寻找答案,或者找朋友探讨。

与生俱来的生猛赋予了袁立简单、直接的一面,她很愿意表达自己,但不仅仅停留在自我感受的描述上。与大多数明星热衷在微博上煲心灵鸡汤不同,袁立对社会议题的关注让人耳目一新,她不断发声,话语的尺度还不小,有时言辞激愤。隔着手机屏幕,你仿佛看见了一个穿越而来的杜小月—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袁立饰演的这个姑娘机智伶俐,有种侠女风范。

难免地,网络上出现了种种质疑声,袁立并非全不在意,但能应对自如。一位好友觉得她很符合罗曼·罗兰关于“英雄主义”的定义,“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她诚实地面对自己、面对生活,明知可能陷入困境,还是主动戳破了身为明星的那层矫饰虚伪的保护膜。

崔永元认为这与袁立现阶段的息影有关系,她无需像其他艺人那样,时刻衡量自己的商业价值,小心说话,尽可能讨好粉丝。如此,可以打开自己、轻松上阵。

我想到一句歌词,“沿途红灯再红,无人可挡我路。望着是万马千军向直冲,我没有温柔唯独有这点英勇”。但袁立不唯独有英勇。

猜你喜欢
韩红崔永元求助者
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
崔永元:我为什么对现在的电影心里发凉
韩红三录《绒花》
拒绝的正确方式
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朋友韩红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崔永元的金钱观
心理案例论文
远离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