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价值及展望
——以遵义市为例

2016-09-22 10:34喻梅李晴云遵义医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遵义市农家贵州省

□喻梅 李晴云(遵义医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3)

贵州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价值及展望
——以遵义市为例

□喻梅李晴云(遵义医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3)

为进一步促进贵州省农村体育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本文以遵义市为例,对贵州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价值及其未来开展进行了分析,指出完善和推动“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进程,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物质基础是其价值所在;未来贵州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呈现出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由建设主导转向养护主导,工程总数量逐步稳定,建设标准提升,建设区域上更集中在贫困地区,工程建设与贵州省特色发展相结合的趋势。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开展建议。

贵州省遵义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农村

1、遵义市“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下农民体育的需求

遵义市地处西南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农村覆盖率较高,全市共有750多万人口,其中有超过600万为农村人口,是一个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根据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2001年,遵义市余庆县在我国推出了“四在农家”创建新农村的活动,余庆县“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和开展,通过政策性的有效实施,使遵义市农民群众在提高综合素质、改善生活条件、享受生活、发展致富方面塑造了本地区新农村农民的新气象。

在此背景下,体育活动作为一项丰富农民业余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大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的关注。为了不断提高遵义市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遵义市农民体育的需求不断提高。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概况

根据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决定。在此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发布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贵州省体育局在国家政策制定的引导下,于2006年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而遵义市体育局也遵照全省要求,把乡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建设之中。

遵义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自开展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十一五”期间,建成了245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十二五”期间,遵义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遵义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进一步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到“六项行动计划”之中,提出在“小康寨”行动中要大力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此同时,《遵义市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中,也明确提出了“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充分结合“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引导农民树立“奔小康、要健康”的观念,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十二五”期间遵义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如表1所示,近三年来遵义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数量呈现逐步上涨的趋势。

表1 2013-2015年遵义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统计

至2015年底,遵义市共建成87项乡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44项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市人均体育面积达到0.6m2,虽与全国人均体育面积1.46m2(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仍存在有差距,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高出44%,体现出遵义市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遵义市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

3.1、完善和推动“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进程

遵义市“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基础建设,落实并形成了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此文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遵义市开展“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以来,通过建设美好居住家园、积极完善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其中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其工作的目标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农村地区打造了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不断完善和推动了“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3.2、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在贯彻“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中,遵义市多数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并积极鼓动广大村民参与活动,而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作为物质基础,农村人均体育面积不足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常见问题,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一方面有效缓解场地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场地设施的建设,以现实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强化农民群众的健身意识。如2014年,在省市级财政拨款820万元用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带动下,各区县分别投入了1000多万元用于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氛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41680 m2。同时通过大量的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农民群众精神面貌的改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新面貌。

3.3、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物质基础

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北部,俗称“黔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近百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遵义市农村中开展,并且成为本地区打造地方特色的重要途径。而传统体育的开展离不开本地区基础体育设施的保障,民族传统体育的进行需要运用到一定的基础体育设施,虽然根据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内容(配置一副篮球架、建1片标准的篮球场,配置2张室外乒乓球台),但多数民族传统体育并无标准化的场地和器材,通过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的落实和普及,可以有效地提高场地的利用率,以保障民族特色的传承与发展。

4、贵州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展望

4.1、贵州省遵义市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趋势

从遵义市近年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概况来看,其规模逐年扩大,建设力度逐步加强,结合当前贵州省整体发展来看,未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1)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一方面而言,从当前遵义市对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经费投入情况来看,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遵义市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投入的经费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地区经济水平的影响,与其他省市相比较低,如山东省在2007年总投入经费达到3.8亿元,而贵州省仅有1340万元,但随着近几年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速持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可以预见未来贵州省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经费总投入将会进一步加大。

(2)由建设主导转向养护主导。我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已有10年时间,期间在各农村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多数已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场地、器材的养护需求量较大。因此,未来遵义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将由建设主导转向养护主导。

(3)从近年来整个遵义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现状来看,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普及性需求量将逐步增长,遵义市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也较为广泛,而这两者的发展重点均在农村地区,因而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未来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将以贵州省特色为指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4.2、遵义市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建议

根据贵州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概况、价值及未来发展趋势,我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应在充分把握项目本质的基础上,以新时期贵州省发展方向为指导,重点集中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地旅游重点发展区域,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带动农村整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切实发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贵州省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

5、结论

贵州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于2006年开始实施,遵义市农民体育工程的开展一方面受贵州省政府的引导,另一方面受“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农民体育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规模也逐步扩大,未来贵州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呈现出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由建设主导转向养护主导,工程总数量逐步稳定,建设标准提升,建设区域上更集中在贫困地区,工程建设与贵州省特色发展相结合的趋势。因此,未来贵州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也应以此为指导,切实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

[1]罗玉达等.“四在农家”与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6).

[2]李翩江.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体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考古,2008,(06).

[3]赵胜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4]遵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2011-2015.

[5]刘志敏,丁振峰,程丽华.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9(05).

[6]刘国辉,周继和.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工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C].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5.

[7]遵义市十大民生实事完成情况报告[R].2013-2015.

[8]贵州省经济增速持续五年居全国前列[N].人民网,2016,01,27.

G812

A

1006-8902-(2016)-08-LXY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编号:cj-2013-19。

喻梅(1976-),副教授,籍贯:贵州,习水,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遵义市农家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农家笑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