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高校弊病抗争者,还是爱挑事的刺头?

2016-09-22 11:22
南方周末 2016-09-22
关键词:周勇进校校方

茆长暄说,“我这个人很简单,我看不惯的事我就要找你说,你不解决我就找你上级,再不解决我就举报你。”

上海财大校方不续聘茆长暄的三个理由是:第一,大多数外审专家不支持其任常任教职正教授申请;第二,茆长暄进校后科研表现与进校前相比明显下滑,与学校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第三,茆长暄进校后的科研表现与统计与管理学院其他获得常任教职的正教授对比存在较大差距。

南方周末记者 翟星理 发自上海

南方周末实习生 晁星 魏泊静

43岁的茆长暄已经失业20天了。在2016年9月1日之前,他是上海财经大学从美国引进回来的“常任轨”教授。

“常任轨”制度是许多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采用的做法,在6年聘期内给教师提供高薪酬,并要求产出高水平成果,合同到期后教师要么获得终身教职,要么自动离开。

在合同即将到期的前两个月,茆长暄接到通知,宣布他与学校的合同将于8月31日到期,学校此后不再续约。9月21日,上海财大校方给南方周末记者出具不续聘茆长暄的三个理由是:第一,大多数外审专家不支持其任常任教职正教授申请;第二,茆长暄进校后科研表现与进校前相比明显下滑,与学校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第三,茆长暄进校后的科研表现与统计与管理学院其他获得常任教职的正教授对比存在较大差距。其他老师有多篇顶级和一类A级别的论文,茆长暄只有一类B和二类B级别的论文。

茆长暄并不认可校方的说法,他觉得学校之所以解聘他,是因为他曾实名举报几位院长、教授存在行为不端的问题。茆长暄从2012年底向校领导当面举报学院领导开始,他几乎把上海财经大学所有他看不惯的人举报了一遍。茆长暄的行为一直充满了争议,支持者将他描述为师德不端、造假成风等高校弊病的抗争者,反对者则认为他是一个学力不继、挑头闹事的幼稚的中年人。

三年多来的不断举报,以及回国六年发表论文数量的下降,带给他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对于茆长暄不被上海财大续聘的原因,上海财大校方坚持认为:是茆长暄终期考核暨常任教职正教授申请未通过,与其他事项无关。

“我不支持你, 也不反对你”

尽管茆长暄现在和校方剑拔弩张,但2009年底双方的初次接触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在茆长暄眼里,那是一种“相互欣赏”。

茆长暄能与上海财大扯上关系,还要归功于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博士同学。当时,这位同学已经在上海财大任教,一个机缘巧合让他向茆长暄引荐了时任统计与管理学院院长艾春荣。

不久,艾春荣拨通了人在新泽西的茆长暄的电话。几通电话打完,茆长暄就决定回国任教了。茆长暄自称不是为了钱回国,一个例证是当时他在美国企业的年薪是15万美元,而上海财大常任轨教师的年薪只是50万人民币。

对于自己能被上海财大看中的主要原因,茆长暄认为是2002年至2008年间,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助理教授期间,在国际顶级统计学期刊上发表过丰硕的研究成果。事实正如他所说,上海财大校方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回复函中说:2010年初,接到统计与管理学院(时为统计系)请示,学校对材料进行了审核,茆长暄进校前的学术成果较为突出(其中顶级3篇、一类A1篇、一类B7篇),曾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任职助理教授6年(未获终身教职)。

当时,上海财大统计学科常任轨改革刚起步不久,需要具有一定资历的学者加入,“以组建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在科研、教学和服务方面都能发挥标杆的作用”。上海财大校方认为,从统计系时任系主任与茆长暄签订的Offer中可以看出引进的初衷:“强烈期望其能继续在统计系国际顶尖期刊发表文章,还提出希望茆长暄作为具有一定资历的教授多指导年轻教师。”

其实,茆长暄在美国的教师生涯并不顺利。在他做助理教授的最后一年,茆长暄申请常任教职,被一个提反对意见的欧洲学者搅黄了。他将原因归结为当时的同事对中国人的歧视。他最终以辞职表达自己的抗议,至今说起往事他仍颇为自得,“从此以后那个学校不再敢欺负中国人了”。

在美国教书受阻之后,2010年6月1日,茆长暄的常任轨合同生效,他希望回国重整他的事业。

可新的冲突不期而至。茆长暄说,2010年9月底,时任统计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勇找到他,让他照顾一个研究生,“修改这个学生的面试成绩”。茆长暄说他怒不可遏,当面拒绝了周勇,两人从此结下了梁子。事后,茆长暄认为这就是他举报之路的起点,愤怒开始逐渐累积,“因为我看不惯”。

第二年,茆长暄和周勇的矛盾逐渐升级。两人合教的高等数理统计课结业,学生的课程评价是“良”。可很快学生又被要求重新对课程评价。一个学生给茆长暄打电话,质问他既然已有课评结果,为何还要重评?

茆长暄说他一头雾水,直到学院领导告诉他是周勇认为自己应该得个优,所以才发起重评。他再次被激怒了,并将此事告诉了国外的朋友,“(这件事)在欧美的华人统计学家圈子里很快就传开了,说我和领导不和”。

再往后,茆长暄得罪领导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交到朋友的速度。茆长暄跟领导关系不好的消息越传越广。2012年7月,学校党委换届选举,新校长到各个学院找老师座谈。因为和周勇不和而名声在外的茆长暄被学院领导叫到办公室,“请你支持学校工作,不该说的不要说。”他答应了,“我不支持你,也不反对你。”

这一次,茆长暄信守了承诺。新校长把学院的老师叫到一个会议室,问到对这位学院领导的评价时,他一言未发。

无法调和的矛盾

茆长暄与学院领导的“短暂和解”并没有换来认同,他说,尤其是在他常任轨满三年的中期考核时,他和周勇的关系“变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茆长暄自认为,当时他已经掌握了足以置周勇于绝境的材料。2013年2月,周勇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与上海财大签订长江学者聘任合同,任期5年。但是,当时周勇的人事关系尚在中科院,而教育部明文规定“禁止采取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做法招揽和引进全职人才”。

茆长暄对周勇的真正举报发生在一年之后。2015年1月,茆长暄到学校人事处办事,迎面撞见周勇,两人再次爆发了争吵,随后他开始正式举报周勇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不合规范的事。上海财大校方说:“对于收到的有关举报,学校均按照信访工作流程进行了处理,并向实名举报人反馈了调查结果。”

此事过后,统计与管理学院一位教授给茆长暄传了一句话,说他起草了中期考核开始之前针对茆长暄的一份文件,“当时是受到压力迫不得已,希望他能原谅”。同事这次明显的示好,却被茆长暄严词拒绝:“我认为他是个懦夫,他应该当面向我承认。”不久之后,这名教授也被茆长暄举报,事由是他的千人计划任职资格和纳税都有违规之处。

有朋友对他的举报完全不理解,私下劝他,此举情商太低,没有必要把事情搞这么大,更没有必要拒绝一个主动示好的人,“多一个无害的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这根本不是情商高低的问题,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还是误人子弟的地方?大学不应该是他们的名利场。我也是被逼的,我和他们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茆长暄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我这个人很简单,我看不惯的事我就要找你说,你不解决我就找你上级,再不解决我就举报你。”

茆长暄似乎一直对学校聘任周勇长江学者的事儿耿耿于怀。南方周末记者获得一份统计与管理学院内部往来邮件。2015年10月12日,学院通知老师次日下午开例会,茆长暄也收到通知,但他并没有去参加这次会议。次日,茆长暄给学院所有老师发了一封邮件,“强烈要求中科院研究院周勇博士彻底退出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

周勇回复了这封邮件,“统计与管理学院的学院工作会议不会因为个人无理取闹就会停止,如果有人胆敢扰乱学院会场,将由学校保安同志清出会场。如果老师有什么意见和批评可以以正确程序提出,坚决不允许任何人扰乱会场,严重干扰学院的工常工作!更不能让某些人为了一己之私,让全体老师为其埋单,受其干扰而受到伤害。”

2016年6月30日,茆长暄收到一份加盖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办公室公章的信访回复,称学校推荐申报和聘用周勇“长江学者”符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相关规定。但学校也承认,至回复当日,周勇人事关系确在中科院,其本人多次表示愿意将人事关系转入上海财大,中科院已与上海财大达成共识,同意周勇在上海财大工作。

南方周末记者也为此事向上海财大校方询问,对方在回复的函件中说:2012年2月,按照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通知要求,经个人申报、学院推荐,学校评审推荐周勇作为我校候选人申报2011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经过通讯评议、答辩评审和社会公示等规定程序,于2013年2月发文确定其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我校与其签订的长江学者合同符合相关规定。

2016年9月13日,南方周末记者针对举报事件试图采访周勇,周勇用短信回复说,“茆事件决不是与某些人的矛盾,也不存在与谁积累长久矛盾的过程和细节,个人不接受单独采访,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六天之后,周勇在9月19日发给全学院老师的邮件中真情流露,“我本人真诚表示,对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实在抱歉,由于上财统计与管理学院某人的胡作非为干扰了你们的工作,实在对不起。”

举报的名声产生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副作用,茆长暄开始收到各种爆料和举报材料,他只好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我又不是纪检部门”。

茆长暄最近又收到一封匿名邮件,内容是举报一个学院领导的材料。邮件里使用了“死党”“打压”“伙同”等极具攻击性的词汇。他有点不高兴,给对方回复了一句话:“尊敬的同事,您自己也可以去举报。”“个个都想弄倒别人,又都不愿意出头。”他觉得这些人可怜又可气,明明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却寄希望于其他人做。

他决定只为自己出头,出头的方式就是举报。上海财大纪委证实,六年常任轨任期内,茆长暄共向校内外各级单位举报过9次。

茆长暄自己认为,在统计与管理学院他被逐步边缘化了,他的应对方式是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他带的硕博连读的学生身上。学生们对导师普遍评价是:他的授课方式具有颠覆性,完全按照美国学术规范主导他的课堂,学生对此很受用。

茆长暄说他在课堂上说话也很直接,他会透露他和同事、领导的复杂关系,并且教育学生们:“希望你们以后做正直的人,做你们认为对的事。”

校方:不续聘并非打击报复

2016年4月,教育部第六巡视组入驻上海财大。为配合巡视组开展工作,上海财大召集中层干部、教职工代表和工会开会,茆长暄不请自到,要求学校公正对待他即将出结果的六年常任轨任职考核,甚至表示要向巡视组反映这六年来他看到的问题。

茆长暄说到做到,随后拿着用A4纸打印的材料,找巡视组谈了将近三个小时,内容涵盖了他所有看不惯的人和事。

6月30日,茆长暄收到学校不再续聘他的邮件通知。上海财大校方认为,对于茆长暄不续聘的考核“实体组织和程序都没有问题”。学校不续聘茆长暄的第一个理由是“大多数外审专家不支持其常任教职正教授申请”,校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参考国外大学做法,出于保护评委角度,根据我校常任轨工作委员会决议,具体评审意见不对外公开。”

上海财大给出不续聘茆长暄的第二个理由是,茆长暄的表现与进校前的差距太大,“在Offer中,学院及学校明确提出期待他在进校后继续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文章,但茆长暄一篇未发。”茆长暄认为这个理由很滑稽,因为他已经达到了上海财大关于论文考核的合格标准,而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是最高标准,“没考满分和不及格是两码事”。

按照《上海财经大学“常任轨”教师管理办法》规定,教授需要在任期内完成1篇一级论文、2篇二级论文、1篇三级论文。茆长暄说,他在过去6年上述三类论文分别完成了3篇、4篇和2篇,均已达标。

一位离开上海财大不久的前“常任轨”海归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上海财大引进了两百多位“常任轨”教师,但这些教师回国后很难融入国内同事的圈子,甚至学院聚会都会分桌座。他认为,茆长暄回国后的论文数量虽有下降,但明显超过了学校考核的规定,即便不续聘,通常学校也会给一年的延长期以便老师找工作。

在校方看来,茆长暄另一个不被续聘的理由是,他的表现不如学院其他同级别老师,“其他老师有多篇顶级和一类A级别的论文,茆老师只有一类B级别和二类B级别的论文。”

茆长暄认为,学校不再续聘他还是因为他的举报。但上海财大校方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回复函中认为:在茆长暄的考核问题上,不存在因举报有关人员被打击报复。被举报人之一院长周勇老师按规定不是晋升与常任教职委员会专家。被举报人之一“千人计划”学者黄老师,不是晋升与常任教职委员会专家,不参与其考核工作。被举报人之一冯老师,确为晋升与常任教职委员会成员,负责外审工作。但他承担该工作在前(2015年11月),被举报在后(2016年5月),从时间上不存在因被举报而打击报复。

茆长暄说他的学生对自己的遭遇很同情,7月底,几个学生瞒着他到北京讨说法,先后去了教育部、国家信访局和中纪委,希望明确知晓学校不续聘茆长暄的依据,也希望学校留任导师,以继续指导他们的学业。一个学生连续七天拨打媒体的爆料电话,直至把这场解聘风波引向茆长暄和学校都无法控制的舆论风口。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毫无保留地力挺茆长暄。两个面临毕业的学生已经申请了更换导师,对此茆长暄也理解,“学生也有现实的压力和考虑。”上海财大校方表示,目前茆长暄老师所带9名学生均已正常报到返回学校,学校和学院将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解决因导师流动引起的学生更换导师的问题以及后续导师的安排方案。

猜你喜欢
周勇进校校方
不能“一刀切”管理进校食品
浅谈“进校”应如何搞好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培训
血是流不出来的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一瓶假酒见真情
万里独行侠 周勇的达喀尔记忆
想起儿时吃咸蛋
校规点评
不戴绿帽子